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凯
- 作品数:8 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秦皇岛市海港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骶管内脊膜囊肿的MR诊断及鉴别
- 王焕辉荣博英陈育霞李凯常丽艳刘晶春等
- 该研究结果表明:骶管内脊膜囊肿MR表现具有特征性,能够与囊性神经鞘瘤、表皮样囊低位扩张相鉴别;骶管内脊膜囊肿的大小、张力及骶骨受压的程度与临床症状的关系,囊肿越大,张力越高,骶骨受压明显者临床症状较重;MR检查是显示骶管...
- 关键词:
- 关键词:MR检查疾病鉴别
- 核磁共振成像诊断脑梗死的临床价值分析
- 2024年
- 探讨核磁共振功能成像中弥散加权成像(DWI)和灌注加权成像(ASL)在急性脑梗死6小时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2022年6月-2023年11月发病6小时内就诊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采用MRI功能成像和对照组采用MR的常规序列,各40例。两组比较MRI的DWI和(或)ASL与MR的常规序列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观察组敏感性和特异性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总体来看,MRI在脑梗死的早期诊断中具有更好的临床应用前景。但样本量需要进一步扩大,以突出两种影像学方法的临床优劣性。
- 李凯
- 关键词:脑梗死核磁共振成像
- 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多排螺旋CT的冠状窦解剖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应用多排螺旋CT(MDCT)研究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冠状窦(CS)形态及大小变化。方法选择计划进行导管消融术的55例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患者为AVNRT组;47例无室上性心律失常但有其他症状进行MDCT检查的患者构成对照组。以MDCT成像技术测量冠状窦口及距口5、10、15 mm处CS内部的直径。根据CS形态(风带状或管状)对CS进行分类。结果 AVNRT和对照组CS口直径分别为10.8±2.8和12.4±3.3 mm(P=0.391)。距口15 mm处AVNRT组和对照组CS内部直径之间无显著差异。2组中风带状CS人数与管状CS人数相近。结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冠状窦形态及大小较对照组变化不明显。
- 肖康冯长超王泽静李凯郭媛媛田珊珊兰静
- 关键词:冠状窦折返性心动过速计算机断层扫描
- CT、MRI在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髋关节病变中的临床应用
- 王焕辉陈育霞李凯张春荣常丽艳刘晶春李丽君刘刚荣博英
- 收集经临床及生化检查证实的100例强直性脊柱炎(AS)病例,回顾分析骶髂关节、髋关节MRI、CT影像表现,就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研究。MRI具有较强的软组织分辨力,无放射性损伤,能多平面多角度扫描...
- 关键词:
-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
- 臂丛神经损伤核磁共振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
- 2024年
- 分析磁共振技术在臂丛损伤临床诊断中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医院收治的41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者,对本组患者实施磁共振诊断,并与手术结果展开对比,总结磁共振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磁共振技术在臂丛神经损伤诊断中的检出率与手术结果数据差异不显著(P>0.05),并且可以提供一系列清晰的图片。结论 磁共振技术的出现可显著提升臂丛神经损伤的检出率,具有可行性。
- 李凯
- 关键词:臂丛神经损伤磁共振技术检出率图像质量
- 核磁共振对椎管肿瘤诊断的临床价值
- 2024年
- 探究核磁共振对椎管肿瘤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录2021.7—2023.7期间55例疑似椎管肿瘤患者,分别接受CT检查、MRI检查,以后续手术确诊结果作为金标准,探讨核磁共振对椎管肿瘤诊断的临床价值。结果 MRI检查符合率、诊断效能高于CT检查,P<0.05。MRI检查的诊断效能各项数据均高于CT检查,P<0.05。结论 在椎管肿瘤患者的诊断过程中,核磁共振诊断在准确性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和更高的应用价值,也可以将两种诊断方式相结合,为诊断的结果和准确性提供更多的依据和信息。
- 李凯
- 关键词:椎管肿瘤核磁共振检出率
- 基于核磁共振图像分析恶性脑膜瘤诊断研究
- 2013年
- 脑膜瘤足颅内常见肿瘤,大部分为良性,恶性者少见[1]。恶性脑膜瘤生长迅速,术后易复发,明确诊断对治疗和预后意义重大。恶性脑膜瘤的影像诊断需要综合分析,鉴别诊断复杂。本文埘近12年来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恶性脑膜瘤35例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求提高诊断准确性。报告如下。
- 李凯
- 关键词:脑肿瘤恶性脑膜瘤核磁共振成像MRI
- 胆囊癌10例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分析
- 2009年
- 王立群刘晶春李凯张丽丽
- 关键词:血管造影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