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青松

作品数:36 被引量:121H指数:7
供职机构:武汉爱尔眼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7篇角膜
  • 11篇激光
  • 11篇LASIK
  • 9篇术后
  • 9篇近视
  • 7篇准分子
  • 7篇角膜瓣
  • 7篇飞秒
  • 7篇分子
  • 6篇手术
  • 6篇准分子激光
  • 6篇飞秒激光
  • 6篇高度近视
  • 5篇疗效
  • 5篇LASIK术
  • 4篇关节
  • 4篇LASIK术...
  • 3篇原位
  • 3篇散光
  • 3篇切口

机构

  • 27篇武汉爱尔眼科...
  • 8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爱尔眼科医院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中南大学

作者

  • 35篇张青松
  • 11篇江霞
  • 11篇雷晓华
  • 9篇蒋炎云
  • 7篇王洪
  • 6篇严力军
  • 5篇杨述华
  • 5篇段德宇
  • 4篇喻长泰
  • 4篇孟春庆
  • 3篇李洁
  • 2篇谢秀丽
  • 2篇胡燕华
  • 1篇马代金
  • 1篇李艳军
  • 1篇邵增务
  • 1篇戴鸿斌
  • 1篇杨操
  • 1篇梅荣成
  • 1篇牛晓光

传媒

  • 6篇国际眼科杂志
  • 3篇眼科研究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临床眼科杂志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华风湿病学...
  • 1篇黑龙江医学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中国中医骨伤...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华眼视光学...
  • 1篇中华眼科医学...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5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 7篇2007
  • 7篇2006
  • 2篇2005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运用Pentacam对LASEK与LASIK术后角膜后表面高度变化的观察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应用Pentacam分析系统对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角膜后表面高度的变化进行观察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01/06行LASEK和LASIK术治疗的近视患者50例100眼的临床资料,比较术前和术后3mo时采用Pentacam分析系统测量的角膜后表面高度变化。结果:术后3mo,LASEK角膜后表面高度为7.4±5.0mm,显著高于术前(5.6±3.4mm)。LASIK角膜后表面高度为7.5±5.1mm,显著高于术前(5.5±3.5mm),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mo后,两种术式角膜表面高度前凸量(1.74±3.67mm vs 1.80±3.61mm)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ASEK和LASIK术后角膜后表面均前移,早期LASIK术角膜表面高度前移量高于LASEK术,但前移量均不足以引发不良反应。
张青松
关键词:LASIK术角膜后表面高度
两种泪液功能测试方法对LASIK术后干眼症预测的比较
目的:前瞻性研究比较两种简便的泪液功能测试方法对 LASIK术后干眼的预测,以便在LASIK术前选择简便而有效的干眼筛选方法。方法:随机将60名可行LASIK术的近视患者分为AB两组(各30名),A组术前常规查基础泪液分...
张青松蒋炎云雷晓华
关键词:LASIK干眼症
文献传递
高度近视眼行准分子激光非球面切削的临床观察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观察高度近视眼行准分子激光非球面切削与普通球面切削的视力、Q值和像差差异,探讨非球面切削对提高视觉质量的作用。方法高度近视眼病例56例(112眼)分为两组,分别行非球面切削(52眼)与普通球面切削(60眼),对两组术后10d,1、3、6个月的视力、Q值以及术后6个月的像差变化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术后各时期裸眼视力均可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P>0.05),普通球面切削组术后各时期Q值均较术前显著增加(P<0.01),非球面切削组术后10d、1个月Q值较术前显著增加(P<0.01),3个月、6个月Q值较术前增加(P<0.05),两组各时期Q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的球差均较术前增加,而球面切削组像差增加又明显高于非球面切削组(P<0.05)。结论使用非球面切削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高阶像差增加的问题,对提高术后视觉质量有一定意义。
蒋炎云胡燕华张青松雷晓华江霞
关键词:近视准分子激光非球面波前像差
Lasik患者的双眼视功能及AC/A动态观察
目的:了解近视患者的双眼视功能及AC/A在手术前后的动态观察。方法:近视患者在手术前后通过同视机检查双眼视功能及AC/A,观察检查结果的变化情况,统计分析。结果:双眼视功能及AC/A术后一月与术前比无显著性差异,
戴鸿斌张青松
关键词:双眼视功能手术前后LASIK
文献传递
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丝状角膜炎治疗探析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丝状角膜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0-01~2013-01间收治的42例(80眼)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丝状角膜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21例(40眼),观察组21例(40眼).对照组21例患者采用贝复舒滴眼液治疗,观察组采用自体血清滴眼液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治愈时间及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5.00%,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3.227,P<0.05).观察组患者采用自体血清滴眼液治疗,其治愈时间及治疗后复发情况明显好于采用贝复舒滴眼液治疗的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 =3.142,P<0.05).结论 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丝状角膜炎采用自体血清滴眼液治疗,效果显著,治愈时间短,复发率小,值得临床推广.
张青松
关键词: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丝状角膜炎
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膝盘状软骨损伤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盘状软骨损伤的机制和特点,研究其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对56例行关节镜诊治的盘状软骨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盘状软骨患者的病程与疗效之间的关系。对上述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盘状软骨损伤患者术后Lysho lm膝关节功能评分都与术前有显著性差异(P<0.01);根据Ikeuch i评分不同病程患者组的术后优良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而病程小于6个月的患者组与大于6个月的患者组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为优的比例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确诊的盘状软骨患者,应尽可能施行半月板成形术,以达到解除症状并延缓关节退行性变发生的目的。
严力军王洪张青松
关键词:膝关节半月板胫骨关节镜检查
高度近视眼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应用双氯芬酸钠与氟米龙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眼进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分别应用双氯芬酸钠与氟米龙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3年9月武汉爱尔眼科医院收治的220例(440只眼)高度近视并行LASIK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双氯芬酸钠治疗组11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双氯芬酸钠滴眼液治疗;氟米龙组11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氟米龙滴眼液治疗。治疗后随访6个月两组患者术后屈光度,术后炎症反应及患者满意度比较采用t检验,主观症状和弥漫性角膜基质炎的发生率的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结果两组患者术后早期视力均接近或达到正视状态,随着时间推移,部分患者出现屈光回退。术后10 d、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双氯芬酸钠组屈光度分别为(-0.14±0.59)D,(-0.36±0.37)D,(-0.47±0.58)D和(-0.52±0.51)D,高于氟米龙组的(-0.05±0.43)D,(-0.27±0.52)D,(-0.43±0.68)D和(-0.46±0.61)D,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9,1.47,0.47,0.79;P>0.05)。两组术前眼压较为一致,术后10 d、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双氯芬酸钠组眼压分别为(10.3±2.4)mm Hg(1 mm Hg=0.133 k Pa),(12.4±2.0)mm Hg,(13.3±3.5)mm Hg和及13.6±3.6)mm Hg,均低于氟米龙组的(13.5±3.2)mm Hg,(12.7±2.3)mm Hg,(13.4±4.9)mm Hg和(13.9±5.1)mm Hg,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2,1.03,0.17,0.50;P>0.05)。双氯芬酸钠组弥漫性角膜基质炎的发生率为7.3%(8/110),低于氟米龙组的4.5%(5/11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c=-0.842,P>0.05)。两组患者术后主观症状以无症状者居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c=-0.556,P>0.05)。结论双氯芬酸钠应用于高度近视眼患者LASIK术后安全有效,在术后屈光度,眼压及弥漫性角膜基质炎发生率方面与氟米龙无显著差异,特别适用于不适合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
张青松
关键词:高度近视眼LASIK双氯芬酸钠氟米龙
角膜塑型术后眼轴的超声生物测定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角膜塑型术后眼的前房深度(ACD)、晶状体厚度(LT)、眼轴长度(AL)的变化。方法:对进行角膜塑型镜治疗的120例120眼进行了前瞻性临床研究,将角膜塑形术术前及术后1a的超声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角膜塑型镜治疗1a后,LT较治疗前增厚,其中低度近视组增厚0.14mm,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中高度近视组增厚0.0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房深度﹑眼轴长度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角膜塑型术后,存在着晶状体屈光力的改变。调节因素可能参与着角膜塑型镜延缓近视发展的机制。
江霞张青松雷晓华
关键词:角膜塑型术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眼轴超声检查
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对内皮细胞的影响被引量:4
2010年
雷晓华喻长泰张青松江霞
关键词:飞秒激光角膜瓣内皮细胞
准分子激光非球面切削治疗中高度散光的疗效观察
2009年
目的分析比较准分子激光非球面切削与标准切削治疗中高度散光后的视功能、Q值差异及患者满意度,探讨非球面切削治疗中高度散光的疗效。方法将中高度近视散光(散光≥-2.00DC)37例(74只眼)随机分为两组。Q值调整组20例(40只眼),行非球面切削引导的准分子激光手术;标准组17例(34只眼),行传统LASIK手术。观察并分析术后10d,1、3、6个月的视力、屈光度、Q值的变化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术后各期裸眼视力,残余屈光度两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之间术后Q值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1),Q值调整组术后Q值增加较标准组小。两组术后患者满意度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Q值调整组患者满意度较高。结论准分子激光非球面切削与标准切削治疗中高度散光均安全有效,但非球面切削能更好地维持角膜形态,与标准切削比效其术后视觉质量更好,患者满意度更高。
雷晓华张青松谢秀丽江霞喻长泰
关键词:散光非球面切削LASIKQ值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