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内心电图引导PICC尖端定位在围术期新生儿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 观察围术期新生儿静脉内心电图在PICC置管过程中出现波形变化的规律性.方法 选取92例NICU收治的行PICC置管的围术期患儿为研究对象,观察组患儿在置管过程中采用生理盐水电极作为静脉内心电图辅助PICC导管尖端定位,特异P波波幅增宽、增高至最大时停止导管移动,妥善固定导管,摄X线确定PICC导管位置;对照组患儿常规置管成功后实施X线摄片确定PICC导管位置.结果 观察组PICC置管围术期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8.70%、上腔静脉一次性到位率96.65%优于对照组新生儿(P<0.05).结论 给予患儿静脉心电图引导的PICC导管在围手术期定位效果好,准确性高,可改善管的放置成功率. 刘玲 朱丽波 奚敏 周星 王婷 李翠莲关键词:围术期 静脉置管 腔内心电图技术定位新生儿PICC尖端位置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2 2018年 目的分析腔内心电图技术定位新生儿中心静脉导管(PICC)尖端位置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的需要置入PICC导管的96例新生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8例。研究组在PICC穿刺过程中使用腔内心电图进行PICC导管尖端定位,对照组常规PICC穿刺成功后送导管至预测长度后,对患儿进行X线拍片定位。比较两种定位方法的定位准确率及定位耗时。结果研究组患儿用心电图定位放置后再用X线进行验证,43例(89.6%)定位准确,对照组全部定位准确,2组定位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6,P>0.05)。研究组置管时间为(3.15±1.57)min短于对照组的(20.65±15.1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25,P<0.05)。研究组中有43例(89.6%)P波的波幅为R波的60%~70%,胸部X线显示导管尖端位置在第5~7胸椎。有5例(10.4%)患儿P波形态异常,均未获得特异性P波或出现干扰波,胸部X线显示导管异位。结论腔内电图P波变化确定PICC尖端位置准确率高,方法简单易行,可以在不增加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的情况下对导管的放置位置进行实时监测,随时调整导管位置,使PICC穿刺和导管定位一次性完成,保证患儿用药的及时性,同时也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避免了X线对患儿的辐射,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王婷 朱丽波关键词:新生儿 中心静脉导管 心房内心电图技术定位71例新生儿PICC尖端的临床探讨 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通过观察新生儿PICC导管尖端定位时的心房内心电图的特异性P波来判断PICC导管尖端的位置,以辅助PICC导管尖端的准确定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9月的需要置入PICC导管的71例新生儿分别经不同部位穿刺置管,置管后观察并记录心房内心电图的特异性P波的波幅与R波的波幅比例,同时结合X线的定位结果,得出心房内心电图的定位结论。结果:7171例新生儿的在进行PICC置管后的采用的心房内心电图定位技术过程中,不同部位置入的PICC导管,导管尖端所在的不同位置,均在心房内心电图上显示出特异性P的不同形态,所以心房内心电图在定位导管尖端位置时,与X线定位的一致性为91.5%结论:心房内心电图P波变化确定中心静脉导管的位置,准确率高,方法简单易行,可以在不增加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的情况下对导管尖端位置进行级时监测,实时调整导管位置,使PICC的穿刺和定位一次性完成,保证患儿用药的及时性,避免了X线对患儿的辐射,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朱丽波 王婷一种儿童健康管理用体检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儿童健康管理用体检装置,包括所述底座板,所述底座板底面四周均固定安装有定向轮,所述底座板两端均固定安装有高度调节组件,且高度调节组件顶面均匀支撑座底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座内侧设置有称重器,所述称重器的称重... 吴玉芹 范娜 杨燕飞 刘兴祝 郝婷婷 王婷 段琼 熊敏静脉内心电图引导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导管尖端定位技术在早产儿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4 2018年 目的探讨静脉内心电图引导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catheters,PICC)导管尖端定位技术在早产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行PICC的早产儿进行前瞻性研究。观察组采用静脉内心电图引导PICC导管尖端定位法,置管过程中通过观察静脉内心电图特异性P波波幅与R波波幅的比例确定导管尖端位置,置管后拍X线片确定;对照组常规置管后拍X线片确定导管尖端位置。比较两组导管异位率、一次性到位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纳入78例早产儿。观察组静脉内心电图P波波幅接近R波波幅的60%~70%时X线片显示导管尖端位于T5-7,在此位置定位,导管尖端至上腔静脉一次性到位率为94.9%,对照组常规置管导管一次性到位率为82.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导管异位率为5.1%,明显高于观察组的2.6%。置管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4%,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PICC时静脉内心电图具有特异性P波波幅改变,置管过程中可对导管尖端位置进行实时调整,置管准确率高,方法简单易行。 刘玲 周星 朱丽波 张焱 王婷关键词:心电描记术 闭环式管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2019年 分析闭环式管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就诊日期,将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240名儿童患者编入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对照组)与闭环式护理管理模式(实验组),分析两组的护理总有效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率。结果:实验组患儿的护理效率高于对照组,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率高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环式管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有助于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也有助于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在应用于儿童患者护理以后,有助于提升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率。 王婷关键词:临床护理 护理管理 改良式俯卧位通气联合支气管镜肺泡灌洗对ARDS患儿呼吸力学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有效性评价 2025年 目的探讨改良式俯卧位通气联合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对ARDS患儿呼吸力学和血流动力学影响以及临床治疗效果评价。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昆明市儿童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的96例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ARDS患儿为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分为A、B、C 3组。A组为传统俯卧位通气组(n=32)、B组改良式俯卧位通气组(n=32)、C组为改良式俯卧位通气联合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组(n=32)。比较3组治疗前及治疗后以下参数的变化,氧合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氧合指数(PaO_(2)/FiO_(2));呼吸力学指标:肺顺应性、气道平均压、气道平台压、气道总阻力;血流动力学指标:心输出量、心指数、总外周阻力指数,平均动脉压;临床疗效指标:啰音消失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心律失常、气道阻塞、压力性损伤、导管脱落总发生率、胃内容物反流。结果C组治疗后的氧合指标优于A组和B组(P<0.05)。C组治疗后的呼吸力学指标优于A组和B组(P<0.05)。血流动力学方面:C组治疗后心输出量、心指数、平均动脉压3项指标与A、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后总外周阻力指数指标优于A组和B组(P<0.05)。C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指标优于A组和B组(P<0.05)。C组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较A组、B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改良式俯卧位通气联合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方案较传统治疗方法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对患儿氧合及呼吸力学指标及血流总外周阻力指数有较好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侯瑶 孔楠 吴玉芹 王霖 王婷关键词:支气管镜肺泡灌洗 ARDS 血流动力学 一种多功能儿科临床诊疗用体检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儿科临床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儿科临床诊疗用体检装置,解决了现有儿童体检床高度和长度无法调节的缺点,包括装置底座,所述装置底座的顶部四周均设置有立架,两立架之间的端部通过轴承连接有高度调节杆,立架... 吴玉芹 杨燕飞 王婷文献传递 一种新生儿科临床医学用防感染隔离装置 本发明涉及婴儿预防技术领域,且公开了该新生儿科临床医学用防感染隔离装置,包括隔离装置主体,隔离装置主体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婴儿床,婴儿床的上面固定连接有软垫,婴儿床的下面固定连接有拉动板与定位块,婴儿床的下方设置有槽板,槽板... 吴玉芹 赵晓芬 范娜 杨燕飞 王婷 王霖一种儿科临床医生用儿科黄疸治疗装置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儿科临床医生用儿科黄疸治疗装置,包括主体、底座,所述主体位于底座的上方,所述主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内表面嵌设有灯管,所述固定板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护板,所述主体... 杨燕飞 吴玉芹 范娜 王婷 王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