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玉峰
- 作品数:9 被引量:47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基于kV级图像引导放疗在胸部肿瘤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分析k V级图像引导下胸部肿瘤放疗分次间、分次内的摆位误差,研究k V级图像引导对胸部肿瘤调强放疗精准性的影响。方法采用Varian Novalis Tx直线加速器机载影像系统对我院2016年3~10月收治的10例胸部肿瘤患者每日行放疗前图像扫描,若需移床则行移床后图像扫描及放疗后图像扫描,将该扫描图像经系统自动重建后与治疗计划的CT图像进行配准,获取并统计分析患者左右、上下、前后方向摆位误差。结果共获取688套图像,左右、上下、前后方向放疗前误差分别为(-0.03±2.06)、(0.16±2.69)、(0.18±2.28)mm,移床后误差分别为(0.65±0.92)、(0.65±0.93)、(0.61±0.80)mm,放疗后误差分别为(-0.08±1.12)、(0.32±1.13)、(0.16±1.08)mm。结论每日k V级图像引导放疗可显著减少胸部肿瘤放疗分次间的摆位误差,对提高胸部肿瘤调强放疗精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 丘敏敏任玉峰钟嘉健林泽煌赵文斌邓永锦王振宇文碧秀
- 关键词:胸部肿瘤调强放疗摆位误差
- 一种后装放疗装置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后装放疗装置,包括治疗头和内窥镜,所述治疗头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治疗头内部设置有贯穿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的内窥镜通道;内窥镜,所述内窥镜外周壁设置有第一限位部,所...
- 毕月任玉峰
- 早期浸润性乳腺癌术后放疗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5年
- 保乳术后联合放疗已成为早期浸润性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 ,可有效降低肿瘤的局部复发,提高生存率,改善患者的生理功能和心理需求。为进一步减少肿瘤局部复发和正常组织并发症,已有较多对保乳术后放疗的方式、剂量分割模式等临床放射生物学进展的研究,现就其做一综述。
- 任玉峰林焕新文碧秀
- 关键词:浸润性乳腺癌保乳术术后放疗
- 一种便于体位固定的后装手术床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手术床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于体位固定的后装手术床,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侧中心焊接有臀板,所述臀板一边侧设置有排污槽,所述排污槽下侧设置有污物漏斗,所述支撑架上部对称套设有握柄,所述握柄下部与所述...
- 何莎莎陈勇任玉峰王岩
- 一例胃低分化腺癌合并同时性多发性结直肠腺癌的MDT诊治
- 2016年
- 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诊治模式符合精准医学和个体化治疗的准则,目前逐渐成为一种主流模式。这一模式能够弥补不同学科对疾病认识上的不足,提高医疗质量,并且能使患者利益最大化。本文总结本院诊治的1例罕见胃低分化腺癌合并同时性多发性结直肠腺癌患者的资料,通过治疗过程中多次MDT讨论,制定适合该患者的最佳诊断和治疗方案,体现出MDT诊治的优势,最终使患者获益。
- 黄跃明彭建军廖冰沈冰奇张祥松任玉峰詹文华陈创奇
- 局部晚期直肠癌术前同期放化疗达pCR者预后分析被引量:13
- 2016年
- 目的:分析与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术前放化疗后达pCR相关的临床因素。方法搜集2005—2012年间经活检证实并neo-CRT (放疗采用3DCRT、VMAT)及根治性切除的临床资料完整的局部晚期直肠癌297例,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年龄、性别、肿瘤距肛门距离、疗前血清CEA水平、疗前血红蛋白、cT 分期、cN 分期与 pCR 是否相关。结果全组疗后达 pCR 者78例(26.7%),T1—T3期者达42例(34.4%),T4期者达37例(21.1%)。疗前CEA≤5.33 ng/ml疗后达pCR者55例(36.4%),CEA>5.33 ng/ml仅24例(16.4%)。单因素分析年龄、性别、肿瘤距肛门距离、疗前是否贫血和cN分期与pCR无关。多因素分析cT1—T3期、疗前CEA≤5.33 ng/ml是影响局部晚期直肠癌neo.CRT后是否达pCR的影响因素( P=0.031、0.000)。结论临床分期、疗前血清CEA水平是影响局部晚期直肠癌neo-CRT后是否达pCR的影响因素;疗前血清CEA水平可作为局部晚期直肠癌neo-CRT后是否达pCR的筛选指标之一。
- 彭海花王成涛余昕游凯云任玉峰曾智帆刘孟忠周同冲高远红文碧秀
- 关键词:癌胚抗原TN分期
- Synergy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运行1年故障原因和频率分析被引量:17
- 2017年
- 目的分析Elekta Synergy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临床运行1年的故障发生原因和频率,以更好地了解设备性能。方法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台Elekta Synergy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临床使用1年内,机械和软件上的故障次数及故障致功能停用或停机时间进行统计,并对其原因和频率进行分析总结。结果研究显示X射线容积成像影像系统故障最常见(11次,23.40%),机械运动故障次之(9次,19.15%);电路一类故障虽发生率不高,但致功能停用或停机时间较长。结论通过该研究可更好地了解Elekta Synergy医用加速器的故障规律和机械性能,为日后设备的保养维护工作提供参考。
- 邓永锦肖振华王成涛任玉峰欧阳斌钟嘉健王振宇文碧秀
- 关键词: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机械故障软件故障设备保养
- 两种膀胱充盈方式在宫颈癌术后调强放疗中的对比被引量:8
- 2021年
- 目的对比定量定时饮水与膀胱灌注方式在宫颈癌术后调强放疗的摆位误差与充盈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8-09-03-2019-05-31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2例术后宫颈癌放疗患者,根据CT定位前是否留置导尿管,分为A、B 2组各11例。A组不留置导尿管,饮水750 mL等待有一定尿感后进行CT定位并记录时间;B组由护士经导尿管侧腔末端进行膀胱灌注250 mL生理盐水,确保无渗漏后定位。每次放疗前进行同样操作,每周1次锥束断层影像(CBCT),记录摆位误差并计算膀胱体积,以及治疗与定位的膀胱体积比R。R值在0.5~1.5为充盈较准,R>1.5或R<0.5分别为充盈过度或不足。采用SPSS 17.0进行数据统计学分析,计算摆位误差、膀胱体积和膀胱体积比,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否则采用非参数对应的检验方法。结果 2组22例患者共收集110套CBCT影像,A组x(左右)、y(头脚)、z(前后)3个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4±2.2)、(-0.6±3.6)和(0.4±2.0) mm,B组分别为(-0.8±2.5)、(0.1±3.0)和(0.6±2.0) mm,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034、-1.113和-0.591,P值分别为0.399、0.092和0.910;A、B组定位CT膀胱体积分别为(308±32)和(325±48) 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07,P=0.326;治疗与定位的膀胱体积比值R分别为0.65±0.33和0.87±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18,P<0.001;R值概率分布<0.5、0.5~1.5、>1.5,A、B组分别为0.328、0.636、0.036和0.036、0.964、0。结论膀胱充盈准确性对术后宫颈癌精准放疗有重要意义,膀胱灌注对比定量定时饮水的充盈准确性较佳,摆位误差无差异,膀胱灌注可以应用于临床。
- 钟嘉健丘敏敏邓永锦张榕任玉峰
- 关键词:摆位误差宫颈肿瘤图像引导放疗
- X射线诱导γH2AX焦点形成的定量分析及其致DNA双链断裂的动态变化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 比较DNA依赖蛋白激酶催化亚基(DNA-PKcs^+/+)和DNA-PKcs^-/-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 X射线诱导γH2AX焦点形成的定量分析,并对鼻咽癌SUNE-1细胞进行X射线致DNA DSB动态变化。方法 采用蛋白印迹检测DNA-PKcs蛋白表达情况,细胞免疫荧光检测X射线5 Gy诱导的γH2AX焦点形成,通过ImageJ软件分析γH2AX焦点形成数量的差异。结果 DNA-PKcs在DNA-PKcs^-/-和DNA-PKcs^+/+ MEF细胞中分别表达缺失和正常。应用γH2AX焦点/细胞和γH2AX焦点/mm2分析方法动态分析X射线诱导的DNA-PKcs^+/+、DNA-PKcs^-/-MEF细胞和SUNE-1细胞DSB形成的总体趋势一致;照后 0.5~1.0 h大量γH2AX焦点形成,DNA-PKcs^+/+ MEF细胞于照后6.0 h完成修复,DNA-PKcs^-/-MEF和SUNE-1细胞X射线后于照后24.0 h完成修复。γH2AX焦点/细胞的峰值出现在照后1.0 h,γH2AX焦点/mm2的峰值则出现在照后0.5 h。对于DNA-PKcs^+/+和DNA-PKcs^-/-MEF细胞,γH2AX焦点/细胞在照后0.5、1.0、3.0、6.0、12.0 h的不同,而γH2AX焦点/mm2在照后3.0、6.0、12.0 h不同。结论 利用细胞免疫荧光动态检测照后致γH2AX焦点/细胞或γH2AX焦点/mm2的分析方法为动态定量研究DSB损伤及修复提供了新的思路。
- 董隽王成涛张纯任玉峰欧阳斌张天王振宇Gloria C.LiFuqiu He文碧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