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俊锋
- 作品数:6 被引量:19H指数:3
- 供职机构: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血糖变异性参数在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预后判断中的价值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探讨血糖变异性参数在判断重型和危重型(统称为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收集83例重症COVID-19患者的一般资料、转入ICU时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72 h内的动态血糖变异性参数[平均血糖波动幅度(Glu-MAGE)、血糖变异系数(Glu-CV)、血糖不稳定指数(Glu-GLI)及72 h平均血糖]。根据患者28 d内的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根据患者72 h监测的平均血糖,以11.1、7.8 mmol/L为临界值分为>11.1 mmol/L组、7.8~11.1 mmol/L组和<7.8 mmol/L组。根据72 h Glu-CV结果,按四分位法将所有患者分为4个组(Q_(1)组~Q_(4)组),再根据有无糖尿病史分为无糖尿病组和糖尿病组。比较各组的血糖变异性参数及死亡率。结果死亡组年龄、APACHEⅡ评分、72 h平均血糖、Glu-MAGE、Glu-GLI、Glu-CV显著高于生存组(P<0.05)。>11.1 mmol/L组Glu-MAGE、Glu-CV均高于7.8~11.1 mmol/L组和<7.8 mmol/L组(P<0.05),而7.8~11.1 mmol/L组与<7.8 mmol/L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项目3个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8 d病死率随血糖水平的升高而升高,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Q_(1)组~Q_(4)组中,糖尿病患者的28 d死亡率均高于无糖尿病患者(P<0.05)。无论是否有糖尿病,患者的28 d死亡率均随着Glu-CV的升高而升高(P<0.05)。结论重症COVID-19患者的死亡风险有随血糖变异增大而升高的趋势。
- 胡森安谭俊锋彭昌艾红红李丹
- 关键词:预后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及血清炎症因子分析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探讨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分析感染后血清炎症因子变化。方法选取COPD患者例,按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对相关因素先单独应用t92检验和卡方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再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感染组和非感染组炎症因子的差异。结果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应用抗生素时间、机械通气、糖尿病史以及应用糖皮质激素为导致肺部感染的独立因素;相对于非感染组,感染组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IL-2、IL-4、IL-6、IL-8、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TNF-β)以及干扰素(IFN-α、IFN-γ)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升高(P<0.01或0.05),IL-2与IL-8的升高尤为显著。结论长时间应用抗生素、机械通气以及应用糖皮质激素均易导致COPD患者发生肺部感染,因此临床上对于该类患者应尽量减少上述操作。由于患有糖尿病的患者易发生肺部感染,临床医生应格外重视,并采取相应措施预防肺部感染发生。临床上检测相关炎症因子(尤其是IL-2与IL-8),对于肺部感染的诊断与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古辉彭昌谭俊锋夏婉飞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炎症因子
-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0月本院收治的8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立即行常规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持续低流量吸氧,观察组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监测两组血气分析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氧分压、血氧饱和度指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二氧化碳分压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临床疗效良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缺氧状态,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借鉴使用。
- 谭俊锋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无创正压通气临床疗效
- 纳美芬与无创呼吸机联合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的疗效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分析纳美芬与无创呼吸机联合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78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双盲法分为联合组与参照组各39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联合组在参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纳美芬与无创呼吸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与血气指标。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44%,参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4.62%,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联合组患者PaO_2与PaCO_2指标均优于参照组,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纳美芬与无创呼吸机联合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临床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PaO_2与PaCO_2,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谭俊锋
- 关键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纳美芬无创呼吸机
- EAST-6特异性T淋巴细胞在结核性胸膜炎诊断中的研究
- 2017年
- 目的分析EAST-6特异性T淋巴细胞在结核性胸膜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28例胸腔积液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皮肤结核菌素实验结果,将其分为结核性胸膜炎组(16例)和肿瘤性胸膜炎组(12例),采用酶联免疫斑点测定法(Elispot)对两组患者胸腔积液及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内早期分泌抗原靶蛋白6(EAST-6)进行检测,并分析EAST-6对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应用价值。结果通过检测发现,结核性胸膜炎组患者的胸腔积液及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内EAST-6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7.5%及81.25%,均明显高于肿瘤性胸膜炎组的8.33%及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积液中T淋巴细胞内EAST-6临床诊断的特异度和敏感度分别为84.61%和93.33%,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内EAST-6的临床诊断的特异度和敏感度分别为78.57%和92.86%,EAST-6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特异度和敏感度较高。结论 EAST-6特异性T淋巴细胞在结核性胸膜炎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为临床诊断结核性胸膜炎提供参考依据。
- 谭俊锋
- 关键词:结核性胸膜炎
- 控制性氧疗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Ⅱ型呼吸衰竭疗效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观察控制性氧疗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发作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9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应随机数字为偶数者为观察组,奇数者为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抗感染以及对症治疗,同时给予适当的呼吸兴奋剂治疗,观察组在接受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控制性氧疗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动脉血气指标改变。观察组45例在出院时建议应用家庭型控制性氧疗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随访1年后分别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以及因COPD急性加重的平均住院次数和住院天数。结果两组治疗前肺功能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1年的治疗,观察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两组治疗前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pH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院内治疗后,两组患者氧分压和pH值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二氧化碳分压较治疗前显著下降,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更为显著(P<0.05);经过治疗,观察组因COPD急性发作平均住院次数及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控制性氧疗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疗效显著,能很好地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加快促进病情的恢复,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黄国华谭俊锋徐小彭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