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菲菲
- 作品数:13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河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理学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硫键:从概念形成到实际应用
- 2024年
- 早期含硫键物质的合成和硫键结构的发现为硫键概念形成奠定了基础。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硫族原子亲电性和亲核性的探索使人们对硫键的本质有了深刻的认识,促使了硫键概念的形成。此后,化学家分别于2002年和2010年开发了硫键超分子自组装和阴离子识别功能,并开始重视硫键在固体和溶液中的应用。随着对新型分子间作用力关注度的提高,硫键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应用也会有更广阔的前景。
- 蒋志武袁振东王菲菲
- 关键词:分子间作用力
- 基于能带理论研究非贵过渡金属对Pd基催化剂的影响被引量:2
- 2019年
- 采用乙二醇为溶剂和还原剂、谷氨酸为螯合剂、非贵过渡金属为助剂、 XC-72为载体的一步溶剂热法制备了3种Pd基催化剂:PdCr/XC-72, PdMn/XC-72和PdHg_(3.5)/XC-72.实验结果表明, Cr、 Mn、 Hg 3种非贵过渡金属元素的加入会影响催化剂中活性金属颗粒的粒径和分散度.其中, PdCr/XC-72催化剂具有金属粒径小、分散均匀的特点,其在无溶剂条件下对DL-sec-苯乙醇的转化率为91%,远远高于PdMn/XC-72(53%)和PdHg_(3.5)/XC-72(32%).同时,利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从能带理论和d带空穴的角度出发,进一步从理论上分析了PdCr/XC-72催化剂催化活性较好的原因.
- 王菲菲马晓明郭玉明杨林
- 探究不同生物催化剂对H_(2)O_(2)分解实验的影响被引量:1
- 2023年
- 催化剂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重要因素。运用数字化手持技术一Vernier气体压强传感器,比较不同种类和用量的生物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通过数据分析得出:在25℃条件下,使用1.4g绿豆面作为催化剂与10mL3%H_(2)O_(2)溶液反应,是中学课堂教学以及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最佳选择。这一探究过程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便于引导学生认识催化剂,可培养学生从辩证唯物论角度分析和讨论物质性质的学科素养。
- 王菲菲郝淑超
- 关键词:生物催化剂过氧化氢
- Ce-OMS-2催化苯甲醇液相氧化制苯甲醛被引量:7
- 2013年
- 采用回流法合成氧化锰八面体分子筛(OMS-2),并采用浸渍法负载Ce制备Ce-OMS-2催化剂,以分子氧为氧化剂考察了催化剂对苯甲醇液相氧化制苯甲醛的活性。当Ce含量为30%(质量分数)时,Ce-OMS-2催化剂的活性最高。100℃下反应1 h时,苯甲醇转化率为50.3%,催化剂的质量比活性达10.1 mmol.(g.h)-1。采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红外光谱(FT-IR)、程序升温还原(H2-TPR)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催化剂具有结晶良好的八面体结构,当Ce含量小于30%时,Ce以高分散形式存在,但当Ce含量大于30%时,将出现聚集态CeO2结晶;高分散CeO2促进了OMS-2中MnOx的还原,改善了活性中心的电子传递,从而显著提高了催化剂活性。
- 汤清虎裴晓燕魏志伟王京王菲菲魏民赵培正
- 关键词:铈苯甲醇苯甲醛分子氧液相氧化
- 纳米限域催化:从概念提出到实际应用
- 2024年
- 通过对纳米限域催化概念的发展史考证可知,2006年,包信和团队首先在碳纳米管中发现狭义限域催化现象,提出碳纳米管限域的概念。2010年,又发现了广义限域催化现象——界面限域。至此,“纳米限域催化”概念正式形成。以此概念为指导,该团队制备出高性能的一氧化碳选择氧化催化剂;实现了甲烷无氧活化直接制乙烯和高值化学品;首创OX-ZEO的催化新体系,完成了合成气直接高选择性制备低碳烯烃。纳米限域催化概念的发展史展示了中国科学家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同时也为催化基础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 栗艳丽袁振东王菲菲
- 关键词:催化合成气
- 系统思维指导下绿色化学教育的目标与实施策略
- 2024年
- 近20年来,化学教育工作者已充分认识到实施绿色化学教育对化学学科发展的重要性。系统思维被证明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思维模式。概述了绿色化学教育的发展和系统思维的基本特征,阐明了绿色化学教育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提出了以系统思维为指导,实施绿色化学教育的相关策略,为系统思维在化学教育领域的广泛实施,以及有效开展绿色化学教育提供有力的支撑。
- 王菲菲毕华林
- 关键词:系统思维绿色化学绿色化学教育
- 从叶长石到锂同位素:锂元素的发现及其内涵的发展
- 2023年
- 18世纪末,伴随着分析化学的发展,科学家先后对新发现的矿物“叶长石”展开研究。19世纪初,瑞典化学家阿尔费德森发现该矿物中含有一种性质未知的固定组分,意识到一种新元素的存在并提出有关锂元素的猜想。1818年,英国化学家戴维通过电解法首次制得金属锂单质,锂元素的猜想得以证实。20世纪初,锂元素同位素的发现,使人们对于锂元素的内涵有了新的认识。总之,随着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不断发展,锂元素概念的内涵也在不断发展变化。
- 燕冰袁振东王菲菲
- 关键词:锂同位素
- 从零维硅量子点到二维硅烯:纳米硅的发现历程
- 2023年
- 为了解纳米硅的发现历程,从化学史的角度对相关文献进行考证分析。20世纪90年代,多孔硅发光现象的发现,掀起了硅的低维材料的研究热潮。从零维硅量子点,到一维硅纳米线、硅纳米管,再到二维硅烯,不同形态的纳米硅逐步被发现,丰富发展了对于硅的原有认识。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和技术手段的进步,纳米硅的种类、性质、合成方法等在不断地更新完善,促进了半导体纳米材料的发展。总之,纳米硅的发现经历了从宏观尺度到介观尺度,从理论预测到实验合成的过程,揭示了纳米材料研究的一般规律,其中蕴含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对纳米材料的研究具有启示作用。
- 伍雨菲袁振东王菲菲
- 关键词:纳米硅硅量子点硅纳米线硅纳米管硅烯
- 推荐一个综合化学实验——芦丁的绿色分离提取方法与结构表征
- 2015年
- 本文介绍了一种提取芦丁的新方法,即以水为溶剂、石灰乳调节碱性、超声波破碎细胞壁,从裂叶苣荬菜或槐米中分离提取芦丁。利用UV、IR、1H-NMR波谱技术结构对所提取的芦丁进行了表征,同时对芦丁的疗效、用途与开发的价值做了简要介绍。该实验知识要点多、学科覆盖面广、友好环境无污染、贴近生活、安全可操作性强、实验效果好、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与创新思想的形成,体现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的优越性。
- 渠桂荣王菲菲郭海明王东超李建平赵扬
- 关键词:芦丁
- 浅谈高等数学教学中关于极限值的存在性与求解问题
- 2016年
- 研究极限是否存在是数学分析的基础。本文通过列举整理常见的几种证明极限存在或求极限值的方法及其应用,使极限证明更有条理,更有针对性地被人接受。极限是数学分析的基础,数学分析的基本概念的表述,都可以用极限来描述.极限是研究数学分析的基本工具.极限贯穿于数学分析的体内.学好极限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1)是考察所给函数是否存在极限;(2)若函数存在极限,则考虑如何计算此极限。本文主要是对这两个问题即在极限存在的条件下,如何去判断极限存在或求极限进行综述。
- 王菲菲王草蕾
- 关键词:有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