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秀玲

作品数:26 被引量:87H指数:5
供职机构:石河子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新疆医科大学科研创新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8篇术后
  • 8篇麻醉
  • 7篇镇痛
  • 5篇硬膜
  • 5篇硬膜外
  • 5篇神经阻滞
  • 4篇手术
  • 3篇术后镇痛
  • 3篇剖宫产
  • 3篇罗哌卡因
  • 3篇静脉
  • 3篇老年
  • 3篇股神经
  • 3篇腹部
  • 2篇大隐静脉
  • 2篇大隐静脉曲张
  • 2篇胆红素
  • 2篇胆红素血症
  • 2篇炎性
  • 2篇炎性反应

机构

  • 18篇石河子市人民...
  • 8篇石河子大学
  • 3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作者

  • 25篇吴秀玲
  • 5篇宋斌
  • 5篇李振兴
  • 4篇王新闻
  • 3篇宋斌
  • 3篇李春军
  • 2篇田江
  • 2篇魏兆锦
  • 2篇陈月芝
  • 2篇闫鑫
  • 1篇刘爱萍
  • 1篇杨光
  • 1篇杨婷
  • 1篇黄艳
  • 1篇刘滨谊
  • 1篇王红梅
  • 1篇卞文安
  • 1篇齐翠花
  • 1篇孙湛
  • 1篇黎永军

传媒

  • 7篇农垦医学
  • 3篇新疆医科大学...
  • 2篇临床麻醉学杂...
  • 2篇上海医学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河北医药
  • 1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中华消化内镜...
  • 1篇江苏科技信息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住宅科技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麻醉安全与质...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7
  • 2篇2013
  • 4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8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超声引导神经阻滞技术用于下肢植皮术对血流动力学及血糖的影响
2020年
比较超声引导股神经结合上半身神经块的应用,并结合下肢皮肤移植进行脊椎硬膜外麻醉。方法:120例四肢皮肤移植患者随机分为两个段,每段60例。A组接受脊椎硬膜外麻醉,B组接受超声引导下的股神经,结合常驻神经阻滞麻醉。麻醉手术前两组分别记录在案5min(T0)、操作后3(T1)、5(T2)、10(T3)、20(T4)、30min(T5)血压、心率指标,记录麻醉操作前5min、操作后30 min、出室前5min(T6)血糖指标。结果:A组收缩压T2、T3、T4、T5与T0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张压T3与T0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T1、T4与T0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血糖波动与麻醉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超声引导下股神经结合坐骨神经阻滞技术应用于下肢植皮术,血糖变化类似腰硬联合麻醉,但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
常亮吴秀玲李振兴
关键词:超声引导神经阻滞植皮手术
右旋美托咪啶在儿童尿道下裂修补手术镇静镇痛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儿童尿道下裂修补手术中给予右旋美托咪啶(Dex)能否降低术中、术后止痛药需要量。方法择期行尿道下裂修补术患儿48例,随机分为:Dex组(D组,n=24)和对照组(P组,n=24)。诱导麻醉后,给予负荷量Dex 1 mg/kg,10 min之后D组给予Dex 0.7 mg/(kg.h),P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至手术结束。术中,两组均接受芬太尼麻醉,术后根据患儿情况采用注射吗啡或口服对乙酰氨基酚镇痛。术中记录心率、血压、芬太尼需要量;术后2 h,记录心率、血压、吗啡需要量并对两组患儿进行疼痛和行为学评分。术后24 h,记录对乙酰氨基酚需要量。结果术中D组患儿芬太尼用量、心率、平均动脉压显著降低(P<0.001);术后2 h,D组患儿吗啡用量、疼痛评分和行为学评分显著降低(P<0.001);术后24 h,D组患儿对乙酰氨基酚用量显著减少(P<0.05)。结论儿童尿道下裂手术期间静脉给予Dex能降低术中、术后止痛药的需要量。
宋斌吴秀玲陈月芝杨婷
关键词:术后镇痛右旋美托咪啶尿道下裂
术后两种镇痛方式对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被引量:22
2011年
目的通过观察术后不同自控镇痛(PCA)方式对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PCA减轻应激反应的可能机制。方法选择上腹部手术患者90例,随机均分为三组,即罗哌卡因和芬太尼硬膜外自控镇痛组(E组)、芬太尼和氯诺昔康静脉自控镇痛组(I组)和对照组(C组)。麻醉方法均选择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手术结束时行PCA。检测三组患者术后即刻、6、24和48 h血清中肿痛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8(IL-8)、IL-4和IL-10浓度。结果 E组和I组TNF-α、IL-8、IL-4、IL-10浓度在术后6、24和48 h时明显低于C组,E组术后6 h和24 h时明显低于I组(P<0.05)。I组和C组术后6 h和24 h的TNF-α和IL-8浓度明显高于术后即刻,三组术后6 h和24 h的IL-4和IL-10浓度明显高于术后即刻(P<0.05)。结论术后PCA可下调促炎性细胞因子和上调抗炎性细胞因子,减少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的发生。
吴秀玲魏兆锦宋斌
关键词:自控镇痛细胞因子视觉模拟评分
氯胺酮复合用药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
2000年
李春军吴秀玲
关键词:儿童麻醉氯胺酮复合用药
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大隐静脉曲张剥脱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5
2019年
目的观察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大隐静脉曲张剥脱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大隐静脉曲张剥脱术的患者60例,采用抽取信封法将患者随机分为神经阻滞组和椎管内麻醉组,每组30例。神经阻滞组于B超和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行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椎管内麻醉组于L3与L4间隙行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记录两组患者麻醉穿刺操作前(T0)和穿刺操作后5 min(T1)、10 min(T2)、20 min(T3)、30 min(T4)各时间点的血压和心率,T0、T4和出手术室前(T5)各时间点的血糖水平,以及术中镇痛镇静药物和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结果椎管内麻醉组T1、T2、T4时间点的收缩压均显著低于同组T0时间点(P值均<0.05),T3时间点的收缩压与同组T0时间点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间舒张压和心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神经阻滞组各时间点间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间T0、T4和T5时间点血糖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的优良率均为100%,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镇痛镇静药物(咪达唑仑、芬太尼)使用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阻滞组血管活性药物(麻黄素)使用率显著低于椎管内麻醉组(P<0.05)。结论 B超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行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用于大隐静脉曲张剥脱术的麻醉效果和抑制应激反应的效果与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相似,但血流动力学更为平稳,且操作简便,其在临床的适用范围可能更为广泛。
李振兴吴秀玲
关键词:神经传导阻滞大隐静脉
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与高胆红素血症的关系
目的:观察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I/RI)过程中肝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髓过氧化物酶(MPO)、黄嘌呤氧化酶(XO)、丙二醛(MDA)的变化及相互关系;以及肝脏分泌和排泄功能的变化...
吴秀玲
关键词:MPOXOMDA高胆红素血症
文献传递
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的麻醉及灌流处理
1998年
吴秀玲高煜霞李春军
关键词:前列腺切除术麻醉灌洗液
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阻滞用于剖宫产的临床观察
2004年
吴秀玲杨光高煜霞
关键词:罗哌卡因剖宫产腰-硬联合阻滞联合阻滞麻醉硬膜外阻滞麻醉
右美托咪定对小儿七氟烷麻醉后苏醒期躁动的影响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小儿七氟烷麻醉后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2~9岁择期行气管内插管全麻的患儿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右美托咪定0.15μg/kg组(观察1组)、右美托咪定0.30μg/kg组(观察2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儿术中吸入七氟烷和空氧混合气体。观察1组和观察2组在此基础上复合静脉连续输注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0.15μg/kg,0.30μg/kg。观察各组患儿麻醉前(T_0)、插管前(T_1)、插管后5 min(T_2)和送出PACU时(T3)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PO_2)。记录3组患者手术时间、苏醒时间、PACU停留时间。比较3组患儿的躁动发生率。结果:3组间T_0时间点SPO_2,HR,SBP,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T_1~T_3期间HR,SBP,DB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在诱导期间各时间点血流动力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组间比较T_1~T_3时间点观察2组HR,SBP,DBP低于观察1组和对照组,观察1组上述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各时间点SPO_2值PACU停留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在不同时间点躁动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组和观察2组躁动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分别为:29.39,637.630,P<0.05),但观察1组和观察2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苏醒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5.610,P=0.000),观察1组、2组苏醒时间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连续输注右美托咪定不会显著延长小儿的苏醒时间,且苏醒过程中躁动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右美托咪定能预防小儿七氟烷麻醉后苏醒期的躁动反应。
宋斌吴秀玲陈月芝雷波
关键词:七氟烷麻醉苏醒期躁动
0.18%罗哌卡因连续股神经阻滞用于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评价
2019年
目的:观察0.18%罗哌卡因连续股神经阻滞用于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择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两组麻醉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术后镇痛N组:B超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CFNB),E组:连续硬膜外镇痛(PCEA)。比较两组术后6h(T0)、12h(T1)、24h(T2)、48h(T3)静息及运动状态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各时间点患肢肌力及患者总体镇痛满意度。结果:术后各时点静息状态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运动状态下,T0、T1、T3时间点VAS评分N组低于E组,T2时间点N组高于E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各时点VAS评分均小于4分;各时点患肢肌力N组均高于E组,且T0、T1、T2时间点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组患者总体镇痛满意度(28例,93.3%)明显高于E组(23例,76.7%),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0.18%罗哌卡因CFNB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超过48小时镇痛效果确切,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患者满意度高,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术后镇痛方法。
吴秀玲李振兴姜涛
关键词:连续股神经阻滞腰-硬联合麻醉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