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芳 作品数:15 被引量:114 H指数:3 供职机构: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2021年 目的研究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7年10月至2020年2月诊治的60例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病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非随机临床同期对照研究及患者自愿原则法分为氧疗组28例和对照组32例,其中对照组接受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氧疗组接受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炎症因子以及生命指标水平,并比较临床疗效和舒适度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H无显著差异(P>0.05),血氧饱和度(SpO_(2))、动脉氧分压(PaO_(2))均较治疗前明显提升,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氧疗组提升或下降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率(HR)、呼吸频率(RR)、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LR)、降钙素原(PCT)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氧疗组患者的下降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氧疗组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呼吸窘迫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应用于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治疗中,可有效改善其血气分析指标,降低RR和HR,减轻炎症反应,提高患者使用舒适度,整体疗效较好,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李林 刘璐 何芳表达丙肝病毒NS3抗原的重组腺病毒构建及体外表达 丙型肝炎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治疗困难,研制疫苗对预防HCV感染具有重要意义,但迄今进展不大。其主要原因是,能激发保护性免疫的HCV抗原表位未得到确定,以及HCV的高度变异性。因此, 要获得有效防治HCV感染的疫苗,必须能够... 李卫华 赵连三 周陶友 何芳 刘丽 刘聪文献传递 乙肝核酸疫苗接种小鼠后可能的治疗效应研究 目的以能表达HBV PreS2S抗原原白的小鼠荷瘤模型,研究乙肝核酸疫苗NV-HB/S2S可能的治疗效应,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材料和方法 HBV核酸疫苗质粒NV-HB/S2S由本研究室构建。将前期构建的NV-HB/S2S... 何芳 唐红 赵连三 刘丽 刘聪 周陶友 雷秉钧文献传递 人脐血干细胞移植建立人小鼠嵌合肝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 本文介绍了人小鼠嵌合肝动物模型的实验过程,阐述了脐血干细胞治疗肝病的必要性和理论上的可能性,分析了人-小鼠嵌合肝动物模型的建立,探讨了脐血干细胞移植对肝损伤恢复的治疗效果。 王辉 赵连三 周陶友 何芳关键词:脐血干细胞 干细胞移植 肝损伤 文献传递 长期使用他汀类药物降低COPD患者死亡风险及肺动脉压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不同他汀类药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Web of Science,Elsevier,The Cochrane Library,CNKI和Wan Fang Data数据库,搜集长期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COPD的队列或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8年2月。同时,追溯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进一步补充检索。由两位研究者独立对纳入文献进行偏倚风险评价、提取资料,采用Stata 12. 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0项研究,223 82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仅用常规疗法相比,长期联用他汀类药物能有效降低COPD患者COPD加重风险[RR=0. 80,95%CI(0. 73,0. 89),P <0. 001]、COPD死亡风险[RR=0. 65,95%CI(0. 47,0. 90),P=0. 009]和全死因死亡风险[RR=0. 75,95%CI(0. 66,0. 87),P <0. 001]。与仅用常规疗法相比,分别长期联用阿托伐他汀、氟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均能降低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PH)患者的肺动脉压[阿托伐他汀:SMD=-0. 87,95%CI(-1. 24,-0. 51),P <0. 001;氟伐他汀:SMD=-0. 84,95%CI(-1. 33,-0. 35),P=0. 001;辛伐他汀:SMD=-1. 16,95%CI(-1. 49,-0. 83),P <0. 001],辛伐他汀效果更明显。结论:长期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COPD有效,且辛伐他汀更能有效降低COPD合并PH患者的肺动脉压。 何芳 刘美成 秦勤关键词:他汀类药物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动脉高压 META分析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合并结核性腹膜炎一例 2017年 病例介绍患者,男,52岁。因“发现乙型肝炎(乙肝)标志物阳性10年,发热伴腹胀半个月”于2015年5月28日入我院。10年前,患者发现乙肝标志物阳性,自诉监测肝功能正常,未予特殊治疗。入院前2个月,患者在当地医院定期复查,相关检查提示: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DNA实时荧光检测〉1×108 U/L,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肝硬化、脾脏长大, 王铭 周威龙 何芳关键词:肝硬化失代偿 结核性腹膜炎 融合表达HBsAg/HBcAg的重组质粒诱导的小鼠免疫应答 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融合表达HBsAg/HBcAg的重组质粒的免疫诱生效果方法:从乙肝患者的血清中提取HBVDNA,采用PCR技术扩增HBV的S和C基因并拼接成SC片段.构建融合表达质粒pcDNA3.1-SC,以100μg肌肉接种BALB/c小鼠,2,4wk后各加强1次.采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抗-HBs和抗-HBc,LDH释放法检测体外CTL活性.结果:接种后3,5,8,12wk,小鼠血清抗-HBs阳性率分别达到50%,75%,100%和50%,抗-HBs滴度在第8wk达到峰值.而抗-HBc阳转率低于25%,抗体最高滴度低于1:5.小鼠接种后5wk时的特异性CTL活性为46.9±1.8%(效/靶比100:1).结论:融合表达质粒pcDNA3.1-SC能够同时诱生针对HBsAg/HBcAg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提示研制乙肝的免疫预防和治疗性基因疫苗的可能性. 周陶友 赵连三 陈敏 陈守春 何芳 刘丽 唐红关键词:重组质粒 免疫应答 阿斯美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探讨阿斯美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osinophilic bmnchitis,EB)的疗效。方法选取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内科门诊收治的136例EB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超声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试验组患者给予超声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阿斯美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0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半年复发率、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分类、呼吸一氧化氮值(FENO)、免疫球蛋白(IgE、IgA、IgG)水平、白介素5(IL-5)和白介素8(IL-8)水平。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率(94.12%)、半年复发率(19.12%)均大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82.35%)、半年复发率(35.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外周血Eos计数分别为(0.13±0.06)×109/L和(0.18±0.08)×109/L(P<0.05);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分类分别为(3.12±1.20)%和(5.49±1.57)%(P<0.05);FENO分别为(21.36±6.52)ppb和(29.10±7.37)ppb(P<0.05);IgE分别为(138.64±14.34)g/L和(167.28±16.39)g/L(P<0.05);IgA分别为(2.74±0.58)g/L和(3.11±0.60)g/L(P<0.05);IL-5分别为(22.10±7.69)ng/L和(35.08±9.61)ng/L(P<0.05);IL-8分别为(20.09±11.20)ng/L和(29.15±13.22)ng/L(P<0.05)。结论阿斯美联合布地奈德治疗EB可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炎性水平,在临床治疗中有增效的作用。 何芳关键词: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 布地奈德 雾化吸入 阿斯美 疗效 乙肝病毒S/前S抗原的重组表达质粒对HBV转基因小鼠的免疫治疗效应 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抗原在HBV感染后的免疫清除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HBV基因组的前 S1区和前S2区都包含HBV与肝细胞膜的亲和区,与HBV感染、复制及感染后的免疫清除密切相关。其中,前S1含有多个T细胞抗原表位... 周陶友 赵连三 陈敏 何芳 刘丽 唐红 王松 陈守春文献传递 乙肝病毒前S/S抗原的重组表达质粒对HBV转基因小鼠的免疫治疗效应 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观察重组表达质粒pcDNA3.1-S2S和pcDNA3.1-S1S2S对HBVDNA复制和抗原表达的抑制效果.方法:以能表达乙肝表面抗原主蛋白S(HBsAg)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为骨架,构建了分别含有HBV前S1抗原和/或前S2抗原编码基因的pcDNA3.1-S1S2S,pcDNA3.1-S2S,并各以100μg肌肉接种C57BL/6HBVDNA转基因小鼠,2,4wk后各加强免疫1次.然后动态检测小鼠血清HBVDNA水平的变化、抗-HBs和前S2抗体的诱生,以及肝组织内HBsAg、前S2抗原的消长情况.结果:小鼠肝组织内HBsAg,前S2抗原呈逐渐减弱的趋势,8wk后各有1/3的小鼠已不能检出.pcDNA3.1-S1S2S组接种后4,8,12wk抗-HBs阳转率分别为50%、67%、100%,明显高于pcDNA3.1-S2S组(17%、33%、50%)(P<0.05);而前S2抗体阳转率均低于17%.接种后8wk,12wk,pcDNA3.1-S1S2S组和pcDNA3.1-S2S组小鼠血清HBVDNA水平明显下降,均低于自身接种前、接种后4wk以及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重组表达质粒pcDNA3.1-S2S和pcDNA3.1-S1S2S接种,能够抑制转基因小鼠体内的HBV复制,而重组质粒中S1基因的共表达使抑制作用得到增强. 周陶友 陈敏 赵连三 王松 陈守春 何芳 刘丽 唐红关键词:重组表达质粒 HBV转基因小鼠 乙肝病毒 S抗原 抗-HBS阳转率 前S2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