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英伟
- 作品数:5 被引量:43H指数:2
- 供职机构:天津市儿童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儿童重症监护病房肿瘤患儿危险因素分析
- 2022年
- 目的 分析儿童重症监护病房中血液系统肿瘤与实体肿瘤患儿临床转归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20年9月天津市儿童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 ICU)收治的72例肿瘤患儿,根据肿瘤类别分为血液系统肿瘤组(49例)和实体肿瘤组(23例);根据是否合并脓毒症,分为脓毒症组(10例)和非脓毒症组(62例)。血液系统肿瘤化疗后合并脓毒症患儿要多于患实体肿瘤者,全部患者自入ICU开始随访至30天,随访终点为全因死亡,通过Cox回归分析合并脓毒症、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MODS)、C型反应性蛋白(C-type reactive protein, CRP)、尿素氮(urea nitrogen, BUN)、肌酐(creatinine, Cr)等指标对全因死亡的预测能力。分别对两组患者进一步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评价合并脓毒症、ARDS、MODS对全因死亡的预测能力。结果 合并脓毒症、ARDS、MODS是血液肿瘤和实体肿瘤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肿瘤患儿的预后与是否合并脓毒症(HR:6.255,95%CI:2.107~18.569)、ARDS(HR:2.935,95%CI:1.154~7.464)和MODS(HR:3.465,95%CI:1.437~8.352)有关,P均<0.05。合并脓毒症ROC曲线下面积是0.653(95%CI:0.520~0.786,P<0.05),合并ARDS ROC曲线下面积是0.620(95%CI:0.485~0.755,P=0.084)。结论 合并脓毒症、ARDS、MODS是肿瘤患儿死亡风险的主要原因,早期发现和及时诊断,并采取合理有效的综合措施可改善感染,降低病死率。
- 胡英伟张瑄张瑄王晓敏
- 关键词:血液系统肿瘤实体肿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 早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对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预后影响初探被引量:27
- 2016年
- 目的初步探讨早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对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天津市儿童医院PICU收治的因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的资料,以发病3d内是否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为标准将患儿分为激素治疗组和非激素治疗组,以存活和死亡为终点统计两组患儿预后。对于存活患儿根据其出院时睛况将预后进一步分为好转及合并感染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两种情况。采用卡方检验,比较分析早期糖皮质激素治疗对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预后的影响。结果共216例患儿符合标准纳入研究,其中激素治疗组68例,非激素治疗组148例。两组患儿入院时年龄、性别、危重病例评分及合并症等情况无差异。激素治疗组患儿死亡15例(22.0%),虽略低于非激素治疗组41例(27.7%),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0.773,P〉0.05)。在160例存活患儿中,激素治疗组患儿感染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发生率较非激素治疗组增高28.3%(15/53例)vs.2.8%(3/10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080,P〈0.005)。结论早期糖皮质激素治疗不能降低重症肺炎呼吸衰竭患儿的病死率,但可能增加存活患儿发生感染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风险,因此在重症肺炎的早期治疗中应慎用糖皮质激素。
- 李晓卿王丽靖胡英伟
- 关键词:糖皮质激素重症肺炎
- 有创机械通气重症肺炎患儿的临床特征及死亡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4
- 2017年
- 目的 探讨有创机械通气重症肺炎患儿的临床特征及死亡患儿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因需有创机械通气入住天津市儿童医院PICU的重症肺炎患儿资料,分析其年龄分布、病原学特点、机械通气情况、并发症及基础疾病情况,对死亡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共214例患儿符合标准纳入研究,其中男134例,女80例,总病死率6.17%.病原学检出率16.36%.死亡组患儿中位年龄大于生存组(4个月比2个月,P=0.039),年龄超过1岁患儿所占比例更高(21.43%比15.8%,P〈0.001).脑病和电解质紊乱是有创机械通气重症肺炎患儿常见并发症,构成比分别为11.68%和8.41%.贫血、心脏病、呼吸系统发育异常位列基础疾病前3位(29.91%、14.49%、9.3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患儿发病年龄大于1岁(OR值1.019,95%CI 1.003~1.030,P=0.019),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OR值7.254,95%CI 1.581~33.277,P=0.011),患有心脏病(OR值0.47,95%CI 0.273~0.810,P=0.007)是有创机械通气重症肺炎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 结论 在救治需有创通气重症肺炎患儿时,对于年龄大于1岁、合并ARDS或患有心脏病的患儿要加强监护,积极治疗原发病,防治ARDS,必要时可行心脏手术以改善预后,降低需有创通气重症肺炎患儿的病死率.
- 李晓卿张同强胡英伟王丽靖
- 关键词:重症肺炎有创通气死亡危险因素
- 乌司他丁干预对脓毒症幼鼠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减轻肺损伤的效果分析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干预对脓毒症幼鼠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减轻肺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48只雄性SD幼鼠(4周龄),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及治疗组,每组各12只,模型组和治疗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制作脓毒症幼鼠模型,治疗组于0 h、24 h、48 h分别给予乌司他丁(50 mg/kg)治疗,空白组仅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幼鼠在48 h时间点的外周血、胸腺、脾脏中T淋巴细胞及B淋巴细胞数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各组幼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2 (IL-12)及IL-10水平,各组幼鼠的肺组织干/湿重比(W/D)。结果模型组和治疗组幼鼠肺组织W/D值均高于假手术组和空白组,治疗组幼鼠肺组织W/D值低于模型组,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干预48 h后,模型组和治疗组幼鼠外周血、胸腺及脾脏T淋巴细胞计数均低于假手术组和空白组,治疗组幼鼠外周血、胸腺及脾脏T淋巴细胞计数均高于模型组,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干预48 h后,模型组和治疗组幼鼠外周血、脾脏B淋巴细胞计数均低于假手术组和空白组,治疗组幼鼠外周血、脾脏B淋巴细胞计数均高于模型组,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干预48 h后,模型组和治疗组幼鼠血清TNF-α、IL-12、IL-10水平均高于假手术组和空白组,治疗组血清TNF-α、IL-12水平均低于模型组,治疗组幼鼠血清IL-10高于模型组,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乌司他丁干预脓毒症幼鼠具有显著的免疫调节作用,可减轻炎性因子释放,对肺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康杰王晓敏胡英伟
- 关键词:乌司他丁脓毒症免疫调节肺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