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成
- 作品数:4 被引量:14H指数:2
-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肠道准备末次排便时间对结肠镜检查质量的影响
- 2024年
- 背景:结肠镜检查是诊断结直肠癌的金标准,而高质量的肠道准备是结肠镜检查的关键。目的:探讨结肠镜检查患者服完泻药后末次排便至检查开始的时间间隔对肠道准备和结肠镜检查质量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横断面研究。连续纳入江苏省5个研究中心2023年6月—2023年12月在门诊接受无痛结肠镜检查且符合标准的患者,根据末次排便至结肠镜检查开始的时间间隔分为A、B、C三组,时间间隔分别为≤2 h、2~5 h和≥5 h。主要结局指标为波士顿肠道准备量表(BBPS)评分,次要结局指标包括进镜时间、退镜时间、进镜距离和腺瘤/息肉检出率。结果:共298例接受无痛结肠镜检查的患者纳入研究。3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指数、腹围、疾病史、手术史等基线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C组BBPS总分依次降低,分别为8.27±0.58、8.21±0.53和8.05±0.37,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肠段分析显示3组间仅右半结肠清洁度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8±0.50、2.40±0.49和2.18±0.39, P<0.05)。3组进镜、退镜时间和进镜距离无明显差异,腺瘤检出率分别为45.2%、57.5%和35.4%,息肉检出率分别为53.4%、63.8%和43.1%,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末次排便至检查开始的时间间隔控制在5 h以内可获得较好的肠道准备质量和更高的腺瘤/息肉检出率。
- 陈栩槿周梁云周梁云许冰心张小雪纪璘杨成纪璘
- 关键词: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
- 结肠镜检查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其控制被引量:11
- 2019年
- 结肠癌是一类具有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疾病,通过结肠镜检查可以实现对结肠癌的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结肠癌的诊断率与结肠镜检查质量密切相关,而结肠镜检查质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就肠道准备、退镜时间、内镜技术、盲肠插管率和患者舒适度对结肠镜检查质量的影响及其控制作一综述,以期提高结肠镜对疾病的检出率。
- 吴瑞王骥季文雅杨成占强
- 关键词:结肠镜检查影响因素
- 医患共宣教在围结肠镜期的作用和研究现状
- 2024年
- 结肠镜检查可以早期发现并切除结直肠病变,是预防结直肠癌的关键手段。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可以提高结肠镜检查的依从性和参与度,改善肠道清洁度。高质量的肠道准备是开展结肠镜检查和提高结直肠病变检出率的重要保障。近年,学界提出宣教对象不应局限于患者,对内镜医师进行宣教在提高结肠镜检查质量中亦具有重要作用。围结肠镜期这一概念体现了“结肠镜检查前、检查中、检查后”这一连续过程。本文就医患共宣教在围结肠镜期的作用和研究现状作一综述,旨在提高医患双方对结肠镜检查的认识,进而提高结肠镜检查质量并规范其管理。
- 许冰心陈栩槿韦冰妮杨成
- 关键词:结肠镜检查
- 表浅型食管癌及上皮内瘤变的胃镜分型与胃镜活检及外科病理 差异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分析表浅型食管癌及上皮内瘤变的胃镜下分型表现与活检病理及手术病理的差异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胃镜下诊断为早期食管病变而活检病理为食管鳞癌或上皮内瘤变的120例手术患者的胃镜标本及手术标本,分析其胃镜下分型与活检病理及手术病理的差异的关系。结果:活检病理与术后病理间完全符合的占60.0%(72/120),加重的占37.5%(45/120),减轻的占2.5%(3/120)。表浅鳞癌组符合率90.5%,上皮内瘤变组26.3%,二者具显著差异(P<0.05)。而胃镜下1型符合率高(70.0%),3型最低(42.9%),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1、2、3型患者术后病理分析结果显示早期黏膜内及黏膜下浸润(深度及转移)具有明显递增现象,合并溃疡时均易出现横向纵深浸润进展及淋巴转移。结论:表浅型食管癌术前术后病理存在一定差异,而胃镜下分型表现与该差异程度有一定关系,并对病变浸润及分化程度有重要提示价值。
- 曹慧许玉花王磊杨成
- 关键词:上皮内瘤变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