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果 作品数:7 被引量:78 H指数:4 供职机构: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〇二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胎膜早破对胎龄<37周早产儿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27 2016年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premature rupture of the membrane,PROM)对早产儿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收取课题组各协作单位产科登记信息在2014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出生的胎龄〈37周的早产儿共7684例。各协作单位派专人培训后填写统一的表格,记录相关信息,包括患儿性别、胎龄、出生体质量、有无PROM、胎盘早剥、产前激素使用、Apgar评分、羊水污染、并发症等。按有无PROM分为PROM组与对照组,统一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PROM组病死率小于对照组,颅内出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产儿视网膜病、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R值95%CI分析:病死率〈1;颅内出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产儿视网膜病、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并发症〉1。(2)调整胎龄、出生体质量、性别、分娩方式、胎盘早剥、前置胎盘、产前激素、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病和5 min Apgar评分〈7分等因素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产儿视网膜病、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发生率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OR 95%CI〉1,但病死率和ICH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ROM是早产儿并发症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产儿视网膜病、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的危险因素,规范处理PROM可减少早产儿并发症NEC、早产儿视网膜病、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发生。 段顺艳 孔祥永 徐凤丹 吕红艳 巨容 李占魁 曾淑娟 武辉 张雪峰 刘卫鹏 刘芳 程红斌 丁艳洁 陈铁强 许平 杨李红 吴素静 汪瑾 彭立 赵小林 丘惠娴 温伟溪 李莹 李楠 文峥 郭果 王凤 李改梅 李薇 赵晓英 许云波 陈文超 尹欢 王晓亮 单瑞艳 韩梅盈 杨春燕 封志纯关键词:胎膜早破 早产儿 病死率 合并症 窒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2018年 目的分析新生儿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与非中重度HIE新生儿临床相关因素的差异。方法对2013-01-01至2014-12-31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80例窒息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非中重度HIE组及中重度HIE组,对两组间各临床因素及实验室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入组72例窒息患儿,中重度HIE组14例,非中重度HIE组58例。(1)两组患儿出生后1 min、5 min及10 min Apgar评分、生后1 h左右动脉血气分析p H值、碱不足及HCO_3^-浓度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O_2)、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CO_2)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中重度HIE组患儿生后3日内惊厥发生率、振幅整合脑电图(amplitude integrated electroencephalogram,a EEG)异常率及生后24 h内血糖异常、肾功能异常、心肌酶异常、消化道功能异常发生率以及需要机械通气的比例均高于非中重度HIE组(P<0.05);(3)生后12~24 h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前白蛋白、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及总胆汁酸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低,5 min及10 min Apgar评分恢复差,生后1 h左右动脉血气提示严重酸中毒,合并多脏器功能损害等均提示窒息患儿可能发生中重度HIE。肝脏酶学指标及反映胆汁淤积的指标与中重度HIE发生的相关性不大。 郭果 张雪峰关键词:新生儿窒息 缺氧缺血性脑病 多脏器损害 预后 窒息复苏后新生儿动脉血气分析对窒息的评估意义 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窒息复苏后新生儿的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对窒息的评估意义。方法 2012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〇二医院新生儿诊疗中心收治的患儿中,纳入116例窒息后复苏患儿,胎龄≥34周,出生体重≥2 500 g,排除先天性出生缺陷及遗传代谢性疾病。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动脉血气分析,记录患儿的性别、胎龄、分娩方式、采血时间,1、5及10分钟Apgar评分,以及窒息复苏用药情况。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动脉血p H值和碱剩余(BE)对窒息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结果轻度窒息组与重度窒息组患儿的采血时间、性别、出生胎龄、出生体重、剖宫产率、产钳助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窒息组患儿复苏过程中均未用药;重度窒息组患儿中,11例未用药,其余采用肾上腺素、0.9%氯化钠、碳酸氢钠、纳洛酮等药物治疗。轻度窒息组与重度窒息组的p H值(7.352±0.076与7.177±0.032)、BE值[(-6.4±4.5)与(-15.8±6.4)mmol/L]、HCO3-[(18.7±3.6)与(11.3±4.1)mmol/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0)。p H值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2(P=0.000,95%CI为0.733~0.950),BE值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6(P=0.000,95%CI为0.820~0.972)。当p H≤7.27时,敏感度为86.0%,特异度为75.0%;当BE≤-10.6 mmol/L时,敏感度为87.2%,特异度为83.3%,约登指数最大,诊断价值最高。结论窒息复苏后新生儿的动脉血气分析对诊断及评估窒息程度有一定的价值,可以指导复苏后的进一步治疗。 郭果 祁娇 郭玉婷 张雪峰关键词:新生儿窒息 血气分析 新生儿复苏 产前糖皮质激素对早产小于胎龄儿病死率和主要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 评价产前糖皮质激素(ACS)治疗对早产小于胎龄儿(SGA)早期病死率和主要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14家综合性医院或妇幼保健院产科出生、无先天畸形和遗传代谢病、胎龄24~34+6周早产SGA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录入胎龄、出生体重、性别、分娩方式和主要围产期并发症,按产前是否使用激素分为ACS组和无ACS组,对比两组患儿出院前的病死率和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包括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早产儿视网膜病(ROP)、脑室内出血(IVH)和败血症等.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ACS对早产SGA病死率和主要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结果 在6 437例24 ~ 34+6周早产儿中,产前使用激素3 432例(53.3%)SGA早产儿602例(9.4%),男295例、女307例.胎龄24 ~31+6周组:ACS组SGA早产儿的病死率和RDS的发生率以及重度RDS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无AC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6.9%(13/77)比32.1% (17/53),48.1%(37/77)比79.2% (42/53),33.8% (26/77)比55.6% (30/53),x2=4.082、12.183和6.677,P均<0.05],其他并发症NEC、BPD、PDA、ROP和败血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均>0.05).胎龄32 ~34+6周组:ACS组早产儿IVH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AC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9%(27/248)比5.8% (13/224),x^2=3.921,P<0.05];病死率和其他并发症RDS、NEC、BPD、PDA、ROP和败血症两组比较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ACS组早产SGA发生死亡和RDS的风险明显低于无ACS组[比值比(OR) (95% CI):0.375(0.188 ~0.749),0.697 (0.462~0.953),P=0.005、0.041];其他并发症IVH、PDA、NEC、ROP、BPD和败血症的发生风险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ACS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 孔祥永 张珊 封志纯 徐凤丹 吕红艳 杨李红 吴素静 巨容 汪瑾 彭立 赵小林 郭金珍 李占魁 曾淑娟 丘惠娴 温伟溪 武辉 李莹 李楠 刘卫鹏 王凤 李改梅 贾文峥 张雪峰 郭果 童笑梅 刘少君 刘子源 刘芳 李薇 赵晓英 程红斌 许云波 陈文超 尹欢 丁艳洁 王晓亮 单瑞艳 许平 韩梅盈 杨春燕 陈铁强 张路 叶春华关键词:糖皮质激素类 预后 新生儿先天性梅毒致肾病综合征三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总结先天性梅毒致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解放军第三〇二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3例先天性梅毒致肾病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情况。结果3例患儿均在新生儿期发病,母亲为梅毒患者,孕期未驱梅治疗或治疗不规范。3例患儿分别以皮疹、发热、抽搐为首发症状,均有蛋白尿;2例有高脂血症,1例合并水肿。均给予长疗程(3周)青霉素治疗后,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滴度明显下降,2例出院时尿蛋白转阴,1例出院2个月后门诊随访尿蛋白转阴,均未给予激素治疗。结论母亲孕期未驱梅治疗的先天性梅毒可能是继发性肾病综合征的高危因素。新生儿期原因不明的肾病综合征应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查。确诊后,应针对原发病,足量足疗程驱梅治疗,继发的肾病综合征一般预后良好。 黄玲 郭果 张雪峰关键词:梅毒 先天性 肾病综合征 婴儿 新生儿先天性梅毒致继发性先天性肾病综合征3例临床分析 黄玲 郭果 张雪峰中国13家医院住院分娩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前瞻性调查分析 被引量:19 2016年 目的了解国内住院分娩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的发生率、病死率、并发症特点、发生高危因素、产前激素应用对早产儿RDS的发生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国内13家医院201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住院分娩的24周≤胎龄〈37周的全部早产儿共7684例。前瞻性分析RDS发生率、病死率、并发症、发生高危因素及产前应用地塞米松的效果。结果活产出生新生儿共75 360例,其中早产儿7 684例(其中入院早产儿6604例,非入院1080例),早产儿发生率为10.2%。其中极早产儿957例,占12.5%;超早产儿92例,占1.2%。发生RDS 1 177例,发生率为15.3%。24周≤胎龄〈25周、25周≤胎龄〈26周、26周≤胎龄〈27周、27周≤胎龄〈28周、28周≤胎龄〈29周、29周≤胎龄〈30周、30周≤胎龄〈31周、31周≤胎龄〈32周、32周≤胎龄〈33周、33周≤胎龄〈34周、34周≤胎龄〈35周、35周≤胎龄〈36周、36周≤胎龄〈37周早产儿RDS发生率分别为100.0%、90.0%、85.0%、85.1%、81.0%、74.3%、55.4%、47.1%、33.1%、17.9%、9.6%、5.0%、1.9%。出生体重〈500 g、500~749 g、750~999 g、1 000~1 499 g、1 500~2 499 g、2 500~4 000 g、〉4 000 g早产儿RDS的发生率分别为100.0%、100.0%、79.2%、55.8%、15.0%、3.6%、9.5%。RDS早产儿病死率为10.5%,其中胎龄24周≤胎龄〈25周、25周≤胎龄〈26周、26周≤胎龄〈27周、27周≤胎龄〈28周、28周≤胎龄〈29周、29周≤胎龄〈30周、30周≤胎龄〈31周、31周≤胎龄〈32周、32周≤胎龄〈33周、33周≤胎龄〈34周、34周≤胎龄〈35周、35周≤胎龄〈36周、36周≤胎龄〈37周早产儿RDS病死率,分别为100%、70.0%、23.5%、20.0%、16.2%、10.3%、8.1%、9.6%、8.9%、6.0%、5.5%、8.8%、4.5%。RDS患儿颅内出血(ICH)、早产儿视网膜病(ROP)、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动脉导管未闭(PDA)、肺出血及败血症的发� 徐凤丹 段顺艳 孔祥永 封志纯 张珊 吴鸿雁 吕红艳 杨李红 吴素静 巨容 汪瑾 彭立 李占魁 赵小林 曾淑娟 丘惠娴 温伟溪 武辉 李莹 李楠 贾文峥 张雪峰 郭果 刘卫鹏 王凤 李改梅 刘芳 李薇 赵晓英 程红斌 许云波 陈文超 尹欢 丁艳洁 王晓亮 单瑞艳 陈铁强 许平 韩梅盈 杨春燕关键词:早产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