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毛
- 作品数:57 被引量:188H指数:9
- 供职机构:无锡市中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项目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脊髓康对大鼠脊髓损伤细胞凋亡及生长相关蛋白-43的影响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研究自拟中药方脊髓康对损伤脊髓神经再生和功能重建的机制。方法:采用改良Allen,s法建立大鼠脊髓损伤(SCI)动物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强的松组、脊髓康高剂量组、脊髓康中剂量组、脊髓康低剂量组共5组,观测每组分别在3、7、14d时的脊髓损伤区细胞凋亡表达与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表达。结果:术后3d,各脊髓损伤组均出现大量凋亡神经细胞,模型组与其余各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术后7d,脊髓康高剂量组及强的松组疗效优于其余各组,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4d,强的松组与脊髓康中剂量组疗效较优,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在3个时间点GAP-43蛋白表达结果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3d时,假手术组、强的松组及脊髓康中剂量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7及14d时,各组与模型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脊髓康能通过减少SCI后神经细胞的凋亡,上调损伤脊髓中GAP-43的表达,挽救受损的神经元,改善神经恢复的微环境,有利于损伤神经的轴突再生以及神经功能重建。
- 吴毛杨峻峰王建伟
- 关键词:脊髓损伤脊髓康细胞凋亡生长相关蛋白-43
- 电针配合手法治疗旋前圆肌综合征17例
- 2009年
- 笔者2005—2008年期间采用电针配合手法治疗17例旋前圆肌综合征,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 冯骅吴毛
- 关键词:电针
- 脊髓康治疗继发性脊髓损伤的机理研究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探讨中药“脊髓康”对实验性脊髓损伤的作用和机理。方法:采用热板法、扭体法两种方法观测脊髓康对小鼠镇痛作用;通过对血管通透性、棉球肉芽肿的影响观测脊髓康的抗炎作用。结果:脊髓康能提高小鼠的热板刺激所致的痛阈值,延长醋酸引起扭体反应出现的潜伏期,能明显减少肉芽组织重量,可抑制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通透性增加,结论:显示脊髓康对化学性、物理性刺激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并有一定的抗急慢性炎症的作用,能防止脊髓损伤的继发性改变,促进脊髓组织的恢复和再生。
- 马勇闵文吴健王建伟吴毛
- 关键词:实验性脊髓损伤脊髓康镇痛抗炎
- 两种切口开放复位内固定跟骨骨折的比较被引量:13
- 2022年
- [目的]比较两种切口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关节内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3月—2020年1月,本科室手术治疗跟骨骨折3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接受开放复位内固定术,微创组16例,采用跗骨窦切口;常规组19例,采用常规外侧L形切口。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资料。[结果]微创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切口长度、切口愈合等级、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但术中透视次数明显多于常规组(P<0.05)。35例患者均获随访12个月以上。两组恢复完全负重活动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VAS评分均显著减少(P<0.05),而AOFAS和Maryland评分均显著增加(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上述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两组骨折均愈合良好,末次随访时两组跟骨宽度、高度、长度、Gissane角及B?hler角术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影像测量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关节内跟骨骨折均获得良好临床效果,相比之下,跗骨窦切口的手术创伤更小。
- 俞云飞胡钢严松鹤梁杰吴毛
- 关键词:跟骨骨折锁定钢板
- “刘氏骨伤手法”联合中药热敷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9
- 2022年
- 目的:观察“刘氏骨伤手法”联合中药热敷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使用颈椎牵引联合中药热敷治疗,治疗组为“刘氏骨伤手法”联合中药热敷治疗。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后(治疗5 d休息2 d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JOA评分、临床疗效的组内比较和组间比较均有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刘氏骨伤手法”联合中药热敷或颈椎牵引联合中药热敷治疗,均能缓解颈部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但“刘氏骨伤手法”联合中药热敷治疗的总体疗效更为显著。
- 於浩李广广戎毅王建伟吴毛邵阳华臻张强周悦
- 关键词:中药热敷神经根型颈椎病
- 颈前路寰枢椎侧块螺钉固定植骨融合治疗寰枢关节不稳
- 吴毛程力
- 关键词:颈前入路
- 温肾通督方通过减轻铁过载促进脊髓损伤修复
- 2024年
- 目的 探究温肾通督方通过减轻脊髓损伤后铁过载现象促进微血管内皮细胞(MECs)吞噬和清理髓鞘碎片,进而改善脊髓损伤后炎症微环境的作用机制。方法 50只C57BL/6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即:假手术组、模型组、甲磺酸去铁胺(DFO)组、温肾通督方组、温肾通督方+DFO组,每组各10只。采用改良Allen's法制备脊髓损伤小鼠模型,通过HE染色和尼氏染色观察脊髓的病理改变;采用铁离子比色法检测试剂盒测定血清中铁离子含量;利用ELISA法检测脊髓匀浆和血清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水平;通过3D激光共聚焦观察脊髓中MECs吞噬和清理髓鞘碎片情况。结果 实验过程中模型组、DFO组及温肾通督方组各死亡1只。与模型组比较,HE染色结果表明,DFO组和温肾通督方组能够减少脊髓空洞和神经纤维排列紊乱现象;尼氏染色分析显示,DFO组和温肾通督方组可改善尼氏体形态和神经元固缩现象;铁离子比色法检测发现,DFO组和温肾通督方组小鼠血清中铁离子浓度显著减少(P<0.01);ELISA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血清及脊髓组织匀浆中MCP-1、IL-6、IL-1β和TNF-α浓度含量均显著上升(P<0.01)。与模型组比较,DFO、温肾通督方组能够显著降低血清中MCP-1、IL-6、IL-1β、TNF-α浓度(P<0.05,P<0.01);温肾通督方+DFO组可显著降低血清中MCP-1和IL-1β浓度(P<0.01)。与温肾通督方组比较,温肾通督方+DFO组显著提高MCP-1、IL-6及IL-1β的浓度(P<0.01)。与模型组比较,DFO、温肾通督方、温肾通督方+DFO组能够显著降低脊髓组织中MCP-1、IL-6、IL-1β(除温肾通督方组)和TNF-α浓度(P<0.05,P<0.01);3D激光共聚焦结果表明,DFO组和温肾通督方组可促进MECs吞噬和清理髓鞘碎片。结论 温肾通督方可能通过减轻铁过载促进MECs吞噬髓鞘碎片,改善炎性微环境,促
- 陈思娴马勇石磊吴承杰赵瑞华郭杨潘娅岚吴毛刘孟敏
- 关键词:脊髓损伤微血管内皮细胞铁过载中药复方
- 一种治疗脊髓损伤的中药复方制剂及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脊髓损伤的中药复方制剂(脊髓康)和制备方法,该制剂由黄芪、丹参、川芎、赤芍、当归、水蛭、蜈蚣、大黄、泽泻、茯苓、枳实、厚朴、肉苁蓉、仙灵脾、地鳖虫、车前子、益智仁,按一定量配比所制成;其制法是取当归、...
- 马勇王建伟黄桂成严辉严国俊周临东孙文建吴毛
- 文献传递
-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肺部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 2025年
- [目的]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3年12月在本科接受手术治疗的629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后30 d内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90例和非感染组539例。采用单因素比较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相关危险因素,构建疾病预测模型及效能验证。[结果]感染组男性比率[男/女,(44/46)vs(178/361),P=0.003]、年龄[(86.5±7.0)岁vs(76.8±9.4)岁,P<0.001]、合并慢阻肺比率[是/否,(47/43)vs(11/528),P<0.001]、冠心病比率[是/否,(19/71)vs(50/489),P=0.002]、吸烟比率[是/否,(49/41)vs(184/355),P<0.001]、认知障碍比率[是/否,(48/42)vs(81/458),P<0.001]、NLR[(8.0±4.6)vs(5.3±2.0),P<0.001]、全麻比率[椎管/全麻,(44/46)vs(388/151),P<0.001]、术中吸痰的比率、采用LISS钢板比率、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总中失血量均显著高于未感染组(P<0.05)。多元逻辑回归分析显示慢阻肺(OR=151.48,P<0.001)、全麻(OR=9.85,P<0.001)、认知障碍(OR=3.16,P=0.027)、术前高NLR(OR=1.75,P<0.001)、年龄(OR=1.28,P<0.001)是骨折术后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AUC=0.96(95%CI 0.96~0.98,P<0.001)。[结论]年龄、慢阻肺、认知障碍、术前NLR、麻醉类型是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的疾病预测列线图可以有效判别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风险。
- 俞云飞胡钢吴毛吴莉琴张燕敏
-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肺部感染
- 中药注射对比玻璃酸钠注射治疗膝关节炎的Meta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 系统评价中药注射液关节腔注射对比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膝关节炎有效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知网、万方、维普、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等数据库系统中,对主题、篇名、文章摘要、关键词等部分,按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简单评价办法,由2名评定员独立评价并交叉核对纳入研究工作的质量。同时,对同质调查结果使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经遴选,最终选入了12篇RCTs,共818例膝关节炎患者(治疗组417例,对照组401例)。治疗组:中药注射液关节腔注射(鹿瓜多肽注射液,参麦注射液,正清风痛宁注射液);对照组:玻璃酸钠注射液、关节腔注射。经Meta分析,治疗组患者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中药注射液与玻璃酸钠注射液比较,两者对治疗膝关节炎的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以中药注射液关节腔注射治疗膝关节炎临床上的效果优于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入。然而此研究纳入论文的质量及规模均受限,故仍需要更多更长时间随访且高效的RCTs试验结果来证明。
- 周颖吴毛俞云飞刘金鹏钱宏岳
- 关键词:鹿瓜多肽注射液正清风痛宁注射液膝关节炎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