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丽芬

作品数:30 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江苏理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艺术
  • 10篇文学
  • 4篇文化科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12篇滑稽
  • 10篇滑稽戏
  • 6篇叙事
  • 4篇戏剧
  • 3篇特质
  • 3篇特质研究
  • 3篇文化
  • 3篇民俗
  • 3篇民俗文化
  • 3篇跨文化
  • 2篇叙事方式
  • 2篇身份
  • 2篇身份认同
  • 2篇审美
  • 2篇审美特质
  • 2篇自传
  • 2篇自我
  • 2篇自我身份
  • 2篇自我身份认同
  • 2篇作家

机构

  • 18篇江苏理工学院
  • 8篇江苏技术师范...
  • 6篇南京大学
  • 1篇英属哥伦比亚...

作者

  • 26篇张丽芬
  • 3篇张丽芬
  • 2篇王爱松
  • 1篇张玉玲
  • 1篇刘思远

传媒

  • 4篇戏剧文学
  • 3篇四川戏剧
  • 3篇江苏理工学院...
  • 2篇江苏社会科学
  • 2篇南大戏剧论丛
  • 2篇中国现代文学...
  • 1篇戏剧之家
  • 1篇作家
  • 1篇戏剧(中央戏...
  • 1篇江淮论坛
  • 1篇外国文学研究
  • 1篇理论与创作
  • 1篇戏剧艺术
  • 1篇高等学校文科...
  • 1篇西南交通大学...
  • 1篇职教通讯(江...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5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4篇2013
  • 3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婚姻夹缝中的铿锵玫瑰——现当代离婚题材小说中的性别叙事
2008年
本文通过一系列现当代离婚题材小说的解析,试图阐明男女作家由于性别和文化认同的差异,在面对同样的离婚题材时,往往会在不经意间表现出强烈的性别意识。当代作家亟待确立一种男女主体平等、尊重女性的独立人格、尊重性别差异的人文价值观。
张丽芬
关键词:性别叙事
文本中的自我镜象——从自我身份认同视角看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作家自传被引量:2
2011年
根据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作家自传在自我身份认同上的差异,将其分为四类:第一类作家自传中的"我"是一个历史见证者,"我"的特异性是被整个时代大潮所淹没和左右的;第二类把自我看成是中心,一切都围绕"我"来写,彰显自我的个性;第三类传主作为文化或精神象征;第四类传主则是感觉化的"我",真实的"我"是在记忆的碎片和个体化的感觉中建构起来的。作者通过撰写自传获得自我身份认同感,同时找到安放生命的最终位置。这才是自传的真正价值所在。
张丽芬王爱松
关键词:自我身份认同作家自传
清末民初江南校园趣剧演出研究--以上海地区为中心
2020年
清末民初江南地区涌现出大量的校园趣剧,与之相伴而生的是义务戏、赈灾戏、纪念活动演剧等非商业性趣剧演出。最早的校园趣剧演出肇始于1900年12月24日上海圣约翰书院的中文新剧《笨贼一对》。以汪优游、徐半梅为代表的新剧家将趣剧作为新潮演剧的重要类型,创作并演出大批优秀趣剧,代表性作品有汪优游的《新跳加官》和徐半梅的《谁先死》《遗嘱》等。在以汪优游的《新跳加官》等为代表的政治滑稽讽刺剧大行其道、赢得社会认可的同时,另一支以"趣味"见长的校园趣剧却受到官方压制。最终,在20世纪20、30年代,趣剧在大中小学甚至幼儿园中渐成燎原之势,最终以其现实性、讽刺性、趣味性赢得了学生乃至社会上层人士的认可与喜爱。
张丽芬
关键词:清末民初
论江南民俗文化视野下的民间曲艺小热昏
2024年
民间曲艺小热昏历史悠久,在民间广为流传,是典型的江南民间艺术展演文本,2010年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传递民众心声,记录时代变迁,具有强烈的民间性和草根性,成为江南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小热昏为江南商业民俗平添了无穷的魅力,其行话成为语言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小热昏师徒传承过程中的拜师仪式亦是江南民俗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它承载着传统文化资源现代价值的重塑与开发的重任,成为现代人近距离接触传统民俗文化的窗口,以此来实现传统民间文化的现代化转型。
张丽芬
关键词:民间曲艺
跨文化戏剧传播、经典译介与家国情怀——美国汉学家陈小眉教授访谈录被引量:1
2021年
陈小眉,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东亚语言文化系终身教授、美国汉学家。1989年获印第安纳大学比较文学博士学位,曾任教于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东亚语文系、比较研究系。在本访谈中,陈小眉回顾其学术成长历程,并讨论了中国现代戏剧跨文化传播中的几个问题:(1)中国戏剧海外传播的动因与影响;(2)戏剧选集的译者选择;(3)戏剧经典的选择;(4)海外戏剧教学的困境与突破等。陈小眉结合自身经验阐述独到见解,并提出可行的思路和解决的方法,笔者希望本访谈能为中国现代文学的海外译介与传播提供借鉴与参考。
张丽芬
关键词:跨文化传播戏剧
洪深留美期间英文戏剧著述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洪深留美期间用英文创作的现实主义剧作《为之有室》以爱情悲剧的形式表现了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对西方自由恋爱的胜利,《为了罗密欧与茱丽叶》以诙谐讽刺的笔调展现了20世纪20年代中国留学生的爱情理念及其与现实的冲突,浪漫主义剧作《牛郎织女》反映了剧作家试图以浪漫主义的真情感化黑暗世界。此外,洪深还致力于推介中国剧场和中国戏剧文化,其海外戏剧活动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戏剧在西方世界的传播,他也因此成为中国戏剧海外传播的“第一人”。
张丽芬
关键词:《牛郎织女》
论滑稽戏对于民族喜剧的贡献——以张宇清的抒情滑稽戏为例
2013年
张宇清开创的抒情滑稽戏是中国民族喜剧史上的一座高峰。文学性是张宇清毕生追求的滑稽戏的大境界,他讲求喜剧性格的幽默化、滑稽的哲理化、结构的奇巧化,在保持滑稽戏通俗性本色的同时,又能提高笑的品格,提升喜剧境界,真正实现了民族喜剧的雅俗共赏。
张丽芬
城市演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以滑稽戏为例被引量:2
2013年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滑稽戏为代表的城市演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当代城市文化生态建构过程中的重要传统文化资源。如何传承和发展滑稽戏,具体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滑稽戏应以原真性和整体性为原则,以本土文化为主题,保护相关的文化生态场;二是继承其强烈时代性的传统,将滑稽戏与文化创意产业和休闲旅游产业相结合,实现活态传承;三是充分发挥民众的力量,注重民众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引导,实现文化主体和欣赏主体的代际传承。
张丽芬
关键词:滑稽
跨文化视域下洪深在美国的传播与影响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在跨文化视域下,全面探析中国现代话剧创始人之一洪深在美国的传播与影响,有助于为国内洪深研究提供有益的补充和映照。洪深的剧作以舞台传播和文本传播两种途径为英语世界所关注,并以戏剧选集、博士论文、学术专著、评论和新闻报道等形式流传。早期英文剧作《为之有室》在中国戏剧史上长期被忽视,却被美国学者誉为里程碑式的作品。作为中国人用英文创作并发表的第一部剧作,它在西方霸权主义、种族歧视横行的时代,第一次石破天惊地发出了中国剧人的声音,并于2013年在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重登舞台。这是中国话剧史上一次意义重大的跨国演出,其艺术价值和思想文化价值只有在跨文化视野中才能得到重新评价。
张丽芬
关键词:跨文化
滑稽戏的审美特质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滑稽戏在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独具一格的审美特质。其一,滑稽戏以滑稽性为主要审美特性,滑稽戏的滑稽性具有狂欢性、反常性和游戏性。中西交融的上海都市文化的多元化,带来滑稽戏狂欢性的多声部特色;民间滑稽文化带来滑稽戏语言的狂欢;滑稽戏艺术自身的交叉性和边缘性带来狂欢性的边缘化特征。滑稽戏的反常性包括悖反常貌、悖反常态、悖反常言、悖反日常情境、悖反常理以及悖反常规思维等类型。而滑稽戏的游戏性体现在创作主体的反事实想象的游戏思维、接受主体拥有游戏心境及其审美功能的欣悦喜乐。其二,民间性为滑稽戏的文化渊源,主要体现在创作题材、审美趣味、民俗事象等方面。其三,情节的纵向线性结构与噱头的横向板块结构始终是左右滑稽戏的两极,两者结合程度决定滑稽戏的优劣成败。
张丽芬
关键词:滑稽戏审美特质民间性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