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爱军
- 作品数:28 被引量:47H指数:4
- 供职机构:浙江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公益性技术应用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 TRIM家族蛋白在甲型流感病毒感染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 2025年
- 泛素化是一种重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主要通过E1泛素激活酶、E2泛素结合酶和E3泛素连接酶三大关键酶类的精密协作完成。泛素化过程中,E3泛素连接酶负责识别特定底物,并将泛素转移到底物上。三方基序(Tripartite motif,TRIM)蛋白属于E3泛素连接酶家族,人类、小鼠、鸭、鸡中已经分别发现不少于80、64、57、54种TRIM基因[1]。TRIM家族蛋白广泛参与细胞生理和病理过程,包括但不限于细胞增殖与分化、免疫、自噬、程序性死亡等。大多数TRIM家族蛋白N端包含RING、B-box和coiled-coil(CC)3个保守的结构域。其中,RING结构域具有E3泛素连接酶活性;B-box结构域能协调自身的寡聚化,具有弱E3泛素连接酶活性;CC结构域负责同源或异源二聚化以及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 刘爱军张传亮安慧婷章杭建周彩琴
- 关键词:泛素化甲型流感病毒E3泛素连接酶
- 浙江省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和猪瘟强制免疫需求调查被引量:3
- 2019年
-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以下简称“高蓝”)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变异株引起的一种急性高致死性传染病,仔猪发病率达100%、死亡率可达50%以上,母猪流产率可达30%以上,育肥猪也可发病死亡,是危害全省生猪生产的重要疫病之一,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出血性和致死性传染病;上述两种动物疫病均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必须报告的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2007年,我国将高蓝和猪瘟列入了强制免疫计划。这对遏制全省高蓝和猪瘟疫情产生了显著的成效,近年来未发生区域性暴发流行,有效地保障了全省生猪养殖业的健康持续生态发展。
- 刘爱军周彩琴孙冰冰黄晓兵赵灵燕
- 关键词: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病毒强制免疫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世界动物卫生组织生猪养殖业
- 哺乳仔猪局部采暖保温措施概述
- 2019年
- 哺乳仔猪由于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体内能量储备有限等特点,是生猪养殖死亡率最高的阶段,因此采取不同的采暖保温措施对提高仔猪的存活率,保障仔猪的健康生长至关重要。通过对红外线保温灯、地暖、保温箱等采暖保温措施的介绍,对其原理、主要特点、优缺点进行了分析,以期为猪场在仔猪局部采暖保温措施提供参考。
- 黄晓兵刘爱军章杭建周彩琴赵灵燕桂平雄徐辉
- 关键词:哺乳仔猪
- 布鲁氏菌与宿主天然免疫信号通路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 2025年
-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是一种由布鲁氏菌(Brucella)感染引起的全球性人兽共患病。近年来,我国布鲁氏菌病防控形势严峻,对牛羊养殖业和公共卫生安全构成较大威胁。天然免疫是抵御病原微生物感染的第一道防线,对维持机体的稳态至关重要。布鲁氏菌能够通过多种策略调节天然免疫信号通路,从而建立持续性感染,也能引起关节炎、肝炎、脑炎、流产等炎症性疾病。全面深入理解布鲁氏菌与天然免疫信号通路相互作用机制,可以为研发安全高效的疫苗或药物提供新的思路。因此,本文综述了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 TLRs)、环鸟苷酸腺苷酸合成酶(cyclic guanosine adenylate synthetase, cGAS)、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mulator of interferon genes, STING)、NOD样受体(NOD-like receptors, NLRs)、AIM2样受体(AIM2-like receptors, ALRs)、C型凝集素受体(C-type lectin receptors, CLRs)和RIG-I样受体(RIG-I-like receptors, RLRs)等天然免疫信号通路在抵御布鲁氏菌感染中的作用及机制,并总结了布鲁氏菌逃逸或劫持这些信号通路的策略。
- 刘爱军黄晓兵张传亮张红丽
- 关键词:布鲁氏菌NOD样受体C型凝集素受体
-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天然免疫逃逸机制研究进展
- 2024年
- 天然免疫是抗病毒免疫反应的前线,也是适应性免疫的桥梁。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进化出多种策略逃逸宿主的天然免疫从而建立持续性感染,这是控制PRRSV感染的最大障碍之一。在抗病毒天然免疫中,Ⅰ型干扰素、干扰素刺激基因(interferon-stimulated genes,ISGs)和其他抗病毒蛋白是主要的执行者,细胞自噬和细胞程序化死亡是重要的组成部分,非编码RNA是关键的调节因子。近年来PRRSV天然免疫逃逸的机制研究不断涌现,极大扩展了我们对PRRSV与宿主之间相互作用网络的理解。本文概述了PRRSV抑制Ⅰ型干扰素产生及其信号转导、拮抗ISGs和其他抗病毒蛋白的最新研究成果,并重点总结了PRRSV通过调控细胞自噬、细胞程序性死亡以及非编码RNA等逃逸天然免疫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后续研究及抗PRRSV疫苗和药物研发提供思路。
- 刘爱军黄晓兵章杭建周彩琴安慧婷张传亮
- 关键词: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天然免疫免疫逃逸细胞程序化死亡非编码RNA
- 通过式固相萃取结合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测定鸡蛋中62种兽药残留被引量:3
- 2024年
- 建立了固相萃取结合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HPLC-QTOF)同时测定鸡蛋中62种兽药残留的方法。鸡蛋均质后经90%甲酸乙腈水溶液提取后,PRiME HLB固相萃取小柱净化,氮吹后复溶,用(HPLC-QTOF)进行检测。62种兽药在0.5~500 n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回收率在71.2%~113%之间,日内变异系数范围为1.3%~14.3%,日间变异系数范围为4.2%~18.3%,检测限为1.0~2.0μg/kg,定量限为2.0~5.0μg/kg。本方法简便快捷、准确可靠,适用于鸡蛋中62种兽药的同时测定。
- 侯轩王彬刘爱军黄晓兵柴娟张航俊陆春波
- 关键词:鸡蛋兽药残留
- 非洲猪瘟全产业链防控关键风险点分析及对策建议
- 2024年
- 非洲猪瘟病毒已在我国定植,对我国生猪养殖产业造成了巨大影响。当前,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是防控非洲猪瘟疫情的最有效手段。本文从生猪养殖到猪肉产品上市全产业链角度,梳理分析了非洲猪瘟防控关键风险点,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 陈凯刘爱军张传亮
- 关键词:非洲猪瘟关键风险点
- 生猪最适红外热像仪测温部位确定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22年
- 为提升猪场生猪健康状况的监测预警能力,实现疫病的早发现、早处置,以监控猪体温变化为目标,开展了红外热像仪在生猪体温测量中的应用试验。利用红外热像仪采集生猪耳根部、颈部、背部、腹部、臀部5个部位的温度,利用水银体温计测量生猪的直肠温度。结果显示,除耳根部外,其他4个部位测量的温度与直肠温度均具有显著性差异,耳根部的温度相较于其他部位离散度最小,更接近直肠温度且测量方便,与直肠温度存在正相关关系,因此可以将耳根部作为红外热像仪采集生猪体温的最佳部位。进一步探究红外测温影响因素发现,外界环境温度会显著影响红外热像仪对生猪体温的测量结果。建议在选择红外热像仪作为生猪体温监控工具时,充分考虑猪舍类型、环境温度等因素对生猪实际体温的影响。
- 黄晓兵张红丽张传亮周彩琴刘爱军虞一聪徐辉
- 关键词:红外热像仪生猪直肠温度监测预警
- 浙江省湖州市输入性羊群传播布鲁氏菌病的定性风险评估被引量:3
- 2022年
- 近年来,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疫情有反弹迹象,据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分析,今年一类地区牛、羊布病群体阳性率超过20%,个体阳性率在5%左右。浙江省作为布病防控二类地区,感染布病人数已超去年同期数量,防控形势十分严峻。湖州市作为浙江省羊主养殖区,通过强化监测力度、推进净化场创建等防控手段,连续多年将羊布病控制在较低水平,但是由于本地羊肉消费量增加,需从外地调入大量活羊和羊肉产品。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布病个案数据分析,与2005-2014年相比,2015-2016年全国90.0%的布病新发县区(378个)分布在南方;北方病例多来自本县区(52.3%),南方病例多为输入性(59.6%)[1]。
- 虞一聪赵永祥潘异哲彭彩娥刘爱军倪柏锋周炜章杭建黄晓兵周彩琴徐辉赵灵燕
- 关键词:布鲁氏菌病布病信息管理系统输入性传染病报告
- 浙江省一规模猪场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离鉴定
- 2018年
- 2017年12月,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某规模猪场保育舍猪群出现高热(41.5℃)、咳嗽、腹式呼吸、关节肿胀伴有跛行和被毛粗乱等临床症状。为确诊疾病,明确病因,剖检2头40日龄病死猪,用接种环刮取肺脏病料接种血平板,再用金黄色葡萄球菌作交叉划线,于37℃5%CO2条件下培养24 h。结果显示:病料培养血平板上生长出大量半透明、不溶血小菌落,菌落直径为0.5~1 mm;靠近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苔的菌落较大,随着与葡萄球菌生长线距离的增加而变小或不生长,呈"卫星现象"。挑取可疑菌落进行纯化培养,将纯培养物制成菌悬液,以DNA纯化试剂盒提取DNA并进行PCR检测。扩增产物电泳后,被检菌株电泳道出现一条1 090 bp条带,表明该菌株为副猪嗜血杆菌。
- 周蕾虞一聪董建斐柴娟王雅婷刘爱军谢荣辉倪柏锋张传亮赵灵燕桂平雄
- 关键词:副猪嗜血杆菌细菌鉴定PCR规模猪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