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令香
- 作品数:10 被引量:7H指数:2
- 供职机构:四川美术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一般工业技术政治法律更多>>
- 新技术时代下的公共艺术被引量:2
- 2016年
- 从宏观角度来看,公共艺术是发展与流变的。公共艺术除了艺术的本质属性外,还离不开与公共空间、公共人群、城市、历史、时代等的关系。然而,当下公共艺术面对的人群和时代在发生巨大改变。
- 曾令香
- 关键词:公共艺术公共空间
- 西南田野创作社的公共艺术实践
- 2017年
- 公共艺术如何面对中国当下现实?如何介入中国鲜活的社会现场?公共艺术是否可以用当代艺术的审美范式来重塑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场所的关系?为了回应这些问题,2014年,四川美术学院的西南田野创作社成立,并在西南乡村古镇持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在地创作。本文以西南田野创作社的公共艺术实践为研究对象,探索了公共艺术的田野创作、社会介入与在地创作的新方法。西南田野创作社的创作不受甲方委托,都是自发的行为,其意义在于寻求与现场的自然而特别的对话关系。
- 曾令香
- 关键词:公共艺术
- 社区实践中的艺术生态和公众参与被引量:1
- 2021年
- 2018年,四川美术学院与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共同发起了"长江上下:公共艺术行动计划",笔者曾作为负责人带领四川美术学院的师生团队到浙江莫干山参与了该活动,并积极推动了由四川美院主办的三届"长江上下"活动,持续在重庆的乡村和社区中开展。2020年10月,第三届"长江上下:公共艺术行动计划"与"2020重庆生态艺术季"同时拉开帷幕,探讨了生态、社区和艺术三者之间的关系。本文将围绕"长江上下"活动的运作机制、艺术介入社区生态问题的创新点与亮点、公众参与社区实践的经验等问题展开深入讨论。
- 曾令香
- 关键词:艺术生态公众参与
- 新时代乡村公共艺术的“四性”及方法论:以重庆酉阳“人民美术讲习所”为例被引量:1
- 2024年
- 本文将以重庆酉阳驻地七百四十五天的调研与创作,以“人民美术讲习所”为平台展开的艺术与乡土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全链条融合实践,以陪伴式、浸润性、和合性与艺社共建的种种公共艺术运作机制探究,倡导艺术复归社会根本,回到在地性、时代性、实践性与人民性的艺术实验,回到大历史现实与历史文化本位,去探究新时代乡村公共艺术的思想与行动,为探讨中国乡村公共艺术提供一个西南腹地的样本。
- 曾令香
- 关键词:乡村人民性公共艺术
- 四川美术学院
- 2020年
- 江城龚古伟(指导)王比娄金(指导)王玖王望焦兴涛张翔张增增陆云霞尹代波(指导)严一棚唐勇杨有为张朤葛平伟(指导)曾令香
- 走进现场与本原创作:公共艺术毕业创作及其教学的再思考--以2022年重庆酉阳中心村的四件毕业创作为例
- 2023年
- 随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构建,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也正发生着新的变化,作为社会生产力的一部分,当代艺术创作及教学也面临着由外循环向内循环的视野转向和伴生性的观念与路径转向。本文以对2022年四川美术学院公共艺术学科方向的四位硕士毕业生在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花田乡中心村进行的毕业创作教学为例,探讨在新文科战略和“无墙教学”理念背景及当下公共艺术理论发展的基础下,如何结合社会需求开展走进现场、回归生活、复归本原创作的公共艺术毕业创作教学,以及新时代、新阶段与新格局下艺术创作和教学的方法论与可能性。
- 曾令香李佳璐
- 关键词:公共艺术
- 以“艺术+”聚人心促振兴
- 2023年
- 2021年5月15日,我从四川美术学院到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花田乡中心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刚驻村时,我发现村子里的年轻人几乎都外出打工去了,老年人娱乐活动不多,也少与人交流,留守儿童没有课外文化活动,人与人之间十分疏离。
- 曾令香
- 关键词:课外文化活动留守儿童娱乐活动外出打工年轻人
- 科技艺术融入智慧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创新路径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智慧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已成为今后城市规划的新方向,运用科技和信息技术,营造更科学、更高效、更智能、更低碳的城市生态以服务于人类更美好生活,其中良好的公共文化生态是智慧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目标。科技艺术与智慧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内在关系是什么、科技艺术如何赋能智慧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公共文化的发展,以及相关理论依据是本文将要研究的主要问题。方法本文将运用跨学科、跨领域的研究视野梳理科技艺术生态、科技艺术与智慧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的内涵,以及科技艺术助推智慧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理论依据。再运用文献研究、图像分析、案例比较,以及文化唯物主义理论等方法,论证科技艺术融入智慧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优势和创新路径。结论为了更好地促进科技艺术与智慧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融合,应更全面地认知科技艺术的内涵和视觉优势、跨界融合特性,以及互动性强、传播力更广更远等特点,积极提取科技艺术的新艺术元素,融入到智慧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的建设中,重视科技艺术的实用性挖掘与体现,结合智慧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需求,找到最佳的结合点。
- 曾令香刘彤
- 关键词:科技艺术公共文化
- 科技艺术赋能城乡社区治理的策略与实践路径研究
- 2024年
- 目的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城乡社区治理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科技艺术以其前卫独特的艺术形态、创新性、互动性为城乡社区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与策略。本文旨在初步探讨科技艺术如何赋能城乡社区治理,在提升治理效率的同时探讨其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实践路径。方法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法梳理出目前科技艺术对城乡社区治理的影响;其次,通过案例分析法分层次地分析案例,揭示科技艺术赋能社区治理的实践路径;最后,通过对相关理论的剖析与对比,总结科技艺术如何促进城乡社区治理的创新与提升。结果科技艺术通过创新文化传播、增强社区互动及优化治理流程,有效促进了信息共享、文化交流、社区活力的提升,助力社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结论科技艺术作为一种新兴力量,为城乡社区治理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路径。科技艺术与城乡社区治理的融合,能够以科技艺术推动城乡构建,助益更智能、高效且充满人文关怀的城乡社区治理体系,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 李佳璐曾令香
- 关键词:科技艺术
- 多元互动与跨界融合:四川美术学院基于公共艺术内涵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初探被引量:2
- 2020年
- 迄今为止,国内已经有两百余所高校开设公共艺术专业,但关于公共艺术的定义、内涵及教学模式一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本文将基于对公共艺术专业和学科的定义探讨,提出多元互动、跨界融合、艺术公共的内涵特色,并从其相应的内涵特色结合四川美术学院近六年来公共艺术专业教育实践经验,得出关于公共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设计理性思维能力、艺术原创能力、审美认知能力和工程施工能力四大方面的能力特色,以及四大课程群和三大教学方式与路径模式等教学内容,来为整个公共艺术专业发展及专业教育提供一些参考。
- 曾令香刘佳(文/图)
- 关键词:多元互动跨界融合公共艺术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