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贵
- 作品数:8 被引量:21H指数:3
- 供职机构:大连医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掌骨和跖骨的滋养孔被引量:1
- 1984年
- 掌骨和跖骨也属长骨,它们的滋养动脉分布与四肢其他长骨有相似的规律。研究掌、跖骨滋养孔可作为长骨滋养孔方向形成研究的对照和积累国人的体质资料。作者在1980年已发表摘要的基础上[1,2],作了重新调查和补充。国外有Singh(59′,′60)[3,4]和Patake等(′77)[5]做过研究.
- 李名扬王文贵
- 关键词:掌骨内侧面长骨掌指骨滋养孔滋养动脉
- 人脑三叉神经中脑核的发育及其联系的再观察被引量:1
- 1965年
- 本文用不同年龄的人胚、胎儿、儿童及成人的脑干(连同部分小脑),作Cajal 1法镀银和硫堇染色的连续冠状、矢状和地平切面,观察三叉神经中脑核的分化、发育过程及其联系。三叉神经中脑核和根于坐高12.4—14毫米时出现于后脑内,自三叉神经入脑平面延至菱脑峡,顺界沟外侧伸延,沿途有少量细胞团簇。坐高56毫米时,中脑根及细胞已延至中脑上丘头端平面,经历菱脑时,并有纤维伸入小脑基部。此后的发育主要是细胞形态的变迁,胚胎时期的多极细胞渐渐转化为成长时的单极细胞,而且在同一发育时期,中脑核头段的细胞分化、发育较其后段的为晚。本文除证实前人所说中脑核和根与眼球外在肌的神经、面神经以及小脑有联系外,还发现中脑核细胞散在于后连合、后连合核和中介核内,并就此讨论了它的机能意义。
- 唐竹吾王文贵
- 关键词:中脑脑桥桥脑三叉神经人脑
- 上腹部脏器血液供应的临床应用解剖学研究
- 张书琴张万盛靳仕信王文贵刘朝
- 该项研究包括六方面内容,其研究结果有:对门静脉的组成类型、组成部位与胰腺的关系、门静脉角、门静脉的长度、粗细及门静脉属支的起始和终止、行程及分布进行了系统观察与测绘;对人胃、肠、肝、胆囊的正常血液供应及常见的变异情况进行...
- 关键词:
- 关键词:血液流动急腹症门静脉
- 家兔红核脊髓束在红核内躯体定位被引量:3
- 1980年
- 用健康幼小家兔17只作为实验材料,体重520~720克,生后38~48天,在脊髓不同平面(颈、胸、腰)作半横切或部分半横切,喂养7~14日后杀死,取脑干和手术部脊髓,制连续横切片,厚15微米,硫堇染色。观察红核内的溃变细胞,分析细胞溃变的结果表明:红核脊髓束大部分是交叉性的,只有少量至颈髓的纤维不交叉。交叉性的红核脊髓束在红核的起始有躯体定位。即此束的颈髓投射起自对侧红核的背侧部;胸髓投射起自核尾侧段5/6的腹侧部;腰髓投射起自核尾侧段1/3的中腹部。此外,本实验还证实:不仅红核大型细胞,其它中、小型细胞也发纤维构成红核脊髓束,它可到达腰髓平面。
- 唐竹吾王文贵
- 关键词:交叉性溃变细胞躯体家兔
- 胎儿股骨滋养管方向的形成被引量:1
- 1984年
- 用X线摄片结合解剖方法研究了自三个月至出生前共40例胎儿80根股骨的滋养动脉。胎儿的滋养动脉相对较粗,数量显著较成人的多,有两支以上的占86.25%。其中上滋养动脉行向下,穿过骨质形成下行的滋养管,进入髓腔后再转折向上,分布到股骨的上端;下滋养动脉与之相反,形成上行的滋养管,入髓腔后转而向下,分布于股骨的下端。滋养孔在股骨纵向上的分布(孔指数)与成人极为近似,这说明股骨滋养孔的相对位置从胎儿直到成年是保持恒定的。我们未能证实胎儿滋养动脉都呈直角进入骨干。作者认为,骨膜学说、肌肉学说或血管学说都以滋养动脉最初呈直角进入骨干为前提可能还缺少足够的根据。股骨滋养孔最初就是两向的,成人股骨异向的滋养孔是胚胎时期上滋养动脉的残留。作者推测胚胎时期的上滋养动脉可能有一部分在生后退化、消失,而另一部分可能在生后发生了方向的转变,由下行而转为上行。
- 李名扬王文贵靳仕信
- 关键词:股骨滋养孔滋养动脉胎儿
- 上肢神经之肌支的测量及其分布被引量:8
- 1963年
- 一、序言上肢的主要神经(桡神经、正中神经和肌皮神经)的肌支测量,前人Linell^([1]),Feintein,Highet,Hughes和Ray^([4-6])诸氏都先后作过,最早的要算Linell(1921)氏,但他仅测量某一肌支自发出点至肌肉之间的垂直距离,因而不能确知肌支纤维的真实长度,因为大多数肌支并非沿上肢某一水平垂直至肌肉的。此外,Linell也曾未注意到某一肌肉的若干肌支(多肌支的)源出处之间的距离的意义,因为这些肌支中的第一支并不是至某一肌的最短的一支。
- 唐竹吾孙廷魁张书琴刘朝宝王文贵
- 关键词:肌支肌皮指浅屈肌拇长屈肌
- 胎儿和新生儿左右颞平面不对称性的定量分析和动态学观察
- 1988年
- 本文对157例胎儿和新生儿脑的颞平面进行了定量分析和动态学观察。1.82%的胎儿脑和76%的新生儿脑的左侧颞平面大干右侧;2.各胎龄组的胎儿脑和新生儿脑的左侧颞平面的平均值明显大于右侧;3.最早出现颞平面的胎龄是胚胎6个月;4.各胎龄组中左侧颞平面的出现率大于右侧;5.随着胚胎发育,颞平面的右/左比率增大。上述结果表明,颞平面的左右不对称在颞平面出现时就存在,而且随着胚胎发育而变化。
- 潘始军靳仕信张万盛王文贵
- 关键词:胎儿新生儿
- 下肢神经之肌支的测量及其分布被引量:7
- 1963年
- 一、序言关于坐骨神经的测量和分布,有Feintein,Highet,Seddon,Medawar和Smith(1943)^([3]);及Sunderland和Hughes(1946)^([7])等人的专文报告,但他们测量时所采用的定点不同,因而所得的结果也不一致。但关于股神经的肌支的测量,还未见到报告。本人曾报告过上肢神经的肌支^([4]),兹就下肢神经包括股神经进行测量报告如下。
- 唐竹吾孙廷魁张书琴刘朝宝王文贵
- 关键词:肌支股二头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