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辉辉

作品数:14 被引量:50H指数:4
供职机构:青岛市市立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青岛市医药科研指导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急诊
  • 2篇预后
  • 2篇少年
  • 2篇青少年
  • 2篇护理
  • 2篇急救
  • 2篇儿童
  • 2篇创伤
  • 1篇单胺
  • 1篇单胺氧化酶
  • 1篇单胺氧化酶-...
  • 1篇胆碱
  • 1篇蛋白
  • 1篇蛋白活性
  • 1篇调节剂
  • 1篇断层显像
  • 1篇心肌
  • 1篇心肌梗死
  • 1篇心肌梗死患者
  • 1篇心理

机构

  • 12篇青岛市市立医...
  • 1篇青岛大学
  • 1篇海口市人民医...

作者

  • 12篇徐辉辉
  • 3篇位兰玲
  • 3篇王淑娟
  • 3篇邢卿
  • 3篇康岩
  • 2篇刘志梅
  • 2篇刘晓华
  • 1篇李晓玲
  • 1篇胥建
  • 1篇尹磊
  • 1篇孙丽娜
  • 1篇王钰
  • 1篇岳旺

传媒

  • 3篇中国医学装备
  • 2篇中国急救复苏...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护理与康复
  • 1篇中国数字医学
  • 1篇国际数字医学...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4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6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非小细胞肺癌中RABEP1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通过检测Rab GTP结合效应蛋白(RABEP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变化,探究其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前瞻性选择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在琼海市人民医院胸外科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2例,术中收集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距肿瘤组织>3 cm)。在Ualcan数据库中检索RABEP1表达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组织中RABEP1表达水平,分析其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特征关系。对入组患者进行3年随访,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患者生存情况。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RABEP1蛋白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关系。结果Ualcan数据库中,RABEP1在肺鳞癌和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为(16.23±5.40)、(14.99±4.95),均明显低于正常组织[(19.65±6.49)、(19.44±6.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RABEP1蛋白高表达率(35.37%)明显低于癌旁组织(60.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BEP1表达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有无浸润肺膜、TNM分期、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本次随访患者生存33例,死亡45例,失访4例,随访率95.12%。RABEP1低表达组患者生存16例,RABEP1高表达组患者生存19例。RABEP1低表达组生存率(34.48%)显著低于RABEP1高表达组(69.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浸润肺膜(95%CI:3.612~21.034)、TNM分期为Ⅲ期(95%CI:1.364~6.053)、淋巴结转移(95%CI:1.891~8.572)、RABEP1低表达(95%CI:1.563~9.090)是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RABEP1低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率有关,可能影响非小细胞肺癌进展及患者预后。
李奇蔚钟曼林娟徐辉辉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RAB临床病理特征预后
无创机械通气患者呼吸驱动指标与吸痰后血氧饱和度剧烈下降的相关性研究
2025年
背景无创正压通气技术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重要手段之一,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结合气道廓清技术可有效避免患者气管插管,缩短住院时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病理特点使常规评估气道内吸引的指征失去指导价值,频繁或延迟的气道内痰液吸引均不利于患者急性期的正压通气治疗。目的分析无创正压通气的AECOPD患者呼吸驱动指标(ROX指数与VOX指数)与吸痰后血氧饱和度(SpO_(2))剧烈下降的相关性及呼吸驱动指标对吸痰时机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2年10月—2023年11月,选取青岛市市立医院急诊监护室(EICU)住院的140例AECOPD行无创正压通气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于患者行无创正压通气24 h内及吸痰时监测并计算ROX指数和VOX指数,评估患者吸痰后SpO_(2)剧烈下降(>10%)的发生率和持续时间。分析ROX指数、VOX指数与吸痰后SpO_(2)剧烈下降的相关性,并绘制ROX指数、VOX指数预测吸痰后SpO_(2)剧烈下降发生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140例患者24 h内累计吸痰861次,98例(70.0%)患者发生吸痰后SpO_(2)剧烈下降;96例(68.6%)患者吸痰后SpO_(2)剧烈下降发生率≥60%;75例(53.6%)患者吸痰后SpO_(2)剧烈下降持续时间16~30 s,10例(7.1%)患者吸痰后SpO_(2)剧烈下降持续时间>30 s。基线ROX指数、吸痰前1 h ROX指数与吸痰后SpO_(2)剧烈下降发生率及持续时间均呈负相关(P<0.05),基线VOX指数、吸痰前1 h VOX指数与吸痰后SpO_(2)剧烈下降发生率及持续时间均呈正相关(P<0.05)。基线VOX指数预测吸痰后SpO_(2)剧烈下降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70(95%CI=0.939~0.967),最佳截断值为0.0074;吸痰前1 h VOX指数预测吸痰后SpO_(2)剧烈下降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3(95%CI=0.826~0.959),最佳截断值为0.0087。结论当行无创通气1 h后VOX指数≥0.0074,吸痰前1 h内VOX指数≥0.0087时,应警惕患者吸痰后SpO_(2)剧烈下降的发�
荆晨晨王艳如王淑娟徐辉辉邢卿
关键词:无创通气
心理痛苦在血液透析初期患者述情障碍与自我管理能力间中介效应的研究被引量:9
2022年
目的探讨心理痛苦在血液透析初期患者述情障碍与自我管理能力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选取211例血液透析初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心理痛苦筛查量表、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量表进行调查,运用SPSS 21.0软件和AMOS 21.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并用Bootstrap方法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血液透析初期患者述情障碍总分(52.42±8.10)分,心理痛苦温度计总分(4.37±2.14)分,自我管理能力总分(55.18±10.78)分,血液透析初期患者述情障碍、心理痛苦与自我管理能力具有相关性(P均<0.01)。路径分析显示,血液透析初期患者述情障碍对自我管理能力的直接效应为-0.100,心理痛苦对自我管理能力的中介效应为-0.792。结论心理痛苦在血液透析初期患者述情障碍与自我管理能力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作用。
朱亚南陈付娟康岩孙春霞徐辉辉
关键词:血液透析述情障碍心理痛苦自我管理中介效应
创伤儿童(青少年)需求多中心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4年
目的 调查创伤儿童(青少年)的需求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制订针对性康复计划提供依据。方法于2023年3月,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曼彻斯特创伤儿童(青少年)需求问卷、中文版青少年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Y)、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对多所三甲医院创伤中心的310例创伤儿童(青少年)进行调查。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创伤儿童(青少年)创伤需求的影响因素。结果 310例患儿的创伤需求得分为(123.94±35.04)分,EQ-5D-Y得分为(16.88±4.93)分,医院焦虑量表得分为(14.10±1.28)分,医院抑郁量表得分为(13.29±1.22)分,患儿创伤需求与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及焦虑抑郁情绪呈正相关(r=0.541、0.551,P<0.001)。性别、家庭人均收入、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焦虑及抑郁情绪是患儿创伤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创伤儿童(青少年)的创伤需求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建议医护人员应依据创伤儿童及家庭的自我需求报告制订康复宣教内容,同时着重从改善患儿健康相关低生命质量,缓解患儿及家庭焦虑、抑郁不良情绪等方面,来制订以患儿为中心的康复计划,从而满足创伤患儿的创伤需求。
徐辉辉康岩刘志梅程聪朱亚南荆晨晨位兰玲邢卿
关键词:儿童青少年创伤
吲哚醌抗帕金森病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2023年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病变,治疗药物主要有拟多巴胺药和抗胆碱药两大类,多巴胺类及其增效剂现有长足发展,包括单胺氧化酶-B(monoamine oxidase B,MAO-B)抑制剂、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抑制剂、麦角类和非麦角类多巴胺(dopamine,DA)受体激动剂、DA前体药物,中药大麻类和吲哚醌等。吲哚醌作为内源特异抗老化酶MAO-B抑制剂,有多种药理活性,其机制还涉及多种蛋白调节的活性。
胥建徐辉辉尹磊岳旺李晓玲
关键词:帕金森病单胺氧化酶-B胆碱
护理路径优化在颅脑损伤患者急诊抢救中的应用价值研究被引量:14
2021年
目的:探讨护理路径优化模式在颅脑损伤患者急诊抢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医院急诊科就诊的105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急诊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急诊护理路径优化模式。急诊护理路径优化模式从路径构建、路径实施及路径评估进行动态循环管理。对比分析两组急救设备质量、护理满意度和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急救设备开机率、故障维修周期、设备质检合格率以及安全隐患发生率好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73,t=2.626,t=3.185,t=2.512;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护理规范及服务态度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00,t=2.292,t=2.508;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生命体征数据监测中断、留置针脱落、压疮等不良事件的比例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42,χ^(2)=4.403,χ^(2)=4.370;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颅内感染、肺部感染、泌尿感染等并发症的比例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59,χ^(2)=5.254,χ^(2)=4.403;P<0.05);观察组患者痊愈和轻度残疾的比例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77,χ^(2)=4.543;P<0.05)。结论:急诊护理路径优化模式有效地提高了设备运行质量,提高了急诊医生和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改善了临床急诊救治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侯琛琛董文婷徐辉辉王钰
关键词:颅脑损伤急诊抢救护理路径并发症
人工智能在急诊领域应用研究热点的可视化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AI在急诊领域中相关研究的现状、热点和趋势。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数据库核心集中有关AI在急诊领域应用的文献,运用CiteSpace软件对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共获得1685篇文献,发文量呈上升趋势,从2018年开始急剧上升。发文量和中心性排名最高的国家均为美国(692篇,0.44),我国(214篇)发文量排名第二。发文量和中心性排名最高的机构是哈佛大学。AI在急诊领域的研究热点主要聚焦在急诊入院率预测、疾病诊断及预测模型构建、临床决策系统辅助分诊、资源配置与优化等方面。仿真优化是未来AI在急诊领域的研究趋势。结论:人工智能在急诊领域的应用具有巨大的潜力,同时也面临着挑战,未来研究应以此为基础致力于现存问题的解决和新技术的发展,从而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在急诊领域的应用。
韩春彦王艳茹徐辉辉位兰玲王淑娟邢卿
关键词:急诊人工智能CITESPACE可视化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个性化护理的应用
目的: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而言,研究个性化护理应用于院前急诊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我院急诊科收治的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
徐辉辉康岩孙丽娜万称爽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个性化护理
文献传递
初级创伤救治体系在院外急救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探究初级创伤救治体系在院外急救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16年1月-12月青岛市市立医院东院急诊科收治的严重创伤患者14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是否采用初级创伤救治体系的院外急救模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急诊救治模式,研究组患者行初级创伤救治体系。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急诊时间指标以及预后。结果两组患者的急救反应时间对比P>0.05。研究组患者的现场救治时间以及急诊停留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研究组患者预后良好率为90.28%,对照组为73.61%,预后差的患者比例分别为9.72%和26.39%,数据对比(χ^2=11.226,P=0.001)。研究组患者的平均住院费用为(1.6±0.5)万元,对照组为(2.2±0.6)万元,数据对比(t=7.011,P=0.014)。结论初级创伤救治体系,可以缩短患者现场救治时间及急诊停留时间,且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患者的住院费用。
徐辉辉刘晓华董文婷
关键词:急诊科院外急救
医技护一体化急救设备质量控制管理模式研究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探讨医技护一体化质量控制管理模式在临床急救设备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急诊科临床常用的280台急救设备,按照管理模式将其分为对照组(136台)和观察组(144台),对照组采用常规质量控制管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医技护一体化质量控制管理模式,按照选型配置、使用操作、维护维修和质量控制4项内容制定工作职责,采用风险指数(RI)动态评估设备电器安全(ES)、运行安全(OS)和性能质量(PQ)。采用医院自制满意度调研表,调研两组急救设备临床应用满意度,对比两组急救设备RI的差异性。结果:医护技人员对观察组设备临床服务质量、运行质量和管理模式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61,t=2.292,t=5.595;P<0.05);观察组急救设备ES、OS和PQ的RI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52,t=4.411,t=3.611;P<0.05)。结论:医技护一体化质量控制管理模式能有效发挥医务人员之间的协同效应,降低急救设备临床应用风险,提高急救设备的运行质量和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
徐辉辉刘晓华候琛琛董文婷
关键词:急救设备质量控制管理维护维修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