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茜茜

作品数:8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政治法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会议论文
  • 2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生物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3篇植物
  • 3篇浮游
  • 3篇浮游植物
  • 2篇休眠孢子
  • 2篇群落
  • 2篇群落结构
  • 2篇孢子
  • 2篇浮游动物
  • 1篇大亚湾核电
  • 1篇大亚湾核电站
  • 1篇电站
  • 1篇动物群
  • 1篇动物群落
  • 1篇多样性
  • 1篇沿岸
  • 1篇沿岸海域
  • 1篇营养盐
  • 1篇生物种类
  • 1篇水合物
  • 1篇天然气水合物

机构

  • 5篇国家海洋局第...
  • 4篇厦门大学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作者

  • 8篇周茜茜
  • 4篇高亚辉
  • 4篇陈长平
  • 4篇林茂
  • 3篇王彦国
  • 2篇孙琳
  • 2篇连光山
  • 1篇叶又茵
  • 1篇梁君荣
  • 1篇郑敏华
  • 1篇王春光
  • 1篇李炳乾

传媒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植物学报
  • 1篇2015年“...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09
  • 1篇200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海南岛西北沿岸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分析
孙柔鑫王彦国周茜茜杨燕燕连光山林茂
关键词: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环境因子
氮、硅限制对赤潮藻扁面角毛藻休眠孢子形成的影响被引量:5
2009年
休眠孢子的形成对于赤潮藻种群的保存、延续以及分布扩散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单因子营养限制研究氮、硅对赤潮藻扁面角毛藻(Chaetoceros compressus)休眠孢子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基中氮的初始浓度对休眠孢子的出现时间有一定影响。氮的初始浓度越低,休眠孢子出现的时间越早;反之,氮的初始浓度越高,休眠孢子出现的时间越晚。氮缺乏是硅藻形成休眠孢子的必需条件之一,当培养基中氮含量低于10μmol.L-1时,扁面角毛藻可以形成休眠孢子。氮缺乏诱发的休眠孢子的形成需要大量的硅,当培养基中硅含量低于23μmol.L-1时,即使氮缺乏,扁面角毛藻也几乎不再继续形成休眠孢子。这说明硅藻休眠孢子的形成不仅受氮浓度的影响,还与硅浓度有关。
孙琳高亚辉陈长平周茜茜郑敏华
南海北部水合物区浮游动物种类组成及多样性研究
2013年05月(春季)和10月(秋季)分别在南海北部进行了浮游生物调查研究,所获取的样品共计鉴定浮游动物533种,其中浮游桡足类共计220种,占鉴定到种的浮游动物总种类数的41.28%,其次分别为端足类(56种)、管水...
王彦国王春光孙柔鑫周茜茜林茂
关键词:浮游动物南海北部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
2016 年大亚湾核电站堵塞生物种类多样性研究
周茜茜叶又茵陈杨航林茂
厦门港硅藻休眠孢子的形成及其与营养盐关系的初步研究
于2007年4月-6月对厦门港水体的浮游植物、硅藻休眠孢子的组成及营养盐(N、P、 Si)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硝酸氮含量偏低,变化范围为22.7~73.6μmol/L,硅酸盐含量变化范围为18.5~40.0μmol/...
陈长平孙琳高亚辉李炳乾周茜茜
关键词:休眠孢子浮游植物
文献传递
中国东部陆架边缘海网采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和季节变化被引量:7
2015年
为揭示中国东部陆架边缘海浮游植物群落季节变化规律,根据2006年6–7月、2007年1–2月、2007年11月和2009年4–5月在中国东部陆架边缘海域(25.00°–39.00°N,118.00°–129.00°E)进行的综合采样调查,对调查海域网采浮游植物(网孔直径77μm)的物种多样性和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4个航次共鉴定出浮游植物4门70属257种(不包括未定名种),其中硅藻是主要功能群,其次是甲藻,主要的优势种为骨条藻(Skeletonema spp.)、细弱海链藻(Thalassiosira subtilis)、囊状海链藻(T.scrotiformis)、伏氏海线藻(Thalassionema frauenfeldii)、菱形海线藻(T.nitzschioides)、具槽帕拉藻(Paralia sulcata)、洛氏角毛藻(Chaetoceros lorenzianus)、旋链角毛藻(C.curvisetus)、尖刺伪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pungens)和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为0.02×104–31,350.21×104cells/m3,最低值出现在冬季黄海海域,最高值出现在春季长江口邻近海域。4个季节的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呈现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的趋势,浮游植物各生物多样性指数的等值线均呈现西北–东南走向。
周茜茜陈长平梁君荣高亚辉
关键词: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多样性
北部湾海域夏冬两季浮游植物种类组成的初步分析
通过2006年夏季和2007年冬季两个航次的调查,初步分析了北部湾海域夏冬两季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两个航次共检出浮游植物250种(包括变种),其中硅藻门50属184种,占总种数的73.6%;甲藻门18属62种,占总种数的...
周茜茜陈长平高亚辉
关键词:浮游植物
文献传递
南海中部浮游桡足类垂直分布特征研究
2012年夏季采用浮游动物分层采集器(Multi-net,网口0.25 m2,网孔335μm)在南海中部深水区St.A站垂直采集浮游动物样品,通过镜检分析鉴定,共记录浮游桡足类181种(含3sp.)及大量浮游桡足类幼体,...
王彦国连光山孙柔鑫周茜茜林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