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杰文
- 作品数:8 被引量:16H指数:2
-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社会学更多>>
- 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的实践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思想政治教育体制、机制不健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内容陈旧、方法单一等,是目前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以职业生涯规划为载体,提出推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以研究生全程化、有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抓手,夯实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以研究生的需求为导向,采用研究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以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打造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
- 杨杰文张庆文麦小菡罗文
-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思想政治教育
- 广州市城区儿童家庭虐待现状及其对个体身心健康的影响分析
- 目的:①了解广州市城区儿童言语/精神虐待、躯体虐待和性虐待等的流行概况;②比较不同儿童家庭暴力发生的情况;③研究广州市城区儿童家庭虐待与儿童身心健康之间的关系。
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分层整群随机抽取广州...
- 杨杰文
- 关键词:儿童儿童虐待身心健康
- 文献传递
- 论黑格尔精神运动的内在逻辑
- 2018年
- 人有追求精神需要的本性,黑格尔认为精神的形成及其运动有其深刻的内在逻辑规律,它是抽象的前主观意识一分为二或树立对立面,在扬弃异化的过程中重建自我意识同一性。前意识构成精神运动的逻辑起点,精神运动体现为意识的异化和克服异化、并回复到自身,自我意识上升为理性就形成了精神,精神转向实体阶段仍依循否定之否定轨迹重新占有对象上升为绝对精神。黑格尔思辨下的精神运动完全是纯粹的唯心主义论域,但其辩证法思想具有合理内涵。
- 李树学龚超杨杰文
- 关键词:内在逻辑自我意识
- 医学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来源、特点及其教育对策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医学生的学业繁重,加上未来工作的特殊性,心理压力比较大,其心理健康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研究采用自编的"大学生心理压力问卷",分层整群随机抽取广州地区某医科大学的75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了医学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来源及其特点,探讨了有针对性的教育对策,为高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其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参考。
- 杨杰文佘毅敏麦小菡罗文
- 关键词:医学大学生心理压力
- 广州市中小学校医务人员现况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了解广州市中小学校医务人员现状,为优化学校卫生工作人员配备和科学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编问卷,对广州市168所中小学校的211名校医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广州中小学校医务人员平均年龄(37.40±8.52)岁;以女性为主,共170人(80.6%);研究生及以上学历6人(2.9%);高级职称6人(2.9%);平均工作年限为(8.80±8.03)年;每天平均接诊量为(19.10±17.44)人次;接近50%的人不满意现在的工作,觉得压力大。结论广州市中小学校医务人员存在人员短缺、专业职称构成参差不齐和职龄较短等问题。应加强对校医务人员的管理,稳定校医队伍。
- 杨杰文陈静仪梁健平王仕民
- 关键词:卫生人员学生保健服务
- 广州市中小学校医工作压力源与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关系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探讨广州市中小学校医务人员(以下简称"校医")工作压力来源、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以广州市168所中小学校211名校医为研究对象,采用《临床医护人员工作压力源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进行调查,分析其工作压力来源与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的关系。结果广州市中小学校医工作压力源总分平均为(90.5±16.7)分,工作压力中等水平以上(总分≥95.0分)者占41.2%(87/211);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维度得分中位数分别为2.0和1.0分;社会支持总分平均为(41.2±9.8)分,社会支持中等水平以上(总分≥32.0分)者占86.3%(182/21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对于专业为非临床医生和专职校医,专业为临床医生者和兼职校医工作压力更大(P<0.05);个人月收入和消极应对得分越高的校医工作压力越大(P<0.05);社会支持越多的校医工作压力越少(P<0.05)。结论广州市中小学校医面临较高水平的工作压力;采用积极应对方式和增加社会支持对缓解校医的工作压力有重要作用。
- 杨杰文陈静仪邓纳莉梁健平王仕民
- 关键词:工作压力源社会支持
- 营养健康教育对广州市小学生食品认知的影响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了解广州市小学生对食品认知的现状,评估营养健康教育的效果,为促进广州市小学生健康的饮食行为和改善营养健康状况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广州市15所小学1 608名高年级小学生为研究对象,实施为期8周的营养健康教育,并于干预前后进行对食品认知的调查。结果广州市小学生对食品属性的整体知晓率为72.09%。营养健康教育干预后小学生对合理营养知识的整体知晓率上升到85.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584,P<0.05)。结论广州市小学生对食品认知的水平较低,存在一定的误区。营养健康教育能明显提高小学生对食物属性的知晓率。
- 杨杰文陈静仪梁健平
- 关键词:小学生营养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