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芳
- 作品数:14 被引量:35H指数:3
- 供职机构: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序贯床上运动对老年急症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康复进程的影响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研究序贯床上运动对老年急症重症监护病房(EICU)患者康复进程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老年EICU患者,使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进行EICU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序贯床上运动。记录两组机械通气时间、镇静剂使用时间、镇痛剂使用时间、在EICU时间、住院时间;记录住院前、入EICU时、出EICU时Barthel指数、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MRC)肌力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并记录住院期间两组谵妄发生率和持续时间。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镇静剂使用时间、在EICU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入院前相比,入EICU时,两组Barthel指数和MRC肌力评分均有所降低;与入EICU时相比,出EICU时,两组Barthel指数和MRC肌力评分均有所提升,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Barthel指数和MRC肌力评分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EICU时,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PSQI评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谵妄发生率较低、持续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EICU患者的康复干预中使用序贯床上运动,可以减少患者机械通气时间、镇静剂使用时间、EICU停留时间,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自理能力和睡眠质量,可降低谵妄发生率、减少谵妄持续时间。
- 陆金珠王晓彦邵芳孙文娟龚佳妮
- 关键词:老年康复进程
- 责任制分层管理对急诊观察室护理效率及护理纠纷的改善作用分析被引量:10
- 2016年
- 目的探讨责任制分层管理对急诊观察室护理效率及护理纠纷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3年11月急诊观察室实施责任制分层管理前70例患者为对照组,2013年12月—2014年5月急诊观察室实施责任制分层管理后70例患者为观察组。观察2组护理质量、护理差错率和纠纷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入院评估准确率、护理措施落实良好率、基础护理落实良好率、危重患者护理落实良好率、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生活护理落实良好率、护理病历合格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差错发生率和纠纷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责任制分层管理能提高急症观察室护理效率,降低护理差错发生,促进医护关系和谐。
- 邵芳徐焕畅陈安琪
- 关键词:护理效率护理纠纷急诊
- 静默疗法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疾病进展恐惧和心理健康的影响被引量:13
- 2021年
- 目的探讨静默疗法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疾病进展恐惧和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将江南大学附属医院12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AMI患者按照入组时间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2018年6—11月收治的AMI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2019年1—5月收治的AMI患者60例作为试验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为期4周的静默疗法。干预前和干预后,采用疾病进展恐惧简化量表(FoP-Q-SF)和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2组患者疾病进展恐惧程度和心理健康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试验组FoP-Q-SF中生理健康、社会家庭功能维度得分和总分分别为(12.78±3.47)、(10.45±2.44)、(23.24±4.2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33±2.72)、(11.59±2.82)、(25.91±3.8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623、2.277、3.499,P<0.05);试验组SCL-90中躯体化、强迫、焦虑、抑郁因子得分及总分分别为(1.26±0.19)、(1.42±0.23)、(1.19±0.28)、(1.20±0.16)、(121.81±9.59)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3±0.25)、(1.68±0.37)、(1.82±0.41)、(1.71±0.33)、(145.85±9.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4.580~13.659,P<0.001)。结论静默疗法可有效降低AMI患者疾病进展恐惧程度,改善其心理健康程度。
- 沈翌卉王慧虹邵芳张治萍刘敏周苔花
- 关键词:静默疗法急性心肌梗死心理健康
- 一种药物自动震荡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药物自动震荡装置,包括安装架、支撑板和震荡罐,所述支撑板固定安装在安装架的顶部,所述支撑板的端面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内壁通过支撑板固定安装有承接转动槽,所述震荡罐固定安装在承接转动槽内部,所述震荡罐的...
- 李苏静邵芳翟飞飞陈安琪
- 文献传递
- 关键环节流程改造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急诊救护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关键环节流程改造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急诊救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122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急诊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关键环节流程改造,比较两组急救时间指标情况、护理缺陷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心脏彩超结果。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病人确诊时间、溶栓时间、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时间以及门球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病种知识缺陷、处理流程缺陷与项目记录遗漏等护理缺陷发生率及出现休克、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心脏彩超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关键环节流程改造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急诊救护中,可有效改善其急救时间指标情况,降低临床护理缺陷发生率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心功能的改善。
- 陆金珠王晓彦邵芳龚佳妮姚雪莲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救护护理缺陷并发症护理
- 网络微信平台胸痛急诊护理流程在急诊STEMI病人抢救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分析基于网络微信平台的胸痛急诊护理流程对急诊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病人急诊抢救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急诊收治的60例STEMI病人作为研究组,实施基于网络微信平台的胸痛急诊抢救护理流程;抽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急诊收治的60例STEMI病人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急诊抢救护理流程。记录两组病人抢救时间及抢救成功率,并调查统计两组护患矛盾、医患纠纷发生情况、病人及家属就诊满意度、救治流程运行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STEMI病人就诊至预检分诊所用时间、就诊至首份心电图报告所用时间、就诊至开放静脉通路所用时间、就诊至门-球囊扩张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抢救成功率高达100.00%,优于对照组(90.00%);抢救过程中护患矛盾、医患纠纷发生率(3.33%、1.67%)低于对照组(13.33%、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病人对就诊等候时间、医护人员就诊流程指导以及服务态度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网络微信平台的胸痛急诊护理流程可简化急诊STEMI救治流程,缩短急诊救治时间,为病人生命安全提供有效保障,同时有助于提升急诊护理服务整体质量。
- 邵芳龚佳妮陈安琪陆金珠徐娴姚雪莲
- 关键词:胸痛急诊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抢救
- 头脑风暴法在急危重症护理学实验课中的应用
- 2014年
- 通过将头脑风暴法引入到急危重症护理学实验课的教学中,能够对课堂知识进行有效复习、记忆知识印象深刻,同时对实验操作有指导性,提高了应对急救场景中快速反应能力,使所学理论与实践能更加紧密地结合.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型转变为主动参与型;有利于护理本科生综合素质和核心能力的提高.
- 过瑛瑛邵芳
- 关键词:头脑风暴法急危重症护理实验课
- 专科护士全程引导护理模式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抢救效果及预后情况的影响
- 2023年
- 目的探讨分析专科护士全程引导护理模式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抢救效果及预后情况的影响。方法将江南大学附属医院2018年8月至2021年8月间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抽取120例作为研究对象,2020年3月前收治的患者按照常规流程进行救治与护理;2020年3月后收治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组,按照专科护士全程引导护理模式进行救治。比较两组患者入院至静脉溶栓时间(DNT)、静脉溶栓再通情况、溶栓后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DNT短于对照组(t=7.329,P<0.05),DNT≤60 min例数多于对照组(χ2=4.324,P<0.05);患者静脉溶栓再通率(21.67%)高于对照组(8.33%)(χ2=4.183,P<0.05);研究组患者溶栓后并发症总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15.00%)(χ2=4.904,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巴氏指数(BI)均升高,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均降低,研究组患者BI高于对照组,m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专科护士全程引导护理模式可有效缩短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至静脉溶栓时间,提高静脉溶栓再通率,降低溶栓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邵芳沈翌卉卞雯邹丽婷胡怡倩陆金珠韩冬
- 关键词:专科护士脑卒中抢救效果静脉溶栓预后
- 一种具有肛门撑开功能的灌肠装置
-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辅助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肛门撑开功能的灌肠装置,包括针筒、设置在针筒内的活塞杆以及固设在针筒另一端的注射口,还包括肛门支撑组件和助推装置和遥控器,所述肛门支撑组件主要包括设置在注射口靠近针筒一...
- 邵芳张治萍孙文娟张华敏刘敏
- 文献传递
- 严重创伤后脓毒症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及其亚群改变被引量:5
- 2022年
-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后脓毒症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Tregs)、树突状细胞(DCs)及其亚群改变。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因严重创伤入院接受治疗患者,按照1∶1比例随机选取创伤后发生脓毒症以及未发生脓毒症患者各60例分别纳入研究组和对照组。通过电子病历查找并收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II评估研究组患者脓毒症病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轻度脓毒症组、中度脓毒症组以及重度脓毒症组;根据患者在院预后情况,将研究组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将抗凝血制备为外周血单个核淋巴细胞(PBMCs)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regs、总DCs、mDCs以及pDCs水平。结果研究组外周血Tregs、总DCs、mDCs、pDCs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轻度脓毒症组、中度脓毒症组和重度脓毒症组外周血中Tregs、总DCs、mDCs、pDCs水平整体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外周血中Tregs、总DCs、mDCs、pDCs水平均高于存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Tregs、总DCs、mDCs、pDCs水平对严重外伤并发脓毒症预测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3、0.766、0.725、0.708,当指标联合时曲线下面积为0.819,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reg以及DCs参与了严重创伤后脓毒症发病以及病情进展导致患者死亡进程,其深入机制还需后续研究进一步探讨。
- 邵芳沈翌卉卞雯陆金珠龚佳妮陈安琪
- 关键词:严重创伤脓毒症树突状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