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松

作品数:16 被引量:83H指数:6
供职机构:乐山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4篇儿童
  • 3篇新生儿
  • 3篇小儿
  • 3篇疗效
  • 3篇病毒
  • 2篇电图
  • 2篇毒性
  • 2篇治疗小儿
  • 2篇疗效分析
  • 2篇脑电
  • 2篇脑电图
  • 2篇分子
  • 2篇病毒性
  • 1篇单核
  • 1篇单核细胞
  • 1篇单核细胞增多
  • 1篇单核细胞增多...
  • 1篇低分
  • 1篇低分子
  • 1篇低分子肝素

机构

  • 15篇乐山市人民医...
  • 1篇西南医科大学...

作者

  • 15篇李松
  • 12篇饶睿
  • 5篇黄茂
  • 5篇王俐
  • 3篇曹莹
  • 2篇李毓林
  • 2篇代强
  • 2篇魏琼
  • 1篇詹傲
  • 1篇俞慎林
  • 1篇余琦
  • 1篇张济
  • 1篇包平倩
  • 1篇魏琼
  • 1篇陈丽颖

传媒

  • 2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海峡药学
  • 1篇儿科药学杂志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实用医院临床...
  • 1篇现代临床医学
  • 1篇中国妇幼健康...
  • 1篇当代医药论丛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5篇2017
  • 2篇2016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清降钙素原测定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2018年
目的了解降钙素原(PCT)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8月该院21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表现分为严重感染组36例,局部感染组14例和非感染组160例,分别于入院后、病情变化时检测PCT、血常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进行血培养。结果 3组新生儿按PCT水平进行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疾病患儿按PCT水平进行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上呼吸机、CPAP患者中,PCT检验结果优于血常规、hs-CRP和血培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能大致区分细菌感染与非细菌感染,并有着高于其他同类炎性指标的灵敏度,能早期快速反映病情发展。通过PCT值的动态变化来判断病情与预后,可早期识别和治疗可能发展为脓毒症的高危患儿。同时,PCT可指导新生儿抗菌药物的使用,大大减少抗菌药物的滥用。
饶睿李毓林李松曹莹王俐黄茂
关键词:降钙素新生儿感染性疾病
儿童大环内酯类药物无反应性肺炎支原体肺炎预测模型构建
2024年
目的探讨儿童大环内酯类药物无反应性肺炎支原体肺炎(macrolide-unresponsive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UMPP)的危险因素,并构建MUMPP的预测模型。方法选择2023年3月1日—2023年12月1日乐山市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对大环内酯类药物反应情况将患儿分为有反应组和无反应组。收集患儿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资料进行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肺炎支原体肺炎对大环内酯类药物反应的危险因素;R语言建立预测风险的列线图;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评价预测模型区分度;Hosmer-Leneshow检验拟合优度、校准曲线分析;决策曲线分析评价模型的临床净收益。结果共纳入224例患儿,将研究对象随机抽取156例(70%)作为训练集,68例(30%)作为验证集。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胸腔积液(OR=6.986,95%CI:1.362~35.847)、入院前最高体温(OR=3.095,95%CI:1.487~6.439)、中性粒细胞计数(OR=1.294,95%CI:1.103~1.519)、C反应蛋白(OR=1.030,95%CI:1.002~1.058)、降钙素原(OR=2.899,95%CI:1.353~6.214)是MUMPP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使用R软件建立列线图,训练集和验证集的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为χ^(2)=4.018,4.657(均P>0.05),提示模型拟合度良好。训练集和验证集的AUC分别为0.825(95%CI:0.755~0.894)、0.828(95%CI:0.729~0.928),提示模型区分度好。校准曲线分析提示模型预测效能良好,决策曲线分析提示预测模型临床应用价值较高。结论入院前最高体温、中性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升高及发生胸腔积液是MUMPP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以上自变量构建的儿童MUMPP预测模型有较高的预测效能和临床应用价值。
饶睿饶睿贾忠莉李松李松董文斌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肺炎列线图
孟鲁司特钠联合西替利嗪治疗儿童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研究
2023年
分析孟鲁司特钠联合西替利嗪治疗儿童过敏性鼻炎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4月的162例过敏性鼻炎患儿,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炎性因子、免疫功能。结果 实验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治疗后hs-crp、白细胞介素6、pct水平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治疗后IgA、IgG水平高于对照组,IgE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IgM差异不大,P>0.05。结论 过敏性鼻炎患儿使用孟鲁司特钠联合西替利嗪能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与应用。
宋丽瑶魏琼贾忠莉李松
关键词:孟鲁司特钠西替利嗪儿童过敏性鼻炎
振幅整合脑电图在儿童先天性脑积水中的应用研究
2020年
目的研究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在先天性脑积水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该院收治的50例先天性脑积水患儿及20例健康儿童,检测其aEEG异常率,对其结果进行分析,并对脑积水患儿在术后3、6个月分别对其智能发育指数(MDI)、运动发育指数(PDI)及发育商(DQ)进行评分,进一步分析aEEG与先天性脑积水预后之间的关系,同时观察患儿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结果 20例健康儿童aEEG总异常率为5.0%,50例先天性脑积水患儿的aEEG总异常率为9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013,P<0.05)。轻度、中度、重度脑积水的异常率分别为88.9%、92.9%、100.0%,脑积水程度越高,aEEG异常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aEEG异常程度越重,其术后MDI、PDI、DQ评分越低(P<0.05)。术后6个月,不同aEEG结果患儿MDI、PD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EEG异常程度越重,其术后DQ评分越低(P<0.05)。结论 aEEG对反映先天性脑积水患儿脑功能状态有较强的敏感性,并对其预后判断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饶睿詹傲李松代强李毓林
关键词:振幅整合脑电图先天性脑积水智力发育儿童
一种新生儿临床医学药剂调制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生儿临床医学药剂调制装置,涉及药剂调制装置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一竖直设置的装置箱,装置箱的内部通过安装轨道滑动安装有用于承载调制杯的承载架,承载架上设置有一用于固定调制杯的夹紧组件,装置箱的...
曹莹饶睿李松鲁志力
文献传递
黄芪颗粒联合匹多莫德口服溶液治疗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19
2017年
目的:通过给予黄芪颗粒联合匹多莫德口服溶液治疗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患者,研究其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呼吸系统反复感染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方式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方式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黄芪颗粒和匹多莫德口服溶液治疗,疗程均为2个月。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及免疫学检查结果。结果:治疗组临床疾病总有效率为92.50%,优于对照组76.25%,2组总有效率有显著差异(P<0.05)。与治疗前比,治疗后IgG、IgA、IgM及CD 3^+、CD 4^+、CD 8^+T细胞水平各指标显著升高(P<0.05),且与对照组比,治疗组IgG、IgA、IgM及CD 4^+、CD8^+显著升高(P<0.05)。结论:黄芪颗粒联合匹多莫德治疗儿科反复呼吸道感染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能提高患儿免疫功能水平,未发现不良反应,推荐临床使用。
黄茂鲁志力饶睿李松文耀平
关键词:匹多莫德黄芪颗粒
磷酸肌酸钠联合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5
2017年
目的分析磷酸肌酸钠联合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方法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8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患儿选择临床常规方案治疗,实验组(40例)患儿则在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磷酸肌酸钠联合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结果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方面,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c Tn I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进行治疗时,磷酸肌酸钠联合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具有比较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李松魏琼饶睿鲁志力黄茂王俐
关键词:磷酸肌酸钠大剂量维生素C小儿病毒性心肌炎
浅析脑电图检查在诊断小儿病毒性脑炎中的应用效果
2019年
目的:探讨脑电图检查在诊断小儿病毒性脑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在乐山市人民医院经临床综合诊断后被确诊的9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检查方法的不同将这90例患儿分为脑电图组、磁共振组和脑脊液组,每组各有30例患儿.对脑电图组患儿进行脑电图检查,对磁共振组患儿进行磁共振检查,对脑脊液组患儿进行脑脊液检测.然后,比较对三组患儿的病情进行诊断的准确率.结果:经检查,脑电图组患儿病情诊断的准确率高于磁共振组患儿病情诊断的准确率,P<0.05.经检查,脑电图组患儿病情诊断的准确率高于脑脊液组患儿病情诊断的准确率,P<0.05.结论:脑电图检查在诊断小儿病毒性脑炎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鲁志力余琦李松
关键词:小儿病毒性脑炎脑电图检查磁共振检查脑脊液检测
足月和近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重复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的高危因素分析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讨足月与近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儿需要重复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的高危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6年1月该院收治的足月与近足月NRDS患儿65例,根据是否重复使用PS分为单次组(34例)与重复组(31例),对比两组患儿性别、发病日龄、剖宫产、母亲妊娠期糖尿病、母亲产前发热、羊水异常、胎盘异常、脐带绕颈、宫内窘迫、胎膜早破、出生体质量、母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出生窒息、NRDS病情、PS首次给药日龄、PS给药前动脉血氧分压/吸入氧浓度(Pa O_2/Fi O_2)、机械通气时间、首次PS给药剂量、肺部感染、心衰、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高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败血症、肺出血以及休克方面的差异,并将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足月与近足月NRDS患儿重复使用PS的高危因素。结果两组患儿在出生体质量、母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出生窒息、NRDS病情、PS首次给药日龄、PS给药前Pa O_2/Fi O_2、机械通气时间、败血症、肺出血以及休克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出生窒息、NRDSⅢ~Ⅳ级、首次PS给药时间晚、合并败血症、合并休克均为足月与近足月NRDS患儿重复使用P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出生窒息、NRDS病情重、首次PS给药晚、合并败血症、合并休克均为足月与近足月NRDS患儿重复使用PS的独立危险因素。
鲁志力李松
关键词:足月儿近足月儿肺表面活性物质高危因素
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佐治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观察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佐治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6例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53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使用布地奈德和复方异丙托溴铵雾化治疗,治疗组使用布地奈德和复方异丙托溴铵并联合干扰素α1b雾化治疗。观察2组患儿雾化治疗后哮鸣音、咳嗽、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并记录住院天数,治疗7 d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患儿在哮鸣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明显缩短(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6.2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3.02%,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佐治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症状消失快,疗效显著,是临床值得推广的一种毛细支气管炎辅助治疗方法。
黄茂薛佳琴饶睿陈丽颖李松文耀平
关键词: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