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亚洲

作品数:19 被引量:69H指数:4
供职机构:河南中医药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天文地球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4篇动脉
  • 4篇影像
  • 4篇造影
  • 3篇血管
  • 3篇血管造影
  • 3篇结节
  • 3篇活检
  • 3篇冠状
  • 3篇冠状动脉
  • 3篇CT引导
  • 3篇穿刺
  • 3篇穿刺活检
  • 2篇动脉成像
  • 2篇血管造影术
  • 2篇影像学
  • 2篇影像学表现
  • 2篇造影术
  • 2篇术后
  • 2篇体层摄影
  • 2篇尿石

机构

  • 16篇河南中医药大...
  • 1篇郑州市第二人...

作者

  • 16篇王亚洲
  • 11篇王道清
  • 5篇周舟
  • 5篇黄婷婷
  • 4篇程留慧
  • 3篇温泽迎
  • 3篇张保朋
  • 2篇郭伟
  • 1篇胡文晖
  • 1篇王飞

传媒

  • 3篇医药论坛杂志
  • 1篇中国医学计算...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介入影像...
  • 1篇国际放射医学...
  • 1篇临床医学工程
  • 1篇临床研究

年份

  • 2篇2025
  • 2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0
  • 4篇2019
  • 5篇2017
  • 1篇2016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对周围孤立性肺磨玻璃结节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1
2019年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对周围孤立性肺磨玻璃结节(GGO)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12月行CT检查的59例肺GGO患者,均接受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经手术、临床或随访结果证实。根据肺GGO轴位最大直径、实性成分所占比例、病变位置、距胸膜的距离、穿刺针-胸膜的角度、调针次数进行分组,采用单因素分析测定诊断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混合型GGO中实性成分≤50%和>50%之间的良恶性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对59例周围孤立性肺GGO患者诊断的准确率、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9.8%(53/59)、84.2%(32/38)、100%(21/21),病理结果均证实为腺癌。根据方法中的不同分组,测定诊断的准确率较高且均≥80%,灵敏度均≥75%,特异度均为100%,但总体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混合型GGO实性成分≤50%和>50%之间的良恶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3,P=0.01)。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对周围孤立性肺GGO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GGO中实性成分比例与其恶性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
杜海豪谭雄木程留慧王亚洲窦允龙王道清
关键词:孤立性肺结节经皮穿刺活检术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与心电门控技术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比较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对比分析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中前瞻性与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诊断或疑似冠状动脉疾病患者80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观察组给予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观察两组患者的CTCA辐射相关指标剂量、CTCA各段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相关指标等实验数据。结果观察组患者CTCA辐射相关指标剂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CTCA各段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相关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中,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与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在图像质量方面无明显差异,但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可有效降低辐射剂量,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黄婷婷王亚洲胡文晖周银平王飞
关键词:冠状动脉成像螺旋CT心电门控技术图像质量
探讨CT对原发性小肝癌射频消融术后的随访价值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CT对原发性小肝癌射频消融术后的随访价值。方法从我院于2014年8月~2016年8月期间接受射频消融术治疗的原发性小肝癌患者中随机抽选出130例,将其平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后,分别实施CT扫描与MRI检查,并比较两种随访方法的结果差异。结果治疗后3个月的CT检查情况与MRI检查之间无明显差异,且P>005,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原发性肝癌射频消融治疗术后患者实施CT扫描技术,能够实现对患者病灶情况的客观监测评价,该手段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王亚洲郭伟王道清
关键词:CT原发性小肝癌射频消融术随访价值
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联合腺苷负荷CT心肌灌注在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中的应用分析被引量:26
2016年
目的探讨双源CT冠状动脉定量分析联合腺苷负荷CT心肌灌注(CTP)扫描在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中的应用分析。方法选择冠状动脉狭窄>50%的冠心病患者68例(共计126支病变血管),行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及腺苷负荷CTP,按照是否出现CTP异常分为CTP-组(70支)及CTP+组(56支),分析2组各个病变分支在最小管腔面积狭窄度、最小管腔直径狭窄度、斑块负荷、斑块体积、斑块最大厚度、病变长度、斑块性质及钙化积分方面的差异。结果 CTP-组与CTP+组脂质斑块体积和纤维-脂质斑块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P+组最小管腔面积狭窄度、最小管腔直径狭窄度、斑块负荷、斑块体积、斑块最大厚度、病变长度及钙化积分明显高于CT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9.3±15.2)%vs(59.5±9.2)%,(63.3±10.5)%vs(55.8±5.5)%,(69.9±8.2)%vs(57.5±6.5)%,67.3mm3 vs 43.2mm3,11.5mmvs 6.2mm,2.5mmvs 2.0mm,(281.1±242.4)分vs(107.2±63.8)分,P<0.05,P<0.01)]。结论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联合腺苷负荷CTP不仅可以对冠状动脉进行解剖学分析,同样也可以对其进行功能学分析。
温泽迎王道清程留慧张保朋周舟黄婷婷王亚洲李艳若
关键词: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冠状血管造影术
双源CT低剂量低流率对比剂注射方案结合低电压扫描技术在糖尿病下肢动脉血管成像中的应用被引量:14
2019年
目的 :评估双源CT低剂量低流率对比剂注射方案结合低电压扫描技术在糖尿病下肢动脉血管成像中的应用。方法:收集60例行双源CT下肢动脉成像的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随机分为A、B、C组各20例。3组采用不同流率的对比剂注射方案:A组3.5 mL/s,B组4.5 mL/s,C组前1/2对比剂采用5.0 mL/s的流率,后1/2对比剂采用3.0 mL/s的流率;3组对比剂用量均为1.0 m L/kg体质量;均采用80 kV的低电压扫描技术,比较3组的基本资料及图像质量。结果:3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扫描范围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对于膝以上动脉,3组图像质量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222,P=0.802);对于膝以下动脉,3组图像质量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852,P=0.002)。在膝以下动脉显示率方面,A、C组相近,分别为84.00%(168/200)及88.00%(176/200),B组较低,为73.50%(147/200)。结论:采用3.5 mL/s低流率低剂量对比剂注射方案结合80 kV低电压技术,可获得较为满意的双源CT下肢动脉图像质量。
温泽迎王道清程留慧郭伟张保朋周舟黄婷婷王亚洲
关键词:糖尿病血管造影术
双源CT双能量成像在肺部孤立性小结节中的定量与病理学相关性研究
黄婷婷王道清周舟程留慧张保朋王亚洲
CT引导下肺亚厘米小结节穿刺活检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对直径≤1.0cm肺内小结节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分析我院38例CT引导下肺内小结节(直径≤1.0cm)穿刺活检资料,通过对比穿刺活检病理结果与临床结果,评估该活检术的准确性、安全性及成功率。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肺穿刺术,共36例获得了有病理诊断意义的细胞或组织标本,成功率为94.7%。穿刺活检病理证实9例恶性结节,余27例为良性或阴性结果,27例中有2例后经二次穿刺或手术切除证实为恶性结节,恶性结节穿刺诊断阳性率为81.8%。共34例穿刺活检结果与临床结果基本一致,临床符合率为89.5%。Ⅲ级、Ⅳ级肺出血百分比之和共占5.26%,有5例(13.15%)出现少量气胸,均无需特殊处理。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能够安全、高效、准确、快捷的穿刺活检肺内亚厘米级小结节,是诊断早期肺癌的重要方法之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王亚洲窦允龙王道清程国飞黄方方
关键词:穿刺活检
胃神经鞘瘤的MSCT影像学表现与鉴别诊断
目的 探讨胃神经鞘瘤的MSCT 影像学表现及其鉴别诊断价值,进一步提高对胃神经鞘瘤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8 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胃神经鞘瘤的相关MSCT 影像学资料,包括肿瘤发生部位、肿块大小、边界、形态、强化特点...
王亚洲
CT影像组学机器学习模型预测逆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泌尿系结石清石率
2025年
目的观察CT影像组学机器学习(ML)模型预测泌尿系结石经逆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RIRS)后清石率(SFR)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纳入216例接受RIRS的泌尿系结石患者并将其分为残余组(n=73)及无残余组(n=143)。以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临床资料及结石CT表现,筛选RIRS后SFR独立预测因素。分别利用窗宽窗位归一化联合最大最小归一化(记为方法 a)、最大最小归一化(记为方法 b)、窗宽窗位归一化(记为方法 c)及无归一化(记为方法 d)对RIRS前腹部CT进行预处理,基于结石最佳影像组学特征建立ML模型[包括支持向量机(SVM)、逻辑回归(LR)和随机梯度下降(SGD)模型]并筛选其中最佳者;行RUSS及改良S. T. O. N. E评分预测RIRS后泌尿系结石SFR;联合独立预测因素及最佳ML模型构建联合模型。评估各模型及评分系统的预测效能。结果 结石数量、最大结石CT值及体积均为RIRS后SFR的独立预测因素(P均<0.05)。以方法 b预处理后图像构建SVM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最高(0.861),高于RUSS及改良S. T. O. N. E总评分(AUC=0.750、0.759,P均<0.05)而与联合模型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UC=0.853,P=0.775)。结论 基于最大最小归一化法预处理CT图像构建的影像组学SVM模型可有效预测泌尿系结石经RIRS后SFR。
周聪王亚洲吴青霞朱永月廖雯欣王道清
关键词:尿石症
双源CTPA对急性肺栓塞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评价双源CT对急性肺栓塞的临床诊断价值,重点探讨急性肺栓塞的双源CT扫描优化方案及各种相关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收集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期间临床怀疑APE患者190例,采用双源CT行肺动静脉成像,并运用多种后处理技术对肺栓塞及其栓子的影像学特征进行具体分析总结。结果确诊急性肺栓塞38例,共发现栓子403个,栓子主要位于两下肺动脉194/403(34.21%),其中,双肺急性肺栓塞共29例(76.31%),间接征象包括胸腔或心包积液12例,肺动脉高压11例,肺梗死6例,马赛克征7例等。结论双源CT具有较高的空间及密度分辨率,结合强大多样的后处理软件,能够准确快速的诊断急性肺栓塞,明确显示栓子的具体位置、形态,成为临床诊断、监测肺栓塞病情变化的首选方法。
王亚洲周舟
关键词:肺栓塞肺动脉造影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