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瑛

作品数:6 被引量:41H指数:2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代谢
  • 1篇代谢紊乱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 1篇牙体
  • 1篇牙体缺损
  • 1篇脂代谢
  • 1篇脂代谢紊乱
  • 1篇受体
  • 1篇帕米膦酸
  • 1篇帕米膦酸二钠
  • 1篇嵌体
  • 1篇缺损
  • 1篇种植体
  • 1篇种植体周围炎
  • 1篇龈下
  • 1篇龈炎
  • 1篇微创
  • 1篇微创修复
  • 1篇维生素D受体

机构

  • 4篇广州医科大学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作者

  • 4篇吴瑛
  • 4篇于淼
  • 2篇田爱峰
  • 1篇江千舟
  • 1篇朱玉婷
  • 1篇张慧
  • 1篇徐妍
  • 1篇杨燕
  • 1篇黄江勇
  • 1篇刘江峰

传媒

  • 2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组织工程与重...
  • 1篇口腔疾病防治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16
  • 1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帕米膦酸二钠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成骨分化的影响
2014年
目的观察帕米膦酸二钠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以探索双磷酸盐导致骨组织损伤的机制。方法人骨髓MSC培养体系中加入不同浓度的帕米膦酸二钠,培养72 h后,MTT法测定490 nm光密度值,观察细胞增殖情况;培养1周后,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表面分子表达。体外诱导MSC成骨分化,体系中加入1μg/mL帕米膦酸二钠,1周后PCR法测定细胞Runx-2表达水平,2周后组织化学法测定细胞内碱性磷酸酶活性,以细胞总蛋白量为参照,观察MSC成骨分化的差异。结果 MTT结果显示,在0.1~10μg/mL浓度范围内,帕米膦酸二钠抑制人骨髓MSC增殖,作用呈浓度依赖性,最低作用浓度为1μg/mL,72 h OD490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流式细胞检测显示,帕米膦酸二钠处理后,细胞仍均一表达CD44和CD73,不表达CD31和CD45。PCR及细胞化学结果显示,帕米膦酸二钠无促进MSC成骨分化作用,也未提高成骨诱导体系促分化效果。结论帕米膦酸二钠可抑制MSC增殖,不促进其体外成骨能力,可能是长期使用双磷酸盐导致骨损伤的机制之一。
徐妍张慧刘江峰朱玉婷田爱峰范长斌黄江勇吴瑛于淼林凤燕赵爽陈晶砺毕晓云
关键词:帕米膦酸二钠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
CAD/CAM全瓷高嵌体微创修复根管治疗后牙体缺损的效果评价被引量:39
2016年
目的探讨CEREC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作(computer aided design and 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CAD/CAM)全瓷高嵌体微创修复根管治疗后的后牙牙体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6例大面积缺损的后牙,经过完善的根管治疗后,采用CEREC CAD/CAM全瓷高嵌体修复缺损牙冠,修复后即刻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术后即刻及1年后随访,均按照改良的美国公共卫生部(United States Public Health Service,USPHS)标准对修复体进行临床评价。结果患者满意度在91%以上。根据改良USPHS标准,术后即刻及1年后复查时修复体边缘适合性达到A级分别为92.1%和91.3%(c2=0.052,P=0.820),外形达A级前后两次均为97.6%,表面质地达到A级分别为95.2%和93.7%(c2=0.303,P=0.582),颜色匹配达到A级分别为80.2%和81.7%(c2=0.103,P=0.748)。仅出现1例瓷破裂。结论 CEREC CAD/CAM全瓷高嵌体修复后牙牙体缺损效果良好,远期效果有待观察。
于淼田爱峰吴瑛杨燕江千舟
关键词:CERECCAD/CAM高嵌体牙体缺损
脂代谢紊乱与种植体龈下菌群紊乱的相关性研究
2021年
研究脂代谢紊乱和种植体龈下菌群紊乱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40例伴脂代谢紊乱的患者和40例正常患者,每组中选取健康及患病种植牙为受试牙,并对健康及患病的种植牙龈下菌斑的样本进行采集,考察健康种植体及种植体周围炎龈下菌群组成的不同。结果 伴脂代谢紊乱组的种植体周围炎龈下福赛斯坦纳菌、牙龈卟啉单胞菌、中间普氏菌、齿垢密螺旋体菌群菌落计数显著高于其余三组(P<0.05);四种细菌在伴脂代谢紊乱组健康种植体龈下菌群的菌落计数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 通过了解伴脂代谢紊乱和正常健康情况下的种植体周围炎与健康种植体牙周中的微生物差异,更深入的探索种植体周围炎的致病因素,更好的指导临床早期预防和治疗种植体周围炎。
吴瑛于淼
关键词:脂代谢紊乱种植体周围炎
VDR-TaqI基因多态性与慢性龈炎相关性分析
2021年
探讨VDR-TaqI基因多态性及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中间普氏菌(Prevotella_intermedia,P.i.)与青少年慢性龈炎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广州市15岁慢性龈炎和牙龈健康者各200名,通过颊黏膜拭子法提取基因组DNA,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PCR-RFLP)检测其VDR-TaqI基因多态性,同时检测龈沟液内P.g.、P.i.的数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慢性龈炎组P.g.、P.i.的数量显著增加(p <0.01),VDR-TaqI基因型及其相应的等位基因均未发现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VDR-TaqI基因多态性可能与广州市青少年慢性龈炎易感性不相关。
于淼申玉芹曹洪飞刘芳岐吴瑛
关键词: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慢性龈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