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松林
- 作品数:7 被引量:29H指数:3
- 供职机构: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不同治疗方案对蛇咬伤后患肢肿胀的临床疗效比较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观察不同治疗方案对蛇咬伤后患肢肿胀的疗效,为临床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毒蛇咬伤后患肢肿胀的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A组(常规治疗组),B组(常规治疗+活动患肢),C组(常规治疗+活动患肢+患肢行小切口),D组(常规治疗+活动患肢+患肢行大切口),每组30例。比较4组患者患肢疼痛程度、肿胀消退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情况。结果①A、B、C、D 4组患肢疼痛程度评分分别为(3.26±0.44)分、(4.58±0.48)分、(6.44±0.32)分、(8.15±0.28)分;A组患肢疼痛最轻,D组最重。②4组患肢肿胀消退时间分别为(11.32±1.22)d、(7.42±0.92)d、(5.00±0.74)d、(3.44±0.52)d;D组肿胀消退最快,A组肿胀消退最慢。③4组住院时间分别为(11.46±1.07)d、(7.48±0.85)d、(14.32±1.69)d、(21.69±2.65)d,住院费用分别为(0.88±0.10)万元、(0.60±0.07)万元、(1.41±0.16)万元、(3.25±0.37)万元,B组住院时间最短且住院费用最低。结论常规治疗联合活动患肢,对蛇咬伤后非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患肢肿胀治疗可能是最佳治疗方案。
- 牟天易曹小平阳雪梅李志恒尹松林
- 关键词:蛇咬伤肢体肿胀
-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联合淋巴结清扫术治疗高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2
- 2016年
- 目的:研究全胸腔镜肺叶切除联合淋巴结清扫术治疗高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我院2009年2月到2013年2月接受全胸腔镜肺叶切除联合淋巴结清扫术治疗的老年NSCLC患者的临床病历,记录患者的基本资料及相关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输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胸管放置时间、胸液总量、止痛药使用次数、术后并发症、清除淋巴结情况),随访两年,了解其生存情况。结果:≥70岁患者30例(高龄组),<70岁患者78例(非高龄组),两组患者年龄及术前肺功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性别、病理类型、病理分期和基础疾病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相关手术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龄患者与非高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30.5月vs36月)、1年生存率(96.9%vs98.1%),2年生存率(75.2%vs80.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NSCLC患者与非高龄者的手术指标及两年预后大致相同,因此采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联合淋巴结清扫术治疗高龄非小细胞癌患者并不会增加手术风险。
- 马幸生钟钏尹松林郭孟刚冯麓洁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淋巴结清扫术高龄
- 肉眼血红蛋白尿对黄蜂蛰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预测意义被引量:8
- 2019年
- 目的 探究黄蜂蜇伤后患者肉眼血红蛋白尿与病情严重程度及病死率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2015年9月至2017年12月156例黄蜂蜇伤住院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住院期间有无肉眼血红蛋白尿分为肉眼血红蛋白尿组与非肉眼血红蛋白尿组,比较两组之间的临床参数包括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血小板计数(PL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胆红素(TBil),肌钙蛋白Ⅰ(cTnⅠ)、肌酸激酶(CK-MB)及血尿素(Urea)、血肌酐(Crea)、住院时间及病死率的差异.结果 急性黄蜂蛰伤后肉眼血红蛋白尿患者比非肉眼血红蛋白尿患者临床指标明显异常,住院时间明显延长,且有更高的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结论 肉眼血红蛋白尿可作为预测黄蜂蛰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病死率的简单指标之一.
- 牟天易简华刚麦超阳雪梅李志恒尹松林
- 关键词:血红蛋白尿蜂蛰伤
- 三尖杉提取物对脓毒症小鼠T细胞行为及免疫的影响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研究三尖杉提取物对脓毒症小鼠T细胞行为及免疫的影响。方法 SPF级雄性BALB/c小鼠40只,其中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30只建立脓毒症模型,建模成功后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三尖杉提取物组,阳性对照组使用血必净干预,三尖杉提取物组使用三尖杉酯碱干预,正常对照组与模型组腹腔注射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对四组小鼠T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变化进行检测,观察小鼠病理组织变化,测定小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皮质醇含量、胸腺指数、中性粒细胞(PMN)吞噬功能、白细胞移行抑制指数。结果三尖杉提取物组小鼠T细胞CD25、CD69、CD71表达、T细胞增殖率、TNF-α、白细胞移行抑制指数(MII)低于阳性对照组,皮质醇含量、PMN吞噬率、胸腺指数高于阳性对照组(P<0.05)。三尖杉提取物组S、G2/M期T细胞低于阳性对照组(P<0.05)。结论三尖杉提取物通过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抑制T细胞的活化和增殖,改善机体免疫功能。
- 牟天易阳雪梅麦超尹松林曾勇
- 关键词:脓毒症免疫调节
- 血氨、血乳酸、β_(2)-微球蛋白在急诊感染致脓毒症患者预后预测中的价值分析
- 2022年
- 目的分析血氨、血清乳酸(LAC)、血清β_(2)-微球蛋白(β_(2)-MG)在急诊感染致脓毒症患者预后预测中的价值,为临床诊断和治疗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EICU收治的90例感染致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确诊后28 d内存活情况,根据其预后将其分为死亡组(21例)和存活组(69例)。对2组患者的基础资料和确诊当日的实验室指标进行比较,分析与患者预后相关的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相关指标预测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死亡组患者合并糖尿病、慢性肾病的比例及确诊当日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分别为42.86%(9/21)、47.62%(10/21)、(26.72±5.34),均高于存活组(P<0.05)。死亡组患者确诊当日的血氨、LAC、β_(2)-MG、降钙素原(PCT)水平分别为(115.56±38.17)μmol/L、(3.87±0.92)mmol/L、(6.91±1.32)mg/L、(3.96±0.66)μg/L,均高于存活组(P<0.05)。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确诊当日的APACHEⅡ评分、血氨、LAC、β_(2)-MG水平是急诊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APACHEⅡ评分、血氨、LAC、β_(2)-MG预测急诊脓毒症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ROC))分别为0.705、0.827、0.663、0.815(P<0.05),其中,血氨的AUC^(ROC)最高,在最佳界值下,β_(2)-MG的敏感度最高,LAC的特异度最高。结论血氨、血清LAC、血清β_(2)-MG等标志物对于早期预测急诊感染致脓毒症患者的预后均具有一定的辅助价值,临床医生应根据其各自优势灵活运用多种标志物以提高预测效率,达到改善患者预后的目的。
- 尹松林蒲蓉麦超牟天易
- 关键词:血氨乳酸脓毒症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