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开云 作品数:27 被引量:158 H指数:4 供职机构: 中国科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上海市软科学研究计划 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生物学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中国口腔研究机构的SCI论文产出及研究热点分析 2022年 目的通过对中国口腔医学研究机构在2011—2020年间的SCI论文产出及研究的热点进行统计分析。方法通过文献计量法, 从论文的发表时间、机构及期刊分布、国际(地区)合作情况及研究热点等多维度, 对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 中国口腔医学研究机构的论文进行检索分析。结果近十年间我国口腔研究机构的发文数量及质量均有显著增长, 发文量前四的机构分别为四川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空军军医大学。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鳞癌、牙周炎、骨再生与材料学。结论我国口腔医学研究机构在2011—2020年间的SCI论文产出及高质量论文数逐年增加, 科研实力不断增强。 於丽明 李丹丹 毛开云 施培凤 杨颜菁 余红秀 刘月华关键词:口腔医学 论文产出 文献计量学 知识产权评议在企业并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16年 企业并购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一种重要的资本运营方式。随着企业知识产权意识的不断提升,知识产权已成为企业并购决策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在企业并购中开展知识产权评议对企业规避并购风险,实施并购计划,达成并购目标有着重要的意义。该文以专利为例,阐述企业并购中涉及的知识产权评议内容及开展知识产权评议的主要流程,为在企业并购中提供知识产权评议服务提供参考。 范月蕾 毛开云 陈大明 江洪波关键词:企业并购 全球双特异性抗体药物研发格局分析 被引量:3 2021年 过去十年,全球双特异性抗体研发取得了突破性进展,4款产品获批上市,多个产品进入临床及临床前研究。双抗具有区别于单抗的独特生物学机制,有望成为针对癌症、自身免疫和传染病的下一代生物疗法,但双抗药物的开发更具复杂性,有着更高的技术壁垒。通过对全球双抗总体研发进展、企业研发格局、产品研发进展等角度分析,以期为相关企业的双抗研发方向选择及地区产业决策提供参考。 毛开云 李荣 李丹丹 赵若春 范月蕾 江洪波关键词:双特异性抗体 合成生物学赋能生物制造探索新质生产力未来赛道 2024年 合成生物学作为生物制造领域的“明星选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多个行业,包括生物制药、生物农业、个人护理、高性能材料、化学能源以及食品健康等。通过深入剖析合成生物学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包括上游使能技术、中游赋能平台以及下游创新应用,可以发现这一新兴领域具有蓬勃活力与巨大潜力;通过展望该领域未来发展趋势,发现产业新赛道、技术新趋势,指导未来生命健康领域发展,激发新质生产力潜能。 江源 李丹丹 赵若春 毛开云关键词:生物制造 合成生物学 知识图谱视角下的细胞基因治疗关键技术与产业发展 2024年 细胞基因治疗(Cell and Gene Therapy,CGT)指将遗传物质或者细胞转移至患者体内,用于疾病治疗的过程,作为一种先进的生物治疗手段,其所涉及的技术众多、产品分类广泛、临床应用前景广阔,是当前备受关注的领域。系统梳理CGT产业上游所涉及的关键技术与所用设备耗材,产业中游的药物制备,产业下游的市场终端与应用场景,产业配套服务的合同研究组织(Contract Research Organization,CRO)、合同研发生产组织(Contract Development and Manufacturing Organization,CDMO)与检验检测,根据重要技术之间的关联性和逻辑关系,绘制出CGT产业知识图谱。基于知识图谱,分析靶点开发、基因递送策略、新型基因编辑工具、嵌合抗原受体(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CAR)分子结构设计等关键技术,进一步分析了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 immunotherapy,CAR-T)疗法、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iPSC)疗法和核酸类药物的开发进展,并分析CRO和CDMO对于提升CGT产业的发展效率。可以预见,CGT产业将会涌现和开发更多的技术,药物上市进程将会更快。 李荣 范月蕾 张博文 毛开云关键词:知识图谱 2023年计算生物学科技发展态势 被引量:1 2024年 计算生物学借助大量生物数据的模拟与分析,探寻生物体及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从而加深对生物体的认识与理解。得益于算法的持续优化和计算机性能的提高,计算生物学逐步克服了大量数据处理和分析的难题。2023年,计算生物学在基因组学、蛋白质结构解析与预测、药物研发、疾病诊断与预测等多个应用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数据的积累,计算生物学在未来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但仍存在数据质量问题、算法和模型复杂度、实验验证的难度、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挑战,以及伦理和社会问题等诸多难点需突破。 毛开云 江源 袁银池 张华 周丽萍 江洪波关键词:计算生物学 人工智能 蛋白质结构 人工智能驱动生命科学研究发展的新态势 2025年 生命现象具有其独特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从分子到生态系统的多个层级相互关联且规律独特,每个层次又都形成了庞大的数据网络。面对这种复杂性和多样性,2024年以来人工智能(AI)与生命科学的融合进一步深化,极大地促进了海量、多维度、异质化的生命科学数据的处理与解析,为揭示其中隐藏的模式和规律、更深入地理解生命本质提供了有力支撑,并推动了研究范式的革新、新理论的发现以及新应用场景的拓展。本文结合近年来尤其是2024年以来的研究新进展,重点说明了人工智能的引入如何促进“数据驱动”与“假说驱动”研究范式的深度融合,如何推动“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之间的耦合发展,如何创造“‘干’‘湿’结合”的场景深化。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对人工智能驱动生命科学研究发展的新态势进行了展望。 李丹丹 毛开云 江源 赵若春 郑明月 陈大明关键词:人工智能 生命科学 计算生物学前沿进展及其应用态势分析 2025年 计算思维与技术已成为生命科学研究的关键因素,促进了计算机科学与生物学间的融合。计算生物学推动科学家采用新方法建模、分析及解释,利用计算工具深化科学知识。计算生物学研究从基因调控解码到细胞信号转导理解,有望引领开创性发现。2024年,计算生物学在分子(基因组、RNA、蛋白质)模型、细胞图谱和空间组学等领域获得了很大突破。同时,研发投入的持续增加和个性化药物需求的不断攀升,共同推动了相关市场的蓬勃发展。然而,当前的计算生物学尚未构建起一个相对完备的研究体系。众多计算生物学的方法和理论尚待完善,面对更为复杂的生物学问题,科学家们仍在寻找合适的计算手段和方法以开展深入研究。 江源 袁银池 李虹 刘樱霞 江洪波 毛开云关键词:计算生物学 人工智能 分子模型 合成生物学在未来食品领域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2025年 合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正逐步改变传统工业生产模式,并为解决全球范围内的粮食、能源和环境挑战提供创新路径。在未来食品领域,基因组编辑技术可精准优化植物、动物和微生物遗传特性,提升食品原料的产量和质量;细胞培养技术实现了实验室生产高品质肉类和乳制品,大幅减少环境负担;精准发酵技术推动了功能性食品和定制化营养产品的开发。与此同时,还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降低了温室气体排放,展现出可持续发展的潜力。本文系统梳理了合成生物学在未来食品领域的规划布局、研发、产业发展和监管审批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并展望了该领域未来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刘晓 毛开云 熊霞 张学博 赵超 熊燕关键词:合成生物学 可持续性 免疫细胞治疗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态势 2025年 免疫细胞治疗是全球生物医药领域具有潜力的新赛道之一。随着技术的成熟与产品的研发和临床应用,免疫细胞治疗已从探索期进入到全面产业化阶段。本文从基础研究、临床研究转化和产业化的角度梳理和分析了2024年免疫细胞治疗领域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态势,并对免疫细胞治疗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范月蕾 李荣 李斌 张博文 赵若春 毛开云关键词:细胞治疗 免疫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