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洪虹

作品数:6 被引量:42H指数:3
供职机构:聊城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肾病
  • 2篇肾脏
  • 2篇膜性
  • 2篇膜性肾病
  • 1篇胆红素
  • 1篇胆红素血症
  • 1篇低胆红素血症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多孔
  • 1篇心动图
  • 1篇心血管
  • 1篇心血管疾病
  • 1篇心脏
  • 1篇心脏结构
  • 1篇序贯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疾病
  • 1篇血浆
  • 1篇血浆置换

机构

  • 6篇聊城市人民医...
  • 1篇聊城大学

作者

  • 6篇洪虹
  • 3篇杨瑞衡
  • 2篇刘泽炜
  • 2篇马忠超
  • 1篇徐文莲
  • 1篇李捷
  • 1篇王怀国
  • 1篇李秀珍
  • 1篇李雪

传媒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国血液净化
  • 1篇生物加工过程
  • 1篇中外医疗
  • 1篇医学信息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膜性肾病临床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18
2017年
目的探讨膜性肾病患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及病理改变等特点。方法选取2010—2014年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住院经肾穿刺确诊为膜性肾病且资料齐全的患者117例,分析患者的年龄、性别,并探讨临床特征与病理改变的关系。结果 117例患者中男61例,女56例,男∶女=1.09∶1;年龄13~69岁,平均年龄(37.8±14.0)岁。特发性膜性肾病81例(占69.23%),继发性膜性肾病36例(占30.77%);不典型膜性肾病20例(17.09%),Ⅰ期膜性肾病48例(41.02%),Ⅱ期膜性肾病44例(37.61%),Ⅲ期膜性肾病5例(4.28%),无Ⅳ期膜性肾病患者。不同性别膜性肾病患者病理分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者75例(64.10%),46例(39.32%)合并镜下血尿,22例(18.80%)合并高血压,2例(1.71%)存在肾功能不全。2010—2014年膜性肾病占当年肾穿刺总数的比例分布为14.00%、35.38%、32.26%、50.79%、50.72%。结论膜性肾病患者以特发性膜性肾病多见,男女比例大致相等,发病高峰年龄聚集在30~49岁。临床表现以肾病综合征为主,病理分型主要为Ⅰ期和Ⅱ期膜性肾病。继发性膜性肾病以乙型肝炎相关性肾病多见。诊断为膜性肾病的比例较以往增加,近2年尤其明显。
洪虹李秀珍徐文莲
关键词:肾病流行病学病理学
局部枸橼酸抗凝在血浆置换序贯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中的应用探讨
2023年
目的探讨局部枸橼酸抗凝在血浆置换及序贯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择2021年9月—2022年8月聊城市人民医院肾内科住院需行血液净化并存在出血或出血倾向的患者共13例为研究对象,接受局部枸橼酸抗凝单重血浆置换及序贯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共59例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治疗中内环境变化、药物用量调整、治疗前后机体凝血功能变化和体外循环凝血情况,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等。结果13例患者共行血浆置换59例次,其中序贯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治疗26例次。血浆置换液均应用新鲜冰冻血浆,所有例次血浆置换抗凝效果良好,抗凝有效率为100%。序贯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治疗抗凝有效率为80.77%(21/26)。治疗过程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没有严重并发症发生。治疗前后患者的凝血功能无明显变化,均未出现出血或出血倾向加重。血浆置换治疗结束后出现血pH、血钠及碳酸氢根水平升高,其中血pH在血浆置换结束后达7.50,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21,P<0.05)。结论局部枸橼酸抗凝效果理想,对于需行血液净化并存在出血情况或出血倾向的患者安全性高。治疗过程注意监测血pH、血离子钙及碳酸氢根水平,在杂合血液净化模式衔接期需加强监测,及时调整药物用量,避免严重内环境紊乱。
洪虹范明坤王梦君李捷
关键词:局部枸橼酸抗凝血浆置换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
他克莫司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膜性肾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探讨他克莫司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膜性肾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聊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9例膜性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他克莫司组(25例)和环磷酰胺组(24例)。他克莫司组患者给予他克莫司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他克莫司起始剂量为0.05 mg/(kg·d),分2次于餐前1 h口服;环磷酰胺组患者给予环磷酰胺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环磷酰胺0.6~1.0 g+5%葡萄糖250 m L,静脉滴注,时间>1 h,每月1次。治疗后随访患者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血肌酐、三酰甘油及总胆固醇的水平;动态分析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时的24 h尿蛋白定量以及血清白蛋白的水平;计算两组患者的总缓解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血肌酐治疗后无明显变化,三酰甘油和总胆固醇较治疗前降低(P<0.01);治疗后,他克莫司组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于环磷酰胺组[(1.8±0.6)mmol/L比(2.5±0.8)mmol/L;(6.3±2.4)mmol/L比(8.6±2.6)mmol/L](P<0.01)。他克莫司组24 h尿蛋白定量呈逐渐下降趋势,而环磷酰胺组在治疗后1个月升高,随后又呈下降趋势,两组血清白蛋白均呈升高趋势,两组在组间、不同时点间以及组间·不同时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他克莫司组临床总缓解率高于环磷酰胺组[(88.0%(22/25)比62.5%(15/24)](P<0.05),粒细胞减少、血糖升高、恶心呕吐及脱发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环磷酰胺组[4.0%(1/25)比25.0%(6/24)、4.0%(1/25)比25.0%(6/24)、4.0%(1/25)比29.2%(7/24)、4.0%(1/25)比29.2%(7/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克莫司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膜性肾病效果安全有效,能有效缓解蛋白尿,提高血清白蛋白水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杨瑞衡刘泽炜洪虹
关键词:膜性肾病他克莫司环磷酰胺糖皮质激素
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总胆红素、血尿酸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分析
2023年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脏疾病(DKD)患者总胆红素、血尿酸与颈动脉粥样硬化(AS)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2年5月聊城市人民医院肾内科收治的90例DK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慢性肾脏病(CKD)分期分为CKD1~2期、CKD3~4期、CKD5期组,各30例,另选同期健康成年人20名为对照组。记录临床及生化指标,彩超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CA-IMT)及粥样硬化斑块(CP)情况,比较各组临床生化及超声指标,分析DKD患者临床生化指标与AS的相关性。结果各组空腹血糖(FBG)、尿素氮(BUN)、肌酐(Cr)、总胆红素(TBIL)、血尿酸(SUA)、收缩压(SBP)、甘油三酯(TG)、IMT、C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相关性分析显示,TBIL与肾小球滤过率(eGFR)呈正相关,与SBP、舒张压(SBP)、BUN、Cr、SUA、IMT呈负相关,SUA与SBP、DBP、BUN、Cr、IMT呈正相关,与TBIL、eGFR呈负相关;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TBIL、SUA、总胆固醇(TC)、SBP、eGFR是DKD患者发生AS的危险因素。结论低胆红素血症和高尿酸血症是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这些因素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马忠超于亚民臧雯雯杨瑞衡洪虹
关键词:糖尿病肾脏疾病动脉粥样硬化低胆红素血症
多孔木霉色素的结构鉴定和合成基因簇分析
2018年
为了鉴定多孔木霉色素的化学结构,并对其合成基因簇进行分析。本研究分离纯化环孢菌素A合成菌多孔木霉(Tolypocladium inflatum)培养液中的色素,然后通过光谱学分析初步鉴定色素的结构。在此基础上,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色素合成基因簇进行解析。多孔木霉色素为蒽醌类物质,分子式为C15H10O5,含有3个苯羟基和2个酮基。T.inflatum色素与镰刀菌红素、孢子黄色素的合成基因簇同源性高,合成T.inflatum色素的基因簇共有43个开放阅读框(ORFs),核心基因为聚酮合酶(polyketide synthase,PKS)合成酶基因。本研究从色素结构和合成基因簇分析入手,为进一步阐明色素的生物合成途径奠定基础。
洪虹岳雪李大成王炳全董惠钧
关键词:色素聚酮合酶环孢菌素A
超声心动图评价透析方式对终末期肾脏病心脏结构及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color doppler echocardiography,ECHO)及组织多普勒速度成像(tissue velocity imaging,TVI)技术,探讨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治疗终末期肾脏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时,对心脏结构与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ECHO及TVI技术对慢性肾脏病5期未透析组(chronic renal disease,CKD5)、维持性血液透析组(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组(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3组进行检查,比较各组间心脏结构及功能的超声变化。结果 1室间隔厚度(F=1.595,P=0.211)、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F=0.146,P=0.864)、左心室后壁厚度(F=1.543,P=0.222)、左心室心肌重量指数(F=0.904,P=0.410)、左心房内径(F=0.986,P=0.379)、二尖瓣血流频谱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E峰)和舒张晚期血流峰值速度(A峰)之比E/A比值(F=0.543,P=0.588)、射血分数(F=1.038,P=0.360)、二尖瓣环TVI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m峰)(F=1.330,P=0.270)3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CAPD组二尖瓣环TVI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m峰)、Em/Am比值高于MHD组,2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Em(t=2.375,P=0.021),Em/Am(t=2.940,P=0.005)]。2CKD5、MHD、CAPD3组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分别为77%、83%、66%,左心室肥厚的发生率分别为73%、83%、69%,3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c2=2.570,P=0.277;c2=1.735,P=0.420)。心脏瓣膜返流主要为二尖瓣返流和三尖瓣返流,3组间返流率均无显著差异(c2=3.344,P=0.188;c2=2.067,P=0.356)。结论 1ESRD无论是否进行肾脏替代治疗,心脏结构和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左心室肥厚、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心脏瓣膜返流以二尖瓣返流为主,其次为三尖瓣返流,TVI技术比ECHO能更敏感的评价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2MHD和CAPD无法改善左心室肥厚及心室收缩、舒张功能障碍,但CAPD相对于MHD可能延缓心室舒张功能障碍的发生及进展。
马忠超李雪杨瑞衡洪虹刘泽炜王怀国
关键词:超声心动图腹膜透析心血管疾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