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静

作品数:16 被引量:50H指数:5
供职机构: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佛山市医学类科技攻关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血清
  • 3篇外周
  • 3篇外周血
  • 2篇妊娠
  • 2篇凝血
  • 2篇凝血指标
  • 2篇细胞
  • 2篇肺炎
  • 2篇病毒
  • 1篇胆固醇
  • 1篇蛋白
  • 1篇淀粉样
  • 1篇淀粉样蛋白A
  • 1篇定位机构
  • 1篇新型冠状病毒
  • 1篇心力衰竭
  • 1篇形态学
  • 1篇形态学检验
  • 1篇性激素
  • 1篇性激素水平

机构

  • 16篇佛山市第一人...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作者

  • 16篇林静
  • 6篇李炜煊
  • 5篇李启欣
  • 3篇关丽芬
  • 2篇杨洁飞
  • 2篇王晓萍
  • 2篇李美珠
  • 2篇朱嫦琳
  • 1篇黄永汉
  • 1篇邱志琦
  • 1篇郭凡
  • 1篇吴智刚
  • 1篇梁指荣
  • 1篇贺玲

传媒

  • 3篇医学检验与临...
  • 2篇实用妇科内分...
  • 1篇生殖医学杂志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海南医学
  • 1篇血栓与止血学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分子诊断与治...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当代医药论丛
  • 1篇中国科技期刊...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无精及严重少精症患者Y染色体微缺失类型与不同分型下性激素水平差异分析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分析无精及严重少精症患者Y染色体微缺失类型与不同分型下性激素水平差异。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293例无精及严重少精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Y染色体无精子症因子(AZF),依据检测结果分为Y染色体微缺失组21例及Y染色体无微缺失组272例,统计无精及严重少精症患者Y染色体微缺失类型,并对不同Y染色体微缺失类型患者性激素水平进行比较。结果293例无精及严重少精症患者中Y染色体微缺失21例(7.17%),AZFc缺失12例(57.14%)、AZFa缺失2例(9.52%)、AZF(b+c)缺失4例(19.05%)、AZF(a+b+c)缺失3例(14.29%),AZF微缺失位点检出率,c区61.29%,b区22.58%,a区16.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Y染色体微缺失组促卵泡生成素(FSH)(19.49±6.88)IU/L、促黄体生成素(LH)(8.17±3.72)IU/L、睾酮(T)(12.48±2.27)mmol/L,Y染色体无微缺失组FSH(9.91±4.07)IU/L、LH(7.06±2.35)IU/L、T(13.91±4.43)mmol/L,FS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H、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Y染色体微缺失组内不同分型患者性激素相比较,AZF(a+b+c)缺失模式FSH和LH值升高最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精及严重少精症患者Y染色体微缺失类型以AZFc缺失为主、AZFb缺失次之、AZFa缺失少见,FSH水平在Y染色体微缺失患者中显著升高,其中AZF(a+b+c)缺失模式FSH升高最为显著,通过检测Y染色体有无缺失可为辅助生殖及治疗提供强有力的帮助。
林静梁权辉朱嫦琳李炜煊
关键词:无精严重少精症Y染色体微缺失性激素
血浆D-D和FDP的联合检测对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测价值分析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探讨与分析血浆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ibrinogendegradation products,FDP)的联合检测对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完成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13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7例、女56例,年龄范围55~75岁。在手术前后检测血浆D-D和FDP水平,判定下肢DVT发生情况并进行预测价值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术后1 d、术后3 d、术后7 d的血浆D-D和FDP值均高于术前1 d(均P<0.05),随着术后时间的增加,血浆D-D和FDP值逐渐降低(均P<0.05)。在113例患者中,术后7 d发生下肢DVT 12例,发生率为10.6%。DVT组术前1 d的血浆D-D和FDP值都高于非DVT组,其中FD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D、FDP预测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下肢DVT的最佳阈值为1.045 mg/L和2.655 mg/L,两者联合预测下肢DVT的曲线下面积为0.927(95%可信区间:0.859~0.996)。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DVT比较常见,也伴随有血浆D-D和FDP升高,血浆D-D和FDP的联合检测能有效预测下肢DVT的发生。
林静郑燕丹李启欣
关键词:D-二聚体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下肢深静脉血栓髋关节置换术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分析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于该院就诊的85例AML患者作为AML组,进一步根据AML患者染色体检查情况将其分为高危组(25例)和非高危组(60例),另取85例同期体检健康者作为体检健康组。所有AML患者入组后均接受标准诱导方案治疗,根据临床疗效可将其分为完全缓解(CR)组(55例)和未CR组(30例)。检测并比较AML组与体检健康组、高危组与非高危组、CR组及未CR组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水平,同时分析AML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AML组外周血CD3^(+)、CD4^(+)T淋巴细胞比例及CD4^(+)/CD8^(+)均低于体检健康组(P<0.05)。高危组外周血CD3^(+)、CD4^(+)T淋巴细胞比例及CD4^(+)/CD8^(+)均低于非高危组(P<0.05)。FMS样酪氨酸激酶3-内部串联重复基因(FLT3-ITD)突变阳性者外周血CD3^(+)、CD4^(+)T淋巴细胞表达水平高于FLT3-ITD突变阴性者(P<0.05);核仁磷酸蛋白基因1(NPM1)突变阳性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表达水平高于NPM1突变阴性者(P<0.05)。CR组外周血CD3^(+)、CD4^(+)T淋巴细胞比例及CD4^(+)/CD8^(+)均高于未CR组(P<0.05)。结论AML患者随着病情进展,可致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水平降低而引起机体免疫功能失衡,且FLT3-ITD、NPM1突变阳性均可导致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水平异常,临床疗效较好的AML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水平可见明显升高。
王晓萍李启欣林静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T淋巴细胞亚群临床病理特征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与HBeAg及ALT水平的相关性分析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 与HBeAg及ALT水平的相关性分析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就诊于本院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68例,检测HBV-DNA、 HBeAg、 ALT水平,并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以HBV-DNA水平作为因变量分析与HBeAg水平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相关系数r=0.325, P=0.021.以HBV-DNA水平作为因变量分析与ALT水平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相关系数r=0.417, P=0.018.结论: HBV-DNA与HBeAg、 ALT水平均呈低度相关,建议临床联合多指标检测以确定患者体内病毒复制情况和跟踪病情进展.
林静杨洁飞
关键词:乙肝病毒核酸乙肝病毒E抗原ALT
血清CA125、NT-proBNP、cTnI联合评估慢性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肌钙蛋白Ⅰ(cTnI)联合评估漫性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为临床诊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12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选择同期来院健康体检者45例。检测两组血清CA125、NT-proBNP、cTnI水平,分析不同心功能分级下患者血清CA125、NT-proBNP、cTnI水平表达及其三者在诊断中的灵敏度与特异性。结果:120例观察组患者血清CA125、NT-proBNP、cTnI水平分别为65.23±10.23U/mL、326.12±25.12pg/mL、159.12±15.48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CA125、NT-proBNP、cTnI(21.56土4.28U/mL、42.58±7.29pg/m、15.89±2.87pg/m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Ⅰ级、Ⅱ级、Ⅲ级、Ⅳ级血清CA125、NT-proBNP、cTnI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K<0.05);观察组血清CA125、NT-proBNP、cTnI灵敏度62.26%(95%CI:53.04%~71.49%)、67.92%(95%CI:59.04%~76.81%)、70.75%(95%CI:62.10%~79.41%);特异度分别为57.14%(95%CI:31.22%~83.07%)、64.29%(95%CI:39.19%~89.39%)、71.43%(95%CI:47.77%~95.09%);三项指标联合检测灵敏度为92.45%(95%CI:87.42%~97.48%)、特异度为85.71%(95%C:67.38%~100%)。结论:血清CA125、NT-proBNP、cTnI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可提高临床诊断慢性心力衰竭的灵敏度与特异性。
关丽芬李炜煊林静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糖类抗原125
广东佛山地区人群CYP2C19基因多态性及氯吡格雷药效反应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探讨佛山地区人群依赖细胞色素P450的加单氧酶系(CYP2C19)基因多态性及对该地区冠心病患者氯吡格雷药效反应的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住院的冠心病患者375例,均连续服用氯吡格雷75 mg/d 5天以上者,进行CYP2C19基因型及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根据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来判断氯吡格雷药效反应性,>50%为氯吡格雷抵抗。统计CYP2C19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的分布规律,比较氯吡格雷抵抗及氯吡格雷反应组的基因分布和基本资料,并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 375名冠心病患者中突变纯合型占12.27%,突变杂合型占45.60%,野生型占42.13%;氯吡格雷抵抗组和氯吡格雷反应组在基因表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上有明显差异(P<0. 05),突变纯合型在氯吡格雷抵抗组显著高于氯吡格雷抵反应组;氯吡格雷抵抗组与氯吡格雷反应组的年龄、性别、糖尿病、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氯吡格雷抵抗组CYP2C19突变纯合和突变杂合型所占比例高于氯吡格雷反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分析,CYP2C19突变纯合型(OR=2.557)和突变杂合型(OR=2.027)为氯吡格雷抵抗的危险因素。结论佛山地区人群CYP2C19基因型与广东其它地区人群分布相似,突变纯合型和突变杂合型为佛山地区人群发生氯吡格雷抵抗的危险因素,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
林静杨洁飞梁权辉李炜煊
关键词:CYP2C19基因多态性影响因素
外周血炎症指标联合AFP、AFP-L3、PIVKA-Ⅱ检测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23年
目的:探讨外周血炎症指标联合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检测在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200例经临床诊断确诊为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作为肝癌组,另收集同期200例肝脏良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外周血炎症指标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衍生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dNLR)、系统性免疫性炎症指数(SII)、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MLR)的差异,同时比较两组患者AFP、AFP-L3及PIVKA-Ⅱ的差异,并对AFP、AFP-L3、PIVKA-Ⅱ单独及联合检测诊断肝癌的价值给予评价。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肝癌组患者的NLR、PLR、dNLR、SII、MLR及AFP、AFP-L3、PIVKA-Ⅱ水平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FP、AFP-L3及PIVKA-Ⅱ单独检测诊断肝癌的灵敏度分别为68.50%、65.50%、87.50%,特异度分别为84.50%、91.50%、74.00%,其中串联(所有检测指标结果均为阳性)联合检测中特异度最高,达到96.50%,而并联(所有检测指标中有一项及一项以上指标检测结果为阳性)联合检测中灵敏度最高,达到91.00%。结论:外周血炎症指标联合AFP、AFP-L3、PIVKA-Ⅱ检测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林静李启欣李炜煊
关键词:甲胎蛋白甲胎蛋白异质体异常凝血酶原肝癌
一种玻片冲染架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玻片冲染架,包括:盒体,其具有开口向上的腔体,所述盒体的顶侧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托杆;定位机构,其具有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的前夹片与后夹片,所述前夹片与所述后夹片之间设置有至少两个托杆,所述前夹片与...
林静关丽芬李启欣
凝血检验指标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1
2022年
目的探讨凝血检验指标对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诊断的应用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在我院ICU接受治疗的DIC患者78例做为研究对象,再选取同一时期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健康人做为对照,分别命名为研究组(DIC患者)和对照组(健康人),两组均进行凝血与纤溶标志物的检查,比较两组受检人的凝血常规指标(aPTT、PT、TT、Fbg、D-D和FDP)和血栓四项指标(TAT、PIC、TM、t-PAI-C)。结果 (1) DIC患者凝血指标中aPTT、PT、TT、DD、FDP均高于对照组,Fbg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2) DIC患者血栓四项指标(TAT、PIC、TM、t-PAI-C)均高于对照组(P<0.05)。(3)不同时期的DIC组间比较,aPTT、PT、TT、Fbg、DD、FDP、TAT、PIC、TM和t-PAI-C差距明显(P<0.05)。。结论在DIC的诊断过程中,采用凝血与纤溶标志物检测指标对比分析,能够早期发现DIC患者并对患者的病情轻重程度给予评定。从而为患者正确诊断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林静李启欣
关键词: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凝血指标
凝血联合纤溶指标的检测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中的诊断意义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讨论凝血联合纤溶指标的检测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中的诊断意义。方法于2017年8月-2018年6月,选取我院妇科的80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孕妇作为本文研究组的观察对象,并在该时间段再选择80例正常妊娠孕妇作为本文对照组的观察对象,而后对两组孕妇的血凝指标以及纤溶指标进行检测。结果凝血指标中,研究组孕妇的PT值、APTT值、TT值<对照组,FIB值>对照组;纤溶指标中,研究组孕妇的D二聚体与FDP值>对照组。凝血指标中,重度子痫前期组的PT值、APTT值、TT值<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组的FIB值>轻度子痫前期组;子痫组的PT值、APTT值、TT值<重度子痫前期组,子痫组的FIB值>重度子痫前期组。纤溶指标中,重度子痫前期组的D二聚体与FDP值>轻度子痫前期组;子痫组的D二聚体与FDP值>重度子痫前期组。结论凝血指标与纤溶指标对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疾病的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将有利于孕妇对该病进行早期诊断,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关丽芬吴智刚林静
关键词:凝血指标纤溶指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