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代桂霞

作品数:6 被引量:34H指数:4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结构工程与防灾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建筑科学

主题

  • 4篇抗震
  • 4篇抗震性
  • 4篇抗震性能
  • 4篇钢筋
  • 4篇钢筋混凝
  • 4篇钢筋混凝土
  • 2篇低周
  • 2篇低周反复
  • 2篇低周反复荷载
  • 2篇低周反复荷载...
  • 2篇有限元
  • 2篇有限元分析
  • 2篇协同工作性能
  • 2篇混凝
  • 2篇混凝土
  • 2篇混凝土剪力墙
  • 2篇混凝土框架
  • 2篇剪力
  • 2篇剪力墙
  • 2篇工作性能

机构

  • 6篇同济大学
  • 1篇东南大学
  • 1篇上海市建筑科...

作者

  • 6篇鲁亮
  • 6篇代桂霞
  • 2篇徐颖超
  • 1篇刘霞

传媒

  • 1篇建筑结构学报
  • 1篇土木工程学报
  • 1篇振动与冲击
  • 1篇工程力学
  • 1篇结构工程师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柱端铰型受控摇摆式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有限元分析被引量:10
2018年
柱端铰型受控摇摆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CR-RCFC)是一种新型消能减震结构体系。根据CR-RCFC摇摆机制及其节点构造,建立了CR-RCFC和常规框架的有限元模型,并对其进行地震作用下动力时程分析,得到了不同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动力特性、加速度响应、位移响应和基底剪力响应,对比分析了CR-RCFC与常规框架的抗震性能,并与振动台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数值建模及分析结果的正确性。研究结果表明:CR-RCFC结构因节点刚度弱化、抗侧刚度降低,其地震加速度响应比常规框架的小;通过设置层间阻尼器耗能装置使得CR-RCFC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结构整体位移得到有效控制;在遭遇罕遇地震作用时,CR-RCFC主体框架保持完好,无明显损伤,抗震性能良好。
鲁亮张会会代桂霞江乐
关键词:数值模拟抗震性能
预制钢筋混凝土叠合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为研究预制钢筋混凝土叠合剪力墙的抗震性能,对3片预制钢筋混凝土叠合剪力墙、1片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进行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对比研究了各试件的荷载-位移曲线、骨架曲线、刚度退化规律、延性性能、耗能能力和破坏形态等,探讨了叠合墙体预制部分与现浇部分的协同工作性能,以及不同施工工艺对整体工作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墙体破坏以剪切破坏为主;2)预制叠合墙和现浇墙体的承载能力、破坏模式、抗震性能指标均相近;3)预制试件的预制面与现浇面交接处未出现竖向劈裂裂缝,受力变形基本同步,协同工作性能良好;4)不同施工工艺对叠合墙的承载和变形性能无明显影响。
代桂霞鲁亮潘陵娣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剪力墙低周反复荷载试验抗震性能协同工作性能
轴向拉压型金属阻尼器抗震性能测试及其应用研究被引量:12
2017年
以一种轴向拉压型金属阻尼器为研究对象,介绍了轴向拉压型金属阻尼器的结构构造及其理论计算方法;进行了抗震性能测试,得到了轴向拉压型金属阻尼器的屈服位移、屈服荷载及屈服刚度,并分析了其耗能能力;研究了轴向拉压型金属阻尼器在体外预应力自复位结构中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轴向拉压型金属阻尼器利用腹板轴向拉压耗能,避免了连接构件的局部损坏;安装方式与黏滞阻尼器相同,安装方便、易于更换;轴向拉压型金属阻尼器具有提供结构附加刚度,控制结构位移,耗能显著的优点。
鲁亮刘霞代桂霞
关键词:抗震性能拟静力试验耗能能力
预制钢筋混凝土叠合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为研究预制钢筋混凝土叠合剪力墙的抗震性能,通过对3片预制钢筋混凝土叠合剪力墙、1片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进行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对比研究了各构件的荷载-位移曲线、骨架曲线、刚度退化规律、延性性能、耗能能力、破坏形态等,探讨了...
代桂霞鲁亮潘陵娣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剪力墙低周反复荷载试验抗震性能协同工作性能
文献传递
一种受控摇摆式钢筋混凝土框架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被引量:7
2016年
受控摇摆式钢筋混凝土框架通过引入弹性摇摆柱和摇摆节点来弱化结构整体刚度,减少结构在地震中的损伤,并使用无黏结后张预应力筋提供结构弹性恢复力,实现结构地震后自复位。在已有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对该类结构的抗震设计方法进行研究,确定受控摇摆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水准,给出抗震设计流程。以一个三层三跨钢筋混凝土框架为例进行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选用3条波进行动力时程分析,模拟结构遭遇罕遇地震的动力响应。分析结果表明:受控摇摆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最大层间位移角满足设计要求的性能目标,并且表现出优异的抗震性能的和良好的自复位能力,验证了基于性能抗震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鲁亮徐颖超代桂霞
关键词:自复位动力时程分析
体外预应力自复位结构预应力筋布置方案优化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体外预应力自复位钢筋混凝土框架(EPSCF)结构采用梁柱铰接节点,通过体外后张拉预应力筋提供结构侧向刚度和恢复力。通过静力分析推导出体外预应力自复位框架抗侧刚度理论公式,确定了预应力钢筋的放置角度与配筋量。建立EPSCF结构有限元分析模型,进行结构的非线性时程分析,对比分析了三种不同预应力筋布置方案的结构加速度响应、层间位移响应以及结构构件内力响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预应力筋布置方案下的结构加速度响应、位移响应基本一致,而结构主要构件内力响应值存在较大差异。通过分析选出合理的预应力筋布置方案,为体外预应力自复位结构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参考。
代桂霞鲁亮徐颖超
关键词:有限元分析动力响应构件内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