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文
- 作品数:9 被引量:33H指数:3
-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浦东新区卫生系统优秀青年医学人才培养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个性化定制股骨截骨导板在单髁置换中精确性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 探讨个性化定制股骨截骨导板在股骨标本单髁置换(UKA)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准确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性依据.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2月选取复旦大学医学院解剖教研室成人股骨标本40根,男性22根、女性18根,年龄35~78岁,身高152~178 cm.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导板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导板组采用个性化定制股骨截骨导板辅助UKA手术,术前采用薄层CT扫描对股骨进行医学图像数据采集,然后利用3D反求技术进行导航模板的设计,再采用3D打印技术制造个性化定制股骨截骨导板,并进行UKA术.对照组在UKA术中采用传统定位截骨.手术均由同一组医疗小组完成.评估两组标本的股骨侧手术截骨时间,并采用影像学评价下股骨假体力线和假体位置.结果 导板组术中导板与股骨髁骨性解剖结构贴合紧密,无明显移动.导板组与对照组手术截骨时间分别为(3.31±0.56)min和(4.45±0.74)min(t=-5.500,P〈0.01),股骨假体内/外翻角度分别为1.31° ±0.86°和2.84° ±1.58°(t=-3.789,P〈0.01),股骨假体后倾角度分别为8.84° ±0.60°和6.25° ±1.96°(t=5.661,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导板组的股骨假体内/外翻角及后倾角更接近0°和10°,并且离散度小.结论 个性化定制股骨截骨导板用于UKA术能提高股骨假体冠状位和矢状位力线的精确性,缩短手术时间.
- 蔡俊丰马敏曾文罗树林袁锋周炜杨硕王瀚尹峰
- 关键词:单髁置换
- 泰隆假体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期疗效分析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分析泰隆假体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中期疗效。方法选择40例(共40膝)需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按术中安装假体不同分为2组:观察组20例应用单半径假体(泰隆假体)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20例应用多半径假体(NexGen假体)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2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引流量,并于术后6周、3个月、6个月及1~6年进行随访,观察2组直腿抬高时间、自由坐-立时间、KSS膝关节评分及膝关节X线表现。结果2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感染、深静脉血栓、假体松动及假体周围骨折等并发症发生;观察组完成随访18例,对照组19例,随访时间4~6年,平均5.2年。2组出血量及引流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直腿抬高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05),2组术后KSS膝关节评分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结论泰隆假体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抗阻伸膝功能较好,中期效果与多半径假体相当。
- 罗树林马敏蔡俊丰曾文尹峰
- 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期疗效
- 股内肌下入路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早期疗效
- 2018年
- 目的探讨股内肌下入路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的早期疗效。方法将30例(共30膝)初次行TKA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15例采用股内肌下入路,B组15例采用传统内侧髌旁入路。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及主动直腿抬高运动时间、术前术后HSS评分;术后随访4~12个月,观察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0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8.2个月。2组术后均无感染、静脉血栓,术后X线无假体力线不良,均获得准确的力线对位。2组手术时间、术前术后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引流量、主动直腿抬高运动时间均较B组显著减少(P<0.05),2组术后HS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结论股内肌下入路行初次TKA对伸膝装置干扰小,早期股四头肌肌力恢复快。
- 罗树林马敏蔡俊丰曾文尹峰
- 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术早期疗效
- 单半径假体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伸膝装置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探讨单半径全膝关节假体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对患者伸膝装置功能改善的影响以及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关节外科2012年6月—2015年1月收治的60例中、重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女50例、男10例,年龄53~79岁。60例患者均行TKA治疗,其中使用单半径假体(Triathlon假体)30例(30膝)为观察组,使用多半径假体(Nexgen假体)30例为对照组。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3个月通髁线至髌骨中心距离的增加值,评估伸膝装置功能;在术后6周、3个月、6个月、1年、2年,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AKSS)和膝关节伸直后段(屈曲前段)疼痛发生率,评价手术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随访3~5(4.2±1.2)年,均无感染、深静脉血栓、假体松动及假体周围骨折等并发症发生。观察组术后3个月通髁线至髌骨中心距离较术前增加(3.30±4.08)mm、对照组增加(1.58±2.64)mm,术后6周、3个月、6个月、1年、2年各时间点观察组AK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膝关节伸直后段(屈曲前段)膝前痛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有下降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单半径膝关节假体TKA治疗中、重度骨关节炎近期临床疗效可靠,术后伸膝装置功能改善,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 罗树林马敏蔡俊丰曾文尹峰
- 关键词:伸膝装置
- 术前MRI辅助TKA术中混合药物精准镇痛效果观察
- 2018年
-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TKA)术中根据术前MRI结果在关节腔周围注射混合药物镇痛的效果。方法纳入自2017-01—2017-10完成的50例单侧TKA,观察组25例术中根据术前膝关节MRI检查确定的炎症区域注射混合镇痛药物,而对照组25例常规关节腔周围全覆盖注射混合镇痛药物。结果观察组术后1 d疼痛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3 d疼痛VAS评分、出院时膝关节活动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0例均获得6周以上随访,无关节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早期假体松动、下肢力线不良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术前MRI检查确定炎症区域辅助TKA术中关节腔周围注射混合药物精确镇痛的效果更佳。
- 罗树林刘铮蔡俊丰马敏曾文尹峰
- 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术核磁共振成像
- 单髁关节置换中股骨髓内定位杆插入点的解剖学研究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应用数字技术模拟单髁术中定位过程找出国人股骨侧髓内定位杆的插入点,并进行尸体标本实验证实可行性和准确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性依据。方法成人股骨标本60根,来源于复旦大学医学院,随机分成两组进行单髁置换术,数字组30根,对照组30根。数字组模拟单髁术中定位过程通过三维反求技术,找出股骨侧髓内定位杆的插入点,进行股骨侧定位截骨。对照组采用牛津微创置换(MP)操作手册推荐的方法找到插入点,即股骨钻孔位置必须在股骨前缘前方1 cm处,且紧贴股骨髁间窝内壁内侧,进行股骨侧定位截骨。测量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股骨假体内外翻角(FCVA),胫骨假体后倾角(FCPSA)。测量统计数字组的插入点与股骨髁最高点水平线的距离来确定国人单髁置换中股骨侧髓内钉定位杆的插入点的理想位置。使用软件SPSS 19.0对两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定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数字组和对照组术后的FCVA分别为(1.9±1.1)°和(2.5±1.4)°(t=-2.115,P<0.05),FCPSA分别为(8.4±0.7)°和(6.8±2.0)°(t=4.414,P<0.01),两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数字组的FCVA及FCPSA更接近0°和10°,并且离散度小,更加精准。插入点的理想位置应在髁间窝最高点与髁间窝内侧缘中间距髁间窝水平线前方1.46 cm左右的位置。结论应用数字化技术找出股骨髓内定位杆插入点进行膝关节单髁置换可以获得更为精确稳定的股骨假体力线。
- 蔡俊丰马敏罗树林曾文袁锋潘张翼王瀚尹峰
- 关键词:外科手术计算机辅助设计
- 关节镜下360°松解治疗原发性冻结肩被引量:18
- 2016年
-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360°松解治疗原发性冻结肩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上海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就诊的原发性冻结肩患者86例,其中男性36例,女性50例,平均年龄(60.5±8.0)岁(45~78岁),核磁共振均未见肩袖、盂唇等肩关节损伤。经过正规保守治疗6个月以上无效。86例患者均在关节镜下行360°松解,所有患者于治疗前后采用 Constant 肩关节功能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切口均Ⅰ期愈合,无相关并发症发生。86例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6.6±6.7)个月(24~48个月)。术后12个月 Constant 肩关节功能评分为(92.7±2.7)分,与术前(55.9±5.5)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60.522,P 〈0.01)。术后12个月肩关节疼痛 VAS 评分为(0.4±0.7)分,与术前(8.3±1.1)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58.928,P 〈0.01)。术后未出现继发性肩关节不稳。结论关节镜下360°松解术治疗冻结肩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该疗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安全、可靠等优点。
- 袁锋蔡俊丰马敏罗树林周炜卢亮宇潘张毅曾文尹峰
- 关键词:关节镜松解原发性冻结肩
- 3D打印技术在膝前交叉韧带重建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对关节镜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的辅助价值。方法:对2017年12月-2018年5月收治的15例因运动损伤导致前交叉韧带断裂且需进行韧带重建的患者,术前进行膝关节CT扫描,Mimcs图像处理,通过3D打印膝关节模型,进行模型上股骨骨隧道定位,并进行预手术,测量隧道长度,术前及术后6个月进行膝关节Lysholm评分以评估膝关节功能。结果:通过3D打印模型预手术,均较准确地定位了前交叉韧带股骨止点,预手术测量股骨骨隧道平均长度为(43.2±2.13) mm,术中测量(43.7±1.75) mm,术后再次CT测量骨隧道长度为(42.4±3.25) mm,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前Lysholm评分(46.2±5.73)分,术后Lysholm评分(88.4±6.25)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3D打印模型预手术可以辅助关节镜术中较快速、准确地定位前交叉韧带股骨止点,模型与实体骨隧道契合度高,术后疗效优良。
- 罗树林黄雨亭戴工华马敏蔡俊丰曾文尹峰
- 关键词:膝关节镜前交叉韧带3D打印CT
- 数字化技术在控制膝关节单髁置换股骨假体力线精确性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基于数字技术模拟单髁术中定位过程找出股骨侧髓内定位杆的插入点来指导单髁关节置换(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股骨侧截骨的准确性。方法 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拟行初次单髁关节置换术的50例患者采用数字技术模拟单髁术中定位过程找出股骨侧髓内定位杆的插入点进行股骨侧定位截骨,然后进行UKA手术(数字组)。随机选取2014年2月2015年12月前使用传统截骨方法进行UKA手术的50例(对照组)做对比。测量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股骨假体内外翻角(FCVA),股骨假体后倾角(FCPSA)。结果数字组和对照组术后的股骨假体内外翻角度分别为(2.05±1.06)°和(2.62±1.36)°,股骨假体后倾角度分别为(8.62±0.73)°和(6.13±1.97)°,两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52,P=0.021;t=8.393,P=0.000),而数字组的股骨假体内外翻角及后倾角更接近0°和10°,并且离散度小,更加精准。结论应用数字化技术找出髓内定位杆的插入点进行定位截骨方法能提高单髁置换术股骨假体定位的准确性和临床效果。
- 蔡俊丰马敏罗树林曾文魏延辉尹峰
- 关键词:关节成形术单髁置换外科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