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晓霞
- 作品数:8 被引量:14H指数:3
- 供职机构: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 饲喂不同处理的蚯蚓对小白鼠生长及免疫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
- 2019年
- 为了研究不同处理的蚯蚓对小白鼠生长及免疫性能的影响,试验选取21日龄的昆明小鼠75只,随机分为5个组,每天分别灌喂0.2 mL未经处理、烘干处理、微酸性电解水处理、高锰酸钾处理的蚯蚓匀浆,灌喂等量生理盐水作为空白对照组。4周后检测小鼠的生长性能指标和免疫机能指标。结果表明:各处理间小鼠体重、日采食量、日增重和料重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即每天灌喂0.2 mL蚯蚓匀浆对小鼠生长性能没有显著影响;与对照组相比,灌喂未经处理和高锰酸钾处理的蚯蚓匀浆均显著(P<0.05)提高了小鼠胸腺指数、脾脏指数、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和过氧化氢酶(CAT)水平,饲喂经微酸性电解水处理后的蚯蚓匀浆,提高了小鼠除胸腺指数外的其他免疫指标(P<0.05)。说明每天饲喂蚯蚓匀浆对小鼠的生长性能没有显著影响,但是除烘干处理外,其他处理的蚯蚓匀浆均能使小鼠的免疫性能显著提升。
- 郭子立郝晓霞胡红文白林王建涛王定国白莲
- 关键词:蚯蚓免疫性能抗氧化性能
- 微生物电化学技术原理及其在畜禽废弃物资源化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
- 2024年
- 畜禽养殖集约化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弃物会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压力。通过硫还原地杆菌(Geobacter sulfurreducens)小分子酸代谢、奥奈达希瓦氏菌(Shewanella oneidensis)有氧无氧代谢、导电菌毛(electrically conductive pili)直接接触和电子穿梭物质介导的胞外电子传递等呼吸代谢的理论研究,明确了电活性模式微生物的中心碳代谢途径、胞外电子传递过程及主要调控机制。基于对电活性菌呼吸代谢过程的理解,已开发并优化了以微生物燃料电池、微生物电解池和电场辅助好氧堆肥为主的多种微生物电化学系统。在降低化学需氧量、温室气体排放、抗生素和耐药基因等有害物质含量的同时,提高发电效率、阴极高附加值产物和有机肥腐殖质含量。综述了微生物电化学理论的研究进展并系统介绍了微生物电化学技术在畜禽废弃物资源化方面的应用研究,以期为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艺的多元化发展提供参考和理论支撑。
- 姜坤宏许祯莹郭真真白林郝晓霞姜冬梅邱时秀
- 关键词:微生物燃料电池
- 有机废弃物厌氧发酵产酸研究进展
- 2024年
- 畜牧业的快速集约化发展使畜禽有机废弃物排放量日益增加,传统厌氧发酵产甲烷难以实现循环经济,且具有造成温室效应的风险。因此,开展畜禽有机废弃物厌氧发酵产酸技术的研究,对实现畜牧业循环经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厌氧发酵过程中短链脂肪酸的生成机制和影响短链脂肪酸产量的因素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对提高短链脂肪酸产量的原理和方法进行了综述:通过增强水解阶段和抑制产甲烷阶段,促进短链脂肪酸的快速生成,减少短链脂肪酸的消耗。对发酵基质进行预处理和使用添加剂是目前研究中常见的提高短链脂肪酸产量的方法,热处理、超声波处理、冻融、酸碱处理、酶处理等方法均能够提高短链脂肪酸的产量,2-溴乙烷磺酸钠、生物炭和一些广谱抗生素也被用于提高短链脂肪酸的产量。本文能为后续从事此方面研究的同行提供参考或指出新的研究方向。
- 熊邦杰郝晓霞赵梁斌白林
- 关键词:有机废弃物厌氧发酵短链脂肪酸循环经济
- 《家畜环境卫生学》教学改革探索被引量:6
- 2016年
- 《家畜环境卫生学》是动物科学专业和动物医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与畜牧其它专业课程相比应用性过强,需要先进的、合适的教学手段弥补其缺点。论文建议将其应用性强作为特点进行特色教学,通过师生互动、现场教学等教学手段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并引进先进的教学设备,及其它实验教学方法,从而调动学生积极性,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
- 郝晓霞白林姜冬梅
- 关键词:家畜环境卫生学教学方法
- 基于氮平衡原理分析成都市畜禽养殖土地承载压力
- 2020年
- 为评估成都市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压力,科学地推进畜禽养殖转型升级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本研究基于氮平衡原理将氮素当季利用率、施肥供给占比等参数纳入评估模型,提出了畜禽养殖土地承载压力指数计算公式,分析成都市近5年(2013—2017)畜禽养殖废弃物土地承载压力指数,并对成都市总体载畜量进行了评估。分析结果表明:成都市近5年的畜禽养殖数量没有超过土地所能承载的最大数量(压力指数均小于1),其中2013年至2017年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压力指数分别为0.71、0.71、0.67、0.66和0.65,且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2013年至2017年最大载畜猪当量分别为1 631.90万头、1 600.71万头、1 684.05万头、2 055.48万头和1 996.90万头;为了保障全市"十三五"规划的畜禽养殖规模实现种养相对平衡(出栏生猪400万头、家禽6 000万只、肉兔1 500万只,肉羊80万只,存栏肉牛存5万头、奶牛1.5万头),理论上至少需配套60.47万 hm^2水稻、或82万 hm^2小麦、或86.33万 hm^2玉米、或58.73万 hm^2大豆、或568.93万 hm^2马铃薯、或61.6万 hm^2油料作物、或13.07万hm^2蔬菜。
- 刘金鑫白林周立新王定国刘一辉薛佳郝晓霞
- 关键词:氮平衡畜禽养殖
- 雅安市雨城区畜禽粪污耐药基因污染现状调查
- 2023年
- 耐药基因作为一种新型污染物,在环境中的传播和扩散会对生态环境安全形成潜在威胁。为了解雅安市雨城区各类规模化养殖场粪污中耐药基因的污染现状,本研究对采集自雅安市雨城区部分规模化养殖场的粪污及新鲜污泥样本进行了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大部分粪污样本中都检出了较高数量的耐药基因种类(50~67种),鹅粪中检出数量最多(67种),其次为猪粪(65种),兔粪中检出数量最低(30种);此外,在新鲜污泥中也检出了54种耐药基因。在耐药基因抵抗类型中,抗四环素类、抗氨基糖苷类在所有样本中的检出数量及丰度占比均处于较高水平,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在耐药机制方面是抗生素失活类、外排泵类、细胞保护蛋白类占比较高。结论:鹅粪、猪粪中检出的耐药基因种类较多,丰度较高,相较于其他粪污而言具有更高的环境传播风险;羊粪及兔粪中检出的耐药基因较少,丰度较低,相对而言传播风险较低;新鲜污泥中的耐药基因数量及丰度也处于较高水平,其潜在传播风险也是不可忽视的。
- 赵梁斌郝晓霞姜冬梅周立新王定国白林
- 关键词:畜禽粪污污泥耐药基因丰度
- 半开放式猪舍内不同饲养阶段空气颗粒物的质量浓度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4
- 2019年
- 为了探讨半开放式猪舍内不同饲养阶段空气颗粒物质量浓度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在距离猪舍内地面1.5m处使用颗粒物便携式采样器采集某猪场的半开放式妊娠舍、哺乳舍、保育舍、育肥舍等4栋舍内颗粒物的质量浓度,每天采样4次,每次2 h,连续采样3 d,计算猪舍内颗粒物的质量浓度并探究颗粒物质量浓度与通风、饲喂及季节等因素的关系。发现冬季保育舍内PM2.5、PM10和总悬浮颗粒物(TSP)的含量最高,分别为0.86mg/m^3、0.91 mg/m^3和1.30 mg/m^3,其次为育肥舍,哺乳舍与妊娠舍内的颗粒物的质量浓度最低;人工饲喂可导致哺乳舍内总颗粒物和PM10的质量浓度显著升高2倍以上,且PM10的含量增加是TSP升高的主要原因;在夏季使用机械通风能有效降低保育舍内50%左右总颗粒物和PM10的质量浓度;冬季哺乳舍内PM2.5、PM10、TSP的含量比夏季高1.4倍。由此可见,人工饲喂会使畜舍内颗粒物质量浓度增加;与自然通风相比,机械通风有利于降低畜舍内颗粒物质量浓度;冬季舍内的颗粒物质量浓度高于夏季。根据以上结果,可以制定有效的猪舍空气质量控制方案。
- 郭子立郝晓霞宋威臻胡红文白莲白林
- 关键词:颗粒物猪舍人工饲喂通风
- 畜禽养殖废弃物污染防控技术优缺点分析及对策探索被引量:3
- 2016年
- 我国畜禽养殖业废弃物的产生量十分庞大,已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为减轻污染、节约资源,我国政府对畜禽养殖废弃物采取了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的综合防控措施,科研单位在理论方面也对相关技术进行了大量研究。笔者从畜禽生产生命周期的角度分析当前畜禽养殖全产业链污染防控技术的优缺点,目的在于探索畜禽养殖废弃物污染防控中存在的关键问题,为进一步研发相关新技术和新策略提供思路。
- 白林李学伟周立新郝晓霞姜冬梅蒋岸岸
- 关键词:畜禽养殖废弃物污染防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