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云凤

作品数:9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小儿
  • 2篇治疗儿童
  • 2篇加减方
  • 2篇儿童
  • 2篇负压
  • 2篇鼻渊
  • 2篇苍耳
  • 2篇苍耳子
  • 2篇苍耳子散
  • 1篇滴鼻液
  • 1篇动脉
  • 1篇新生儿
  • 1篇新生儿溶血
  • 1篇新生儿溶血病
  • 1篇穴位
  • 1篇穴位贴敷
  • 1篇血栓
  • 1篇血栓栓塞
  • 1篇血栓栓塞性
  • 1篇血型

机构

  • 7篇兰州市第二人...
  • 1篇兰州大学第一...

作者

  • 7篇李云凤
  • 2篇胡晓静
  • 1篇豆莉
  • 1篇马建丽
  • 1篇程保智
  • 1篇祁泉
  • 1篇胡晓文

传媒

  • 2篇中国初级卫生...
  • 1篇心肺血管病杂...
  • 1篇智慧健康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中国处方药
  • 1篇中医儿科杂志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1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苍耳子散加减方联合鼻负压置换治疗儿童鼻渊的疗效观察
2024年
目的探讨苍耳子散加减方联合鼻负压置换治疗儿童鼻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6月我院儿科收治的120例儿童鼻渊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A组、对照B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A组患儿予以常规抗感染对症治疗,对照B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鼻负压置换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鼻负压置换治疗基础上加用苍耳子散加减方治疗,三组均治疗2周后统计疗效,并对比三组治疗前后鼻塞评分、流鼻涕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鼻腔鼻窦结局测试22条(Sino-nasal outcome test-22,SNOT-22)评分、鼻黏膜纤毛清除率和纤毛清除速度。结果治疗后,三组鼻塞、流鼻涕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A组、对照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A组的75.00%及对照B组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VAS评分、SNOT-22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A组、对照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纤毛清除率和纤毛清除速度均较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A组、对照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A组副作用发生率为20.00%,对照组B组副作用发生率为20.00%,观察组副作用发生率为5.00%,观察组副作用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A组、对照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苍耳子散加减配合鼻负压置换治疗儿童鼻窦炎疗效较好,为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李云凤胡晓静
关键词:苍耳子散儿童鼻窦炎
母婴血型不合致新生儿溶血病的血型分布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母婴血型不合致新生儿溶血病的血型分布及溶血三项试验在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3 年1 月—2018 年11 月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临床送检的262 例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血液标本及Rh 阴性或O 型的产妇脐带血标本,用微柱凝胶检测卡进行包括直接抗球蛋白试验、游离抗体试验和抗体释放试验在内的溶血三项试验,并对检测出的结果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探讨其诊断价值。结果在262 例标本中,其中82 例为母婴血型不合,有51 例经检测为新生儿溶血病(HDN)阳性,阳性率高达62.12%。在51 例经检测为HDN 阳性者中,51 例放散抗体试验均为阳性,44 例游离抗体试验阳性,14 例直抗试验阳性。在82 例血型不合的标本中,ABO HDN 阳性率达73.13%;Rh HDN 阳性率达13.33%,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67 例ABO 系统不合标本中,其中A 型阳性率达80.65%;B 型阳性率达69.44%,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5 例Rh 系统不合标本中,Rh C 均为HDN 阴性;Rh D 阳性率达14.28%,Rh E 阳性率达20.00%。经比较,三者阳性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溶血三项试验中,敏感度最高的是抗体释放试验,可为临床上新生儿溶血的判定提供有力依据。在新生儿溶血病中,最常见的是由于母婴ABO 血型不合而引起的,其发生概率明显高于Rh不合,Rh D 不合引起的溶血发生概率较Rh C 以及Rh E 高,而A 型血患儿则较B 型血患儿发生溶血的概率高。
段葱葱范宏财李云凤豆莉
关键词:新生儿溶血病游离抗体试验抗球蛋白试验抗体释放试验
呋麻滴鼻液鼻负压吸引冲洗联合苍耳子散加减方治疗儿童鼻渊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4年
目的观察呋麻滴鼻液鼻负压吸引冲洗联合苍耳子散加减方治疗儿童鼻渊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22年10月~2023年12月期间某院儿科收治的120例鼻渊患儿进行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联合呋麻滴鼻液鼻负压吸引冲洗治疗,治疗组基于对照组联合苍耳子散加减方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情况以及治疗前后的局部症状和体征观察评分(包括鼻塞及流涕评分)、Snot-22症状评分量表(SNOT-22)、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结果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00%,较对照组的58.33%显著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鼻塞及流涕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且治疗组明显更低(P<0.05);两组治疗后的SNOT-22、VAS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且治疗组明显更低(P<0.05);两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呋麻滴鼻液鼻负压吸引冲洗联合苍耳子散加减方治疗可显著提高儿童鼻渊疗效,改善患儿症状和体征,并提升生活质量。
李云凤胡晓静
关键词:鼻渊儿童呋麻滴鼻液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介入治疗及策略被引量:3
2023年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高血压(chronic thromboembolic pulmonaryhypertension,CTEPH)是未溶解的血栓发生机化、内膜纤维性增生,近端肺血管腔狭窄甚至闭塞、远端肺血管重构,引起肺动脉压力及肺血管阻力进行性升高,右心负荷逐渐增加,最终导致右心衰竭甚至死亡的一组病理生理学复杂的临床综合征[1]。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活动耐力减低。依照我国2021年肺高血压指南的临床分类,CTEPH属于第四类肺动脉阻塞性疾病导致的肺高血压;按照血流动力学分类,CTEPH属于毛细血管前性肺动脉高压。
党国琴李云凤何建祯祁泉
关键词: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
清肺化浊汤联合穴位贴敷辅助治疗小儿肺炎风热闭肺证50例临床观察
2023年
目的 观察清肺化浊汤联合穴位贴敷辅助治疗小儿肺炎风热闭肺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在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100例肺炎风热闭肺证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予清肺化浊汤口服联合穴位贴敷,2组均连续治疗7 d后统计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00%(4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2.00%(46/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的血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血清淀粉样蛋白(SAA)、白介素-6(IL-6)及降钙素原(PC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的上述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CRP、SAA及PCT水平降低更显著(P<0.05)。治疗组发热、咳嗽、咳痰、肺部啰音缓解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同组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显著(P<0.05)。结论 清肺化浊汤联合穴位贴敷辅助治疗小儿肺炎风热闭肺证,可明显改善炎症因子指标,减轻患儿临床症状,缩短病程,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胡晓文胡小叶李云凤
关键词:肺炎小儿穴位贴敷
自制热奄包联合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观察自制热奄包联合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28例腹泻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采取自制热奄包+推拿按摩治疗)和对照组(采取推拿按摩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症状积分、恢复速度及肠道菌群。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腹泻好转、呕吐消失、发热消失、正常进食和正常排便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肠杆菌、肠球菌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制热奄包+推拿按摩可以有效治疗小儿腹泻,且见效更快。
李云凤段葱葱马建丽程保智
关键词:小儿腹泻推拿疗效
西替利嗪预防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诱发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效果观察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究西替利嗪对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诱发喘息性支气管炎的预防效果。方法此研究以随机法抽选2017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的216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确诊者展开临床观察,以药物干预模式选择的不同,对患儿进行数字编号后行分组,编号1~108者纳为对照组,以常规药物进行干预,编号109~216者纳为研究组,在常规药物的基础上加用西替利嗪。以统计学比较组间观察指标,即组间临床症状的消失时间,治疗前后的炎性指标水平,以及治疗期间喘息、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的出现情况,以评价预防效果。结果研究组患儿的咳嗽、气喘等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患儿,组间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组间WBC、CRP无差异性(P>0.05),治疗后两组均获得改善,且研究组改善更明显(P<0.05);对照组患儿在治疗期间,喘息、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的发生率分别为20.37%、60.19%、22.22%,研究组患儿在治疗期间,喘息、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的发生率分别为9.26%、35.19%、9.26%。治疗期间,研究组患儿出现喘息、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的概率均低于对照组患儿,组间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急性上呼吸道患儿来说,西替利嗪的使用不仅可以改善患儿症状,促进患儿康复,还可有效预防患儿出现喘息性支气管炎,因此,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高。
李云凤
关键词:西替利嗪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喘息性支气管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