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源性审核在采供血机构质量内部审核中的运用 2020年 目的建立采供血机构溯源性审核模式,提升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水平。方法在集中式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中增加对血液产品、设施设备、关键物料、人员的溯源性审核,审查各环节实际操作、质量体系文件与法律法规三者之间的符合性、充分性与可追溯性。结果通过溯源性审核对各质量要素进行风险管控,确保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产品质量要求的贯彻执行,减少安全隐患。结论溯源性审核提升了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的深度,补充了采供血机构内部审核的内容。 王锦 邱艳 崔爽 石丽萍 徐华关键词:采供血机构 内审 溯源性 血站常态化质量审核思路探讨 被引量:4 2016年 随着"一法两规"的颁布实施,各个血站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为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很多血站除了定期开展内部审核与管理评审,还采用常态质量审核等手段进行质量监控,对确保血液质量与安全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实际工作中如何开展常态审核,国家并无具体标准,导致有些血站此项工作流于形式,达不到常态审核的目的。我们结合具体实践,就常态审核涉及的内容和管理思路进行探讨。 曹晓莉 彭鹏 刘建强 房婕 王锦 张嫄关键词:血站 溯源性审核在采供血机构内部质量审核中的运用 目的建立采供血机构溯源性审核模式,提升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水平。方法在集中式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中增加对血液产品、设施设备、关键物料、人员的溯源性审核,审查各环节实际操作、质量体系文件与法律法规三者之间的符合性、充分性与可追溯性... 王锦 石丽萍 兰静 崔爽 彭鹏 刘志远 张嫄 徐华 邱艳关键词:采供血机构 内部质量审核 溯源性 文献传递 快速去除冰冻红细胞甘油的方法改进研究 2018年 目的建立冰冻红细胞快速去甘油的方法。方法采用三步法快速去除冰冻红细胞中的甘油。通过控制制备时盐水的浓度、作用时间及离心次数,用高浓度盐水大量稀释冰冻红细胞后,离心去除盐水,加入相应体积的生理盐水重悬,来达到快速去除甘油的目的。分别对比了常规法和改良法制备的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的血红蛋白含量、游离血红蛋白含量、甘油残留量、白细胞残留量及血细胞比容5个方面的指标。结果传统去甘油的方法大约需要1h,三步法去甘油大约需要15min,极大地缩短了时间,提高了效率。对去甘油红细胞进行相关检测,甘油残留量和白细胞残留量符合《全血与成分血质量要求(2012版)》的规定,血红蛋白含量略低于规定。结论快速解冰冻去甘油方法具有时间短、效率高的优点,但仍需进一步改进和优化以使产品质量全面达到国家标准。 冯娜 兰静 彭鹏 王锦 刘娜 张嫄 赵京文关键词:去甘油 冰冻红细胞 三步法 符合采供血机构特征的质量内部审核实践与体会 目的依据质量管理审核的基本原则和欧盟采供血机构联盟质量审核手册,结合我国采供血实际情况,实施质量内部审核(以下简称内审),探讨符合我国采供血机构质量管理特征的内审工作模式。方法本次内审参考欧洲血站内审的标准和工作模式,依... 王锦 石丽萍 兰静 崔爽 彭鹏 刘志远 张嫄 徐华 邱艳关键词:采供血机构 内审工作 文献传递 基于蛋白组学和代谢组学在血液存储中相关性分析 2024年 目的红细胞(RBC)储存损伤一直是RBC体外储存研究所关注的重要问题,涉及到RBC储存过程中一系列生理、生化、形态和组学成分的改变,这些改变相互作用从而对储存RBC产生影响。为了进一步阐明RBC储存损伤机制,通过多组学研究储存期悬浮RBC损伤机制。方法取一次性使用塑料血袋采集的悬浮RBC共10袋(ALT化验结果不合格),将已制备的RBC放4℃冰箱中储存,分别于储存0周、1周、3周和5周取样,按RBC质量标准进行检测(HCT、HGB和储存期末溶血率)。检测其在不同保存期的各项生化指标(K^(+)、Na^(+)、Cl^(-)、Ca^(2+)、Glu和LDH)。进行蛋白组学和代谢组学检测,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评价悬浮RBC储存过程中相关生物学功能变化情况及相关性。结果符合悬浮RBC质量国家标准,其生化指标K^(+)和LDH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而有所升高,Na^(+)和Glu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而有所下降,在保存5周时差异显著(P<0.01),其它指标Cl^(-)和Ca^(2+)变化不明显(P>0.05)。我们根据筛查的蛋白质以及其下游的差异代谢物变化情况,进行了蛋白组学与代谢组学整合分析,通过不同层次的生物分子之间的关联研究,发现悬浮RBC的储存对RBC代谢等过程影响更明显,特别是核苷酸代谢、嘌呤代谢及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等代谢相关通路,对RBC代谢相关蛋白影响反而小一些。结论我们通过使用代谢组学和蛋白组学检测,促进RBC结构、功能等的研究,为深入研究悬浮RBC储存损伤机制奠定了良好基础。 苏晓敏 张国权 王锦 徐华关键词:红细胞 代谢组学 蛋白组学 2023—2025年西安市成分血临床供应量预测研究 2024年 目的构建预测模型对2023—2025年西安市成分血临床供应量进行预测。方法基于2013年1月—2022年12月陕西省血液中心血液管理信息系统的成分血供血量资料,采用灰色预测模型和指数曲线拟合模型构建预测模型,依据模型相关指标的误差参数确定最优预测模型,对2023—2025年西安市成分血供应量进行预测。结果指数曲线拟合模型预测西安市悬浮红细胞、血小板和冷沉淀供应量的拟合方程分别为x^(1)(t+1)=1.16e^(0.04t)、x^(1)(t+1)=1.04e^(0.12t)、x^(1)(t+1)=1.01e^(1.10t),其平均绝对误差(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10488.7(0.05%)、2114.9(0.08%)和3089.6(0.07%),均低于灰色预测模型[分别为10488.7(3.44%)、2152.78(8.20%)和3441.35(7.92%)]。指数曲线拟合模型预测2023—2025年西安市成分血临床供应量呈逐年上升趋势,至2025年西安市悬浮红细胞、血小板、冷沉淀临床供应量分别升至409467 U、69818治疗量和94724 U。结论指数曲线拟合模型可较好预测西安市成分血临床供应量。 张铃浩 王锦 姚蓓 褚晓月 孙振东 马超锋关键词:统计学 血液成分输血 卫生服务研究 西安地区无偿献血人群SARS-CoV-2抗体的血清学回顾分析 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了解新冠疫情暴发期间西安市无偿献血人群SARS-CoV-2抗体流行情况,为制订新冠病毒传播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西安市2020年1月1日~6月14日的健康献血者标本共3 623份,采用化学发光法对标本进行血清抗SARS-CoV-2抗体检测。并对比西安本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数与西安无偿献血人群SARS-CoV-2抗体月流行率趋势的相关性。结果共检测3 623名西安市无偿献血人员,发现3例SARS-CoV-2抗体阳性者,流行率为0.083%(95%CI:0.00,0.18),最早出现新冠病毒血清阳性的献血者是在2020年2月4日。结论西安地区无偿献血者的抗SARS-CoV-2阳性率很低,符合西安当地疾病的流行情况。提示对献血者进行血清学检测,可以作为疫情监测的一种方式。 张嫄 徐华 丁谨 兰静 彭鹏 刘娜 王锦 王丽荣 李恒新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 血清学检测 血小板储存:解码pri-miR-223表达和代谢变化 2025年 目的探讨血小板储存过程中伴随储存时间延长pri-mioroRNA-223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使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不同保存时间(1、3、5 d)的血小板质量,并进行代谢组学检测。同时,建立液滴式数字PCR(droplet digital PCR,ddPCR)方法,对其敏感性、重复性进行评价。用ddPCR检测血小板样本不同储存时间的pri-miR-223表达量,分析其对血小板储存损伤(PSL)的影响及意义。结果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血小板不同保存时间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比例(P-LCR)、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代谢组学研究共筛选出955种代谢产物,其中54种代谢产物上调,6种代谢产物下调。所建立的ddPCR方法特异性好,敏感性高,标准曲线表现出良好的线性相关性(Y=0.9736X+0.0832),R^(2)值为0.9984,线性动态范围灵敏度为3.3×10~0~1.9×10~5拷贝/μL。ddPCR结果显示第3、5天样本中pri-miR-223表达量比第1天明显降低。结论随着血小板体外贮存时间的延长,对PLT、P-LCR、MPV和PDW没有影响,储存期末部分代谢产物改变,且通过ddPCR检测发现pri-miR-223表达量降低,这种代谢变化可能与pri-miR-223的表达调控有关。 苏晓敏 徐华 张国权 王锦 马超锋关键词:代谢组学 一例新冠康复者两次捐献血浆的抗体水平变化 目的检测一例新冠患者出院7d和36d两次捐献血浆的抗体水平,分析新冠患者体内抗体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两次血浆中IgM、IgG和总抗体水平。 王锦关键词:抗体水平 总抗体 康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