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奇穗

作品数:31 被引量:71H指数:5
供职机构: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6篇艾滋病
  • 14篇病毒
  • 10篇免疫缺陷
  • 7篇人类免疫
  • 7篇人类免疫缺陷
  • 7篇人类免疫缺陷...
  • 7篇缺陷病
  • 7篇免疫缺陷病
  • 7篇免疫缺陷病毒
  • 7篇HIV
  • 6篇综合征
  • 6篇结核
  • 5篇回顾性分析
  • 5篇感染者
  • 5篇艾滋病病毒
  • 5篇HIV感染
  • 4篇药疹
  • 4篇预后
  • 4篇缺陷综合征
  • 4篇免疫

机构

  • 31篇重庆市公共卫...
  • 1篇遵义医科大学

作者

  • 31篇李奇穗
  • 25篇袁婧
  • 11篇陈耀凯
  • 7篇刘敏
  • 3篇谭顺
  • 1篇严晓峰
  • 1篇李同心
  • 1篇李春华
  • 1篇何坤
  • 1篇王静

传媒

  • 6篇中国感染与化...
  • 4篇中国艾滋病性...
  • 3篇中国皮肤性病...
  • 3篇新发传染病电...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传染病信息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中国麻风皮肤...
  • 1篇中国预防医学...
  • 1篇临床肺科杂志
  • 1篇中国真菌学杂...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3篇2023
  • 6篇2022
  • 1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参苓白术散联合ART治疗HIV/AIDS脾虚湿盛型免疫重建不良的临床观察
2024年
观察参苓白术散联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HIV/AIDS脾虚湿盛型免疫重建不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筛选2021年2月-2021年12月在重庆公卫感染门诊就诊的HIV患者,且符合本研究的纳入标准,不符合排除标准,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对照组继续原方案ART治疗,联合治疗组在ART基础上联合参苓白术散口服1-3月,观察两组患者入组时的一般情况,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免疫功能恢复、不良反应发生等情况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57例患者,其中联合治疗组100例,对照组57例。两组患者基线时性别、年龄、基础疾病、抗病毒治疗时间、感染途径、CD4计数、CD4/CD8、WBC、Hb、Cr、ALT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观察发现联合治疗组患者在:纳差、腹胀、腹泻、乏力、身体困重、消瘦、舌淡苔白腻、脉虚弱等临床症状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在免疫功能恢复方面,联合治疗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并且两组患者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参苓白术散可改善艾滋病脾虚湿盛型免疫重建不良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CD4细胞的增长,安全性尚可。
张维李奇穗邓长刚袁婧
关键词:参苓白术散脾虚湿盛
40例HIV合并重症药疹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分析HIV合并重症药疹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感染科收治的HIV合并重症药疹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类型重症药疹患者之间在人口学资料、过敏史、致敏药物、临床特征及预后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0例HIV合并重症药疹患者,其中重型多型红斑(SJS)23例,剥脱性皮炎(ED)15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TEN)2例;平均年龄为(48.7±12.8)岁,男性为主,占85.0%。该组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中位值为113(14~713)个/μL;常见致敏药物为:依非韦伦、磺胺、中药制剂;皮肤瘙痒(80.0%)、发热(52.5%)为其常见临床表现;90%患者出现黏膜受累,82.5%肝脏受累,65%患者合并感染。三种类型重症药疹比较,仅在发热、合并感染方面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所有患者均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平均最大剂量(78±12.6)mg/d,65%的患者同时联合使用了人免疫球蛋白,使用平均总剂量为(111.4±22.9)g。共3例患者死亡,占7.5%,死亡原因非皮疹本身所致,均为艾滋病合并症所致。结论:HIV合并重症药疹以中年男性多见,平均潜伏期10天,且以使用依非韦伦、复方磺胺甲恶唑、中药制剂及结核药患者常见,早期足量使用糖皮质激素联合人免疫球蛋白冲击治疗疗效较好。
张维李奇穗邓长刚黄薇孙艳雨袁婧
关键词:HIV重症药疹
艾滋病合并重症肺孢子菌肺炎289例预后危险因素的回顾性分析被引量:10
2020年
目的探究影响艾滋病合并重症肺孢子菌肺炎(PCP)患者预后(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以期提高该类患者的生存率.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8年12月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感染病科收治的艾滋病合并重症PCP住院病例的临床资料,统计其死亡率,分别以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影响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共289例艾滋病合并重症PCP患者纳入分析.男性占74.0%(214/289),平均年龄(48.4±13.4)岁.住院病死率为37.0%(107/289);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入院时动脉血氧分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CD4+T细胞计数、乳酸脱氢酶、低白蛋白、肺部磨玻璃影是否伴有纤维索条状及网状影改变及是否使用呼吸机对患者的死亡率有显著影响(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入院时肺部磨玻璃影且伴有纤维索条状及网状影改变、外周血白细胞数升高、血小板计数低、CD4+T细胞计数低、低白蛋白及无创机械通气使用时间较晚对该类患者的死亡率有明显影响(P<0.05).结论艾滋病合并重症PCP患者病死率较高,低CD4+T细胞计数、低白蛋白、肺部磨玻璃影伴有纤维索条状及网状影改变、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偏高及血小板计数偏低是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但早期使用无创机械通气可提高该类患者的生存率.
袁婧邓长刚李奇穗余庆陈耀凯
关键词:艾滋病肺孢子菌肺炎预后
艾滋病合并口腔卡波西肉瘤、结核分枝杆菌感染1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了解艾滋病合并卡波西肉瘤、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可能危险因素及临床特征。方法对1例艾滋病合并口腔卡波西肉瘤、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及预后分析,并以"Kaposi sarcoma and tu...
李奇穗张维黄薇孙艳雨邓长刚袁婧
关键词:艾滋病结核卡波西肉瘤
93例HIV阳性患者合并药疹的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分析HIV阳性患者合并药疹的临床特征,为HIV阳性患者药疹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收治住院的HIV阳性患者合并药疹的临床资料,主要研究内容:基线情况、药...
张维李奇穗邓长刚王孝淋黄薇孙艳雨袁婧
关键词:HIV药疹
224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抗病毒疗效的回顾性分析
2021年
目的评价不同抗病毒方案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4日—3月7日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收治的确诊为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抗病毒治疗方案在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面是否存在差异。结果224例COVID-19住院患者纳入研究,男107例(47.8%),总平均年龄(46.3±16.2)岁,从发病到入院的中位数时间为5(1~21)d。共有8种不同抗病毒治疗方案用于抗新型冠状病毒治疗,各方案间(α干扰素,α干扰素+洛匹那韦/利托那韦,α干扰素+利巴韦林,α干扰素+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利巴韦林,其他方案)在呼吸道标本病毒核酸转阴时间、14 d内病毒核酸转阴率、入院后病情进展为重症比例及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3种抗病毒药物治疗者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接受1~2种抗病毒药物治疗者(P<0.05)。结论不同抗病毒治疗方案疗效之间未见显著差异,未发现在α干扰素雾化吸入基础上联合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或/和利巴韦林能缩短病毒核酸转阴时间或缓解病情。
袁婧严晓峰张维孙艳雨左玉洁邓长刚李奇穗陈耀凯
关键词:抗病毒治疗
2017—2019年传染病医院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了解传染病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特点,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有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2019年重庆公卫住院患者资料,统计其院感发生率及感染特点;并比较2017-2019年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结果33951例住院患者中感染率1.8%(95%CI:1.7%~2.0%),感染例次率2%(95%CI:1.9%~2.2%);三年间比较其院感发生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01。682)例院感患者中艾滋病发生率最高达4.4%(95%CI:2.9%~5.9%);免疫力低下为发生院感的主要危险因素,占64.4%(439/682);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最常见,达60.4%(412/682)。病原菌以G-为主占53.9%,鲍曼不动杆菌发生率在2019年明显高于2017和2018年(P<0.05),其余检出的病原菌分布,三年间无明显差异(P>0.05);2017-2019年三年间包括艾滋病、结核病等的院感发生率均逐年下降(P<0.05),而易感因素分布和各部位感染构成比比较,三年间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传染病医院院感发生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近3年院感发生率约为2%;但感染部位及病原菌分布每年无明显变化,均以下呼吸道感染及G-菌多见。
张维李奇穗邓长刚余庆王孝淋黄薇孙艳雨袁婧
关键词:医院感染传染病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结核分枝杆菌原发耐药的回顾性研究被引量:14
2017年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对常见抗结核药物原发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119例临床资料,根据抗结核治疗前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分析抗结核药物原发耐药发生率及其与CD4+T淋巴细胞水平、初治/复治、肺结核分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119例患者完成药物敏感试验,38例存在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现象,占31.9%;其中单耐药14例(11.7%),多耐药9例(7.6%),耐多药8例(6.7%),广泛耐药7例(5.9%)。一线抗结核药物中异烟肼耐药率最高(22.7%,28/119),二线抗结核药物中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耐药率最高(11.0%,14/119)。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50/μL与〉50/μL比较,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45,P=0.461);CD4+T淋巴细胞计数≤100/μL与〉100/μL比较,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52,P=0.420)。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患者总体耐药率为64.0%,高于继发型肺结核患者的27.6%。结论重庆地区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抗结核治疗前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发生率较高,血行播散性肺结核患者耐药率高于继发型肺结核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与耐药无相关性。
刘敏李奇穗谭顺袁婧刘原杰陈耀凯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结核结核分枝杆菌耐药
PD-1/PD-L1抑制剂在HIV/AIDS合并癌症患者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2
2023年
目前免疫治疗已经成为癌症治疗的常见手段之一,其中PD-1/PD-L1抑制剂疗效显著。癌症及各种机会性感染是艾滋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因该类患者的特殊免疫情况,多数癌症免疫治疗临床试验中,艾滋病作为一项排除标准,使免疫治疗在该类感染者中寸步难行。而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的普及使艾滋病感染者寿命不断延长,因而寻找免疫治疗在艾滋病合并癌症患者中的机遇迫在眉睫。
邓长刚张维孙艳雨李奇穗黄薇袁婧
关键词:艾滋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癌症
神经梅毒患者中合并与未合并HIV感染的临床特征
目的比较HIV合并神经梅毒患者和HIV阴性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短期预后是否存在差异,以期为神经梅毒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感染科收治的神经梅毒(NS)住院患...
张维李奇穗邓长刚黄薇孙艳雨袁婧
关键词:神经梅毒艾滋病病毒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