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邹玉红

作品数:6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乌鲁木齐市第四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护理
  • 3篇护理干预
  • 3篇干预
  • 1篇心理
  • 1篇心理护理
  • 1篇心理护理干预
  • 1篇药物治疗
  • 1篇社区护理
  • 1篇生活质量
  • 1篇失眠
  • 1篇失眠症
  • 1篇失眠症患者
  • 1篇首发
  • 1篇首发精神分裂...
  • 1篇首发精神分裂...
  • 1篇睡眠
  • 1篇提高生活质量
  • 1篇器质性
  • 1篇躯体
  • 1篇躯体疾病

机构

  • 5篇乌鲁木齐市第...

作者

  • 5篇邹玉红
  • 3篇徐叶萍
  • 1篇陈晓梅
  • 1篇于莲芝
  • 1篇杨歆

传媒

  • 2篇西藏医药
  • 2篇国际护理学杂...
  • 1篇中国科技期刊...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针对性睡眠护理干预在非器质性失眠症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对非器质性失眠症患者实施针对性睡眠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非器质性失眠症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和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睡眠护理干预,护理4周后,采用PSQI量表评估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睡眠改善的总体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非器质性失眠症患者实施针对性睡眠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徐叶萍邹玉红
综合护理干预对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疗效的影响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 通过综合护理干预在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的应用,了解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的治疗方法相同.对照组予以精神科一般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两组的疗程均为6周.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2、4、6 周末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及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以评定疗效;治疗6周后,用HAMA减分率评定总体疗效.结果 治疗第2、4、6周末,两组患者的SA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第4、6周末,两组患者的HAM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6周末,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对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有良好的疗效,有利于减缓或消除患者的焦虑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徐叶萍邹玉红陈晓梅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焦虑提高生活质量
综合心理护理干预在强迫障碍患者中应用价值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研究综合心理护理干预在治疗强迫障碍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强迫障碍的患者68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应用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应用常规药物治疗联合综合心理护理干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在耶鲁布朗强迫障碍症状量表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方面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联合综合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可推广应用。
邹玉红徐叶萍
关键词:药物治疗
社区病房对精神疾病和躯体疾病的护理管理体会
2016年
目的,探讨社区病房对精神疾病合并躯体疾病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随机抽取 2014年7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78例精神疾病合并躯体疾病患者建立社区护理档案,并进行相应的行为干预、饮食指导等护理措施。结果,78例患者全部合并躯体疾病,以高血压为主(38.5%),其次为脑器质性疾病(23.1%)、心脏疾病(12.8%)、糖尿病(10.3%)、肺部疾病(7.7%)、骨折等外伤(7.7%)、慢性肾病(5.1%)及其它如癫痫等(3.8%)。初期病人大多无自制力,60%的病人有暴力行为危险,生活能力存在缺陷。对患者进行精心护理后,病情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精神疾病在临床伴发躯体疾病较为常见,积极有效地社区护理工作可以提高精神病人合并躯体疾病的治疗效果,值得广泛应用。
杨歆邹玉红
关键词:精神疾病躯体疾病社区护理
心理护理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的影响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干预对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的影响情况。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心理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在护理干预后暴力行为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出院时BP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护理干预后焦虑抑郁、思维障碍以及敌对猜疑的BPRS因子分数显著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有效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暴力行为发生次数,值得临床推广。
邹玉红于莲芝
关键词:心理护理首发精神分裂症暴力行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