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宏宇

作品数:5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佳木斯医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血小板
  • 3篇血小板聚集
  • 2篇血小板聚集性
  • 2篇血液流变
  • 2篇血液流变性
  • 2篇体外
  • 2篇体外反搏
  • 2篇聚集性
  • 1篇丹参
  • 1篇心肌
  • 1篇心肌梗塞
  • 1篇心肌梗塞后
  • 1篇心律
  • 1篇心律平
  • 1篇心律平治疗
  • 1篇心律失常
  • 1篇心脏
  • 1篇心脏病
  • 1篇心脏病人
  • 1篇血清

机构

  • 5篇佳木斯医学院

作者

  • 5篇李莉
  • 5篇杨宏宇
  • 2篇魏晓东
  • 1篇丁淑兰
  • 1篇陆春风
  • 1篇刘中柱
  • 1篇高山

传媒

  • 1篇微循环学杂志
  • 1篇黑龙江医药科...
  • 1篇山西临床医药
  • 1篇佳木斯医学院...

年份

  • 1篇2009
  • 1篇1997
  • 2篇1995
  • 1篇198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缺血性心脏病人红细胞磷脂和血清脂质过氧化物含量变化及丹参对其影响被引量:1
1995年
观察了30例CHD患者细胞膜磷脂和血清LPO含量变化及丹参治疗前后改变。结果表明,CHD组红细胞磷脂中SM、PS、PE和LL含量.SM/PC和PS/PC比值明显升高,血清LPO水平亦显著增高,PC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丹参治疗后PC显著升高,其它各指标则显著降低。提示:CHD发病与脂质过氧化损伤造成细胞膜磷脂构成异常和比例失衡有关,丹参具有降低脂质过氧化反应,改善红细胞膜磷脂成分异常,调整其比例失衡作用,对红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李莉马超英杨宏宇
关键词:缺血性心脏病脂质过氧化物丹参
体外反搏对血液流变性和血小板聚集性的影响
李莉魏晓东杨宏宇
心律平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后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1997年
选择急性心肌梗塞后(1~9)天出现快速型心律失常应用利多卡因无效的患者共55例,应用国产心律平静脉注射继之口服用药维持,观察其抗心律失常疗效。结果显示总有效率为84%,显效58%,有效26%。前壁及下后壁心肌梗塞所致心律失常疗效最佳(总有效率90%),前下壁及右室壁梗塞次之(80%),下壁心肌梗塞较差(64%)。表明国产心律平为可供选择治疗心肌梗塞后心律失常的有效药物之一。
高山李莉刘中柱杨宏宇陆春风
关键词:心律平心肌梗塞心律失常药物疗法
体外反搏对血液流变性和血小板聚集性的影响被引量:3
1995年
观察40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体外反搏前后血液流变性和血小板聚集性变化。结果表明,反搏后全血比及还原比粘度、血浆粘度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5~0.01)。反搏治疗后,1~5min血小板聚集率、最大聚集率和最大聚集速度较反搏前均明显降低(P<0.05~0.01),而5min解聚率则明显增加(P<0.05)。提示体外反搏治疗不仅影响血液动力学,而且明显降低血液粘度,对血小板聚集功能有明显抑制作用。
李莉魏晓东杨宏宇
关键词:体外反搏血液流变学血小板聚集
蛇毒抗栓酶对四种诱导剂诱导血小板聚集作用影响的实验研究
1989年
血小板是一种结构复杂并具有多种功能的细胞,它的粘附、聚集和释放功能是其完成止血、凝血等生理功能的生物学基础。在血栓的形成和发展中血小板起着重要的作用。血管内皮损伤后,暴露内皮下胶原组织能诱导血小板粘附和聚集,并释放出ADP、肾上腺素和5—HT等活性物质,这些活性物质可进一步促使血小板的活化,构成了血小板血栓形成的前提。所以抗血小板的药物已经引起了医学工作者的广泛重视。蛇毒抗栓酶(Svate)作为抗凝溶栓制剂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但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报道很少,且结果不一致。本实验观察了不同浓度Svate对四种诱导剂致聚作用的影响。
李莉丁淑兰杨宏宇于淑香
关键词:血小板蛇毒抗栓酶诱导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