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文艳

作品数:1 被引量:13H指数:1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旱区农业水土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水足迹
  • 1篇小麦
  • 1篇敏感性
  • 1篇贡献率
  • 1篇贡献率分析
  • 1篇灌区
  • 1篇河套
  • 1篇河套灌区
  • 1篇春小麦

机构

  • 1篇河海大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作者

  • 1篇孙世坤
  • 1篇陈帝伊
  • 1篇刘静
  • 1篇王玉宝
  • 1篇吴普特
  • 1篇刘文艳

传媒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年份

  • 1篇2016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河套灌区春小麦生产水足迹影响因子敏感性及贡献率分析被引量:13
2016年
【目的】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是保障国家粮食和水资源安全的重要途径,作物用水评价是农业用水管理的主要研究课题之一。水足迹为农业用水评价提供了新的指标体系,研究旨在通过对作物生产水足迹影响因素进行定量评价,进而进行水足迹调控,以便实现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方法】以河套灌区为研究区域,基于水足迹概念体系,利用改进的水足迹量化方法对河套灌区春小麦生产水足迹进行量化并分析其在研究时段内的演变特征;利用单因素轮换(One-At-A-Time,OAT)敏感性分析方法和贡献率分析方法探究气候、农业生产投入因子和水资源利用效率对春小麦生产水足迹变化的驱动力。【结果】春小麦生产水足迹在研究时段内呈显著下降趋势,从1981年的4.71 m^3·kg^(-1),下降到2010年的1.52 m^3·kg^(-1);同时年际变化呈现出较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可划分为波动性下降期(1981—1987年)、快速下降期(1988—1995年)、缓慢下降期(1996—2010年),该变化规律与灌区农业生产和灌溉水平的发展特征基本一致;从水足迹的蓝、绿水构成来看,河套灌区春小麦生产水足迹中蓝水足迹比例超过90%,而绿水足迹比例不足10%,这与灌区农业生产用水特征相一致。敏感性分析显示,水足迹对各个因子的敏感性差别十分显著,日照时数、相对湿度、降水量、灌溉水利用系数和单位面积化肥用量在±20%波动的情况下,春小麦生产水足迹的波动范围分别为±30%、±24%、±2%、±63%和±4%,春小麦生产水足迹对灌溉水利用系数、日照时数和相对湿度的敏感性较高,对其余影响因子的敏感性较低。贡献率分析显示,研究时段内相对湿度的减少和降水量的增加促使春小麦生产水足迹的增加。而日照时数的下降、化肥使用量以及灌区用水效率的提高促使了春小麦生产水足迹的降低。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化肥和灌溉水�
孙世坤刘文艳刘静王玉宝陈帝伊吴普特
关键词:水足迹贡献率分析河套灌区春小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