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宇

作品数:7 被引量:54H指数:3
供职机构:昆明市中医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3篇影像
  • 2篇磁共振
  • 1篇多层螺旋CT
  • 1篇性关节炎
  • 1篇腰椎
  • 1篇药物灌注
  • 1篇药物灌注治疗
  • 1篇隐匿性骨折
  • 1篇影像分析
  • 1篇影像科
  • 1篇影像诊断
  • 1篇体层摄影
  • 1篇图像
  • 1篇图像重建
  • 1篇缺血坏死
  • 1篇轴套
  • 1篇外伤
  • 1篇纤维瘤
  • 1篇小关节
  • 1篇螺旋CT

机构

  • 6篇昆明市中医医...

作者

  • 6篇董宇
  • 3篇赵云超
  • 2篇郑霞
  • 2篇李杰
  • 2篇傅晗
  • 1篇张成功
  • 1篇程静

传媒

  • 2篇影像研究与医...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CT和M...
  • 1篇中外医疗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扁骨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影像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扁骨发生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的影像表现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病理证实的扁骨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表现。结果:3例患者病灶均表现为单发骨质吸收为主,其中2例患者病变发生于髂骨,1例病变位于肩胛骨。结论:扁骨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发病率较低,影像表现特异性不强,但有一定的特征可循,在排除常见肿瘤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到本病的可能性,为临床疾病的诊断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郑霞黄小波董宇匡玉明
关键词:扁骨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磁共振成像
一种影像科用患者姿势调节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学设备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影像科用患者姿势调节固定装置,包括夹持侧板和调节单元;所述夹持侧板上固接有调节单元;所述调节单元包括调节支撑轴和调节轴套;所述调节支撑轴固接在夹持侧板上;所述调节支撑轴上套接有调...
赵学元张成功赵建山董宇安婷婷邓文芸吴祥祝王琼梅
螺旋CT(16层)对腰椎小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诊断价值探讨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实施16层螺旋CT扫描在腰椎小关节骨性关节炎(LFJOA)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5月—2017年4月期间在本院接受诊治的60例LFJOA患者作为对象,对其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腰椎小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行CT扫描时,影像学主要表现出骨赘形成、关节间隙变窄、关节突明显增生肥大、关节面遭受破坏、骨质硬化、关节腔有积气、关节囊出现钙化等象征。结论:行多层螺旋CT扫描,能够充分显示椎小关节的解剖结构以及所发生的病理改变,对骨性关节炎诊断准确率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董宇赵云超赵云超傅晗
关键词:腰椎小关节骨性关节炎螺旋CT
脊柱外伤的CT与MRI影像诊断价值对比分析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对比分析脊柱外伤的CT和MRI影像诊断价值。方法在2018年6月—2019年6月该时间段内,从该院收治的脊柱外伤患者中方便选取84例作为样本,并进行相关的对比工作。选取的样本全部接受CT检查及MRI检查,将手术结果作为参考依据,对CT和MRI诊断价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CT诊断椎弓骨折及椎弓骨折线的检出率(57.34%、95.74%)明显高于MRI(37.49%、80.95%),MRI诊断脊髓、软组织及神经根损伤的检出率(46.42%、30.95%、15.47%)明显高于CT(38.09%、29.76%、10.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脊髓损伤、软组织损伤、前纵韧带、后纵韧带、神经根损伤(χ^2=3.295、3.955、7.907、9.094、4.658,P=0.043、0.041、0.004、0.003、0.38)。结论在椎弓骨折、骨折线上方面,CT表现更好,但是MRI可以更好地精准确定脊柱外伤空间,而且可以促使由于外伤造成的脊髓病变及损伤进行明显地显现。CT与MRI存在各自的优缺点,应该结合使用,实现优势互补。
赵学元董宇
关键词:脊柱外伤CTMRI
药物灌注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效果及MRI表现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 探讨股骨头缺血坏死(ANFH)的介入性药物灌注治疗效果及磁共振(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我院行介入性药物灌注治疗的48例(58髋)ANFH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在治疗前行视觉模拟法(VAS)、Harris-髋关节功能评估及MRI检查,依据MRI检查结果进行国际骨循环学会(ARCO)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分期、骨髓水肿分级、关节腔积液评估。患者治疗结束后再行24个月院外随访,并于患者治疗后6、12、24个月进行VAS、Harris评估及MRI检查。对比ANFH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不同时点VAS、Harris评分和ARCO分期、骨髓水肿分级、关节腔积液分级差异。结果 ANFH患者Harris评分对比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治疗后12个月、治疗后24个月,而VAS评分对比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治疗后12个月、治疗后24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NFH患者治疗期间ARCO分期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NFH患者治疗后24个月骨髓水肿分级Ⅰ级患者占比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NFH患者治疗期间关节腔积液分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介入性药物灌注治疗ANFH能明显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提高髋关节功能,同时通过MRI可以动态观察介入性治疗后不同阶段的骨髓水肿情况。
傅晗赵云超李琼慧郑霞游玉云程静董宇
关键词:介入治疗磁共振
多层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检出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被引量:42
2016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及其重建后处理技术对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3例X线平片检查阴性的外伤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MSCT)扫描,所得扫描原始数据进行后处理(MPR、VRT及SSD)。结果:本组所有113例患者经MSCT检查重建后,48例显示有骨折。结论:多层螺旋CT横轴位图像与后处理重建应用对隐匿性骨折的准确检出具有重要价值,同时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临床预后的估计有重要意义。
李杰赵云超马振贤董宇
关键词:隐匿性骨折图像重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