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与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术后并发症的观察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和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如术中出血情况、不良事件的发生(术中泌尿系损伤、术后残端大出血)、术后对盆底功能影响。方法 80例行腹腔镜下子宫切除的患者,其中39例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患者为观察组,41例行腹腔镜辅助阴式下全子宫切除术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手术并发症情况及术后1~5年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出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阴道顶端脱垂、直肠与膀胱膨出、压力性尿失禁的比例略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手术创伤小,结合阴道内辅助操作或阴道骶骨固定术可改善术后远期盆底障碍的发生率。
- 张豪胡同秀祝参杨霄
- 关键词: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盆底功能
- 腹腔镜电凝输卵管结扎术与开腹输卵管结扎术的效果及安全性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电凝输卵管结扎术与开腹输卵管结扎术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某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行输卵管结扎绝育手术的40例女性,根据输卵管结扎术不同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15例女性行开腹输卵管结扎手术,实验组25例女性行腹腔镜电凝输卵管结扎术,观察两组女性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40例女性均成功完成手术,实验组手术再次妊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4.0%vs20.0%),实验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6.0%vs36.0%),两组数据具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进行输卵管结扎绝育的女性给予腹腔镜输卵管电凝结扎绝育能有效减少女性术后创口感染、术后发热等不良的发生,手术成功率明显高于传统开腹手术。
- 张静蕾杨霄郝丽霞
- 关键词:安全性
- 桂枝茯苓丸对子宫内膜异位患者内膜组织HIF-1α和VEGF的抑制作用被引量:5
- 2022年
- 目的:分析桂枝茯苓丸对子宫内膜异位患者内膜组织HIF-1α和VEGF的抑制作用。方法:以分组方式展开,自妇科获取2019年12月-2020年12月确诊的110例子宫内膜异位患者,随机数表法下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非司酮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采用桂枝茯苓丸治疗,对比两组药物疗效、内膜组织HIF-1α和VEGF、血清炎性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药物有效率96.36%显著高于对照组有效率85.45%(P<0.05)。治疗前两组内膜组织HIF-1α和VEGF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HIF-1α、HIF-1αmRNA、VEGF、VEGFmRNA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炎性指标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IL-2、IL-6、IL-8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在治疗的过程中配合桂枝茯苓丸可以提升疾病治疗的整体有效率,对于内膜组织HIF-1α和VEGF起到抑制作用,并降低机体内各炎症指标,药物使用效果较好,推广价值高。
- 杨霄郝文静
- 关键词:桂枝茯苓丸子宫内膜异位症内膜组织
- 米非司酮联合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联合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6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药物的不同分为研究组(n=56,米非司酮10 mg Qd联合去氧孕烯炔雌醇片0.15 mg/20μg Qd治疗)和对照组(n=50,米非司酮治疗10 mg Qd)。治疗3 m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于治疗前后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激素水平,包括促卵泡生成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促黄体生成激素(Luteinizing hormone,LH)、雌二醇(Estradiol,E2);观察止血时间(止血时间、完全止血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各治疗组E2、FSH、LH水平均明显降低,其中研究组更为显著(P<0.05);研究组控制止血、完全止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米非司酮与去氧孕烯炔雌醇片联合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调节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激素水平,且安全性更高,临床可考虑将其推广应用。
- 杨霄张琳徐流立
- 关键词: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米非司酮去氧孕烯炔雌醇片临床疗效
- 复发性流产与生殖系统感染治疗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流产与生殖系统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90例复发性流产伴生殖系统支原体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常规治疗组(n=45)及中西医治疗组(n=45),常规治疗组仅单纯采用西药治疗,中西医治疗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B-HCG与孕酮水平、生殖系统感染的临床疗效。结果:接受治疗后,中西医治疗组B-HCG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孕酮两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治疗组在此流产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中西医治疗组的生殖系统感染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33%,常规治疗组为77.78%(P<0.05)。结论:在复发性流产与生殖系统感染治疗方面,采用中西医联合治疗方法临场效果优于单用西药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机体状态,提高自身免疫例,值得推广。
- 杨霄
- 关键词:复发性流产生殖系统感染中西医结合治疗
- 一种腔道壁肿瘤化疗药物介入装置
- 本申请涉及药物介入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腔道壁肿瘤化疗药物介入装置,其包括外插管,外插管的两端均呈敞口设置并分别为插入端和手持端;外插管的插入端设有若干绕外插管轴线呈周向设置的注药单元,注药单元包括转动连接于外插管的...
- 刘敏杨霄卢少峰屈海红
- 产科产褥期感染相关情况分析与治疗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分析产科产褥期感染相关情况,并分析其中西医治疗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88例产褥期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头孢唑林与清热解毒凉血组方免煎颗粒治疗,观察患者产褥期感染情况及中西医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患者感染的主要部位为呼吸系统、生殖道、手术切口及泌尿道。患者产褥期感染的主要相关因素为剖宫产、经产妇、妊娠高血压以及糖尿病。治疗前后,患者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及淋巴细胞均由明显好转(P<0.05)。结论:采用头孢唑林与清热解毒凉血组方免煎颗粒治疗产褥期感染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抗感染效果,改善血液指标,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杨霄
- 关键词:产科产褥期感染中西医治疗
- 宫颈息肉宫腔镜下切除术后复发的风险预测可视化模型建立及效能验证
- 2024年
- 目的:建立宫颈息肉宫腔镜下切除术后复发的风险预测可视化模型,并验证其效能。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2022年7月于本院行宫腔镜下切除术的4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经计算机产生随机数表以2∶1将其分为训练集(280例)、验证集(14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随访,将复发患者纳入复发组,其余纳入无复发组。比较训练集复发组、无复发组一般资料;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宫颈息肉宫腔镜下切除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并建立回归方程;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Calibration曲线、决策曲线评价模型的预测效能、校准能力及临床净获益。结果:随访时间12~3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8个月。训练集患者宫颈息肉宫腔镜下切除术后复发率11.79%;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年龄、月经不规则、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产次、术后未治疗是宫颈息肉宫腔镜下切除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P<0.05);建立logistic回归方程:Y=0.563 X_(1)+0.752 X_(2)+0.854 X_(3)+0.621 X_(4)+0.806 X_(5);基于训练集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构建立宫颈息肉宫腔镜下切除术后复发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该模型预测训练集、验证集术后复发的灵敏度分别为97.14%、94.29%,特异度分别为91.74%、80.73%,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56、0.911;训练集、验证集Calibration曲线经Hosmer-Lemeshow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ootstrap法内部验证结果显示,训练集、验证集的C-index指数分别为0.911(95%CI:0.832~0.990)、0.905(95%CI:0.841~0.969);训练集、验证集分别在风险阈值0~0.83、0~0.61范围内获取临床净收益。结论:年龄、月经不规则、HPV感染、产次、术后未治疗是宫颈息肉宫腔镜下切除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据此建立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效能良好。
- 张静蕾徐流立马媛媛杨霄
- 关键词:宫颈息肉复发
- 产后抑郁与孕早期、孕晚期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关系被引量:5
- 2023年
- 目的探究孕妇孕早期、孕晚期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与其产后抑郁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210例孕产妇,分别在孕早期和孕晚期两个阶段检测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腺原氨酸(FT_(3))、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_(4))、促甲状腺激素(TSH);并在产后1周内使用爱丁堡孕期抑郁量表评估是否存在产后抑郁,按照评估结果将其分为产后抑郁(PPD)组和非PPD组,并分析甲状腺激素水平与PPD疾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PPD组孕早期FT_(4)、FT_(3)低于非PPD组,TSH高于非PPD组(P<0.05);两组孕妇孕晚期FT_(3)、FT_(4)、TSH水平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孕早期FT_(3)、FT_(4)、TSH水平与PPD的发生均呈负相关。结论孕妇孕早期的FT_(3)、FT_(4)、TSH水平可能对PPD的发生具有预测作用。
- 徐流立杨霄张琳赵世亮
- 关键词:产后抑郁促甲状腺激素孕早期孕晚期
- 艾司西酞普兰联合抗生素对慢性盆腔炎患者的效果及对其情绪、神经递质的影响被引量:5
- 2023年
- 目的探究慢性盆腔炎患者应用艾司西普兰联合抗生素的效果及其对神经递质、抑郁/焦虑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2020年7月~2021年7月期间83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41例给予抗生素治疗,观察组42例增加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神经递质水平、炎性因子水平及不良情绪。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白细胞介素-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23%高于对照组75.60%(P<0.05)。结论抗生素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提高神经递质水平,改善抑郁、焦虑不良情绪,安全性高。
- 徐流立杨霄张琳赵世亮
- 关键词:艾司西酞普兰慢性盆腔炎神经递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