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朋
- 作品数:5 被引量:27H指数:2
- 供职机构: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HO-1对AngⅡ诱导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影响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讨血红素氧合酶-1(HO-1)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大鼠心肌纤维化的作用。方法培养Wistar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cardiac fibroblasts,CFs),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AngⅡ组(加入AngⅡ)、Hemin组(加入AngⅡ和HO-1诱导剂氯化血红素hemin)和ZnppIX组(加入AngⅡ和HO-1抑制剂锌原卟啉-9 ZnppIX),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率,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HO-1蛋白的表达。结果AngⅡ组较正常对照组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率显著升高(P<0.01);与AngⅡ组比较,Hemin组细胞增殖率显著下降(P<0.01),HO-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AngⅡ组比较,ZnppIX组细胞增殖率无明显变化(P>0.05),HO-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1)。结论HO-1对AngⅡ诱导的大鼠心肌纤维化具有抑制作用。
- 谷颖金鑫李霞沈彩云石朋
- 关键词:血红素氧合酶-1心肌纤维化心肌成纤维细胞
- 甲状旁腺误切对甲状腺癌术后甲状旁腺功能恢复影响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手术中甲状旁腺误切的危险因素及其对甲状旁腺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10-01-2020-01-31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甲状腺外科行甲状腺癌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患者术后石蜡病理结果明确有无误切,并分为误切组与非误切组。调取患者的基本信息及手术相关信息,分析误切发生的危险因素;查阅患者术后复查血钙及甲状旁腺素的记录,比较2组患者术后甲状旁腺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共筛选出851例患者,平均年龄46.7岁,其中女704例(82.7%),男147例(17.3%);单侧甲状腺癌根治术269例,双侧甲状腺癌根治术582例。误切118例,误切发生率为13.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有无外侵、有无中央淋巴结转移、是否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是否合并桥本甲状腺炎、肿瘤大小、转移淋巴结总数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双侧中央组淋巴结清除患者误切发生率高于非误切组,χ^(2)=7.928,P=0.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双侧中央组淋巴结清除为误切独立危险因素(OR=2.611,95%CI为1.266~5.388,P=0.009)。甲状腺癌全切患者中暂时性甲状旁腺减低发生率为10.48%(61/582),永久性甲状旁腺减低发生率为3.26%(19/582)。误切组暂时性甲状旁腺减低发生率为16.9%,明显高于非误切组的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12,P=0.045。而2组患者永久性甲状旁腺减低发生率分别为7.2%和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899,P=0.060。进一步分析发现,种植甲状旁腺患者中误切组暂时性甲状旁腺减低发生率为11.6%,与非误切组11.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1,P=0.992;误切组永久性甲状旁腺减低发生率为4.7%,与非误切组3.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3,P=0.716。而非种植甲状旁腺患者中误切组暂时性甲状旁腺减低发生率为22.5%,明显高于非误切组的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27,P=0.004;误切组永久
- 石朋史亚飞邱敏郝龙王慧赵朋
- 关键词:甲状腺癌
- 儿童弥漫硬化型甲状腺癌并多区淋巴结转移1例被引量:1
- 2022年
- 患者女, 14岁, 因"发现颈部肿物2周"就诊。查体:气管偏右, 甲状腺双侧叶弥漫性Ⅱ°肿大, 质地偏硬, 结节感, 颈部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彩超检查示:甲状腺左叶内见2.4 cm × 2.1 cm × 2.6 cm实性结节, 边缘不光滑, 纵横比<1, 结节内见密集点状强回声, 其余腺体内见多发散在点状强回声;颈左侧Ⅱ、Ⅲ、Ⅳ、Ⅴ区、右侧Ⅳ区及Ⅵ区多个低回声结节(图1)。细针穿刺病理检查示:甲状腺左侧叶乳头状癌(弥漫硬化亚型), 颈左侧淋巴结转移癌(图2)。CT检查示:甲状腺左叶体积增大, 向下达左上纵隔, 邻近组织结构受压, 左侧叶见不规则低密度影, 气管略向右移;双侧颈部多发略肿大淋巴结影(图3)。行甲状腺全切除术+双侧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术+颈部双侧功能性淋巴结清扫术。术中见甲状腺双侧叶弥漫性肿大, 左侧叶内1个大小约4.0 cm × 3.5 cm × 2.5 cm肿物, 质硬, 未侵及包膜, 双侧气管食管旁沟、气管前及颈部双侧侧颈区多枚肿大融合质硬淋巴结。术后病理检查示:(左、右侧叶)甲状腺乳头状癌(弥漫硬化亚型)伴桥本甲状腺炎, 并广泛淋巴管、少量血管内查见癌栓(+)(图4);淋巴结:左中央组(11/13)、右中央组(3/9)、左Ⅱ区(5/9)、左Ⅳ区(6/12)、左颈动脉三角(1/2)、右Ⅱ区(1/3)、右Ⅲ区(2/7)及右Ⅲ、Ⅳ区(1/8)均查见转移癌;左Ⅲ区(0/2)、左Ⅴ区(0/4)均未查见转移癌;喉前未查见癌;免疫组化检查示:肿瘤细胞D2-40(淋巴管内皮+), CD31、CD34(血管内皮+)。BRAF V600E 野生型。术后未出现并发症, 给予促甲状腺素抑制治疗, 4周后血清甲状腺球蛋白<0.040 ng/L, 未发现残留、复发, 术后2个月行放射性核素治疗。
- 宋文晓史亚飞梁美马腾石朋
- 关键词:甲状腺全切除术颈部肿物细针穿刺
- 乳腺癌分子分型与新辅助化疗效果的关系被引量:22
- 2016年
- 目的研究乳腺癌分子分型与新辅助化疗效果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确诊的136例原发性乳腺癌并行新辅助化疗的患者资料,以多西他赛+吡柔比星十环磷酰胺(TAC)方案为新辅助化疗方案。分析基于免疫组织化学的乳腺癌分子分型、临床病理特点与新辅助化疗效果的关系。影像学疗效评价采用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1.1。不同年龄、腋窝淋巴结状态、Ki67表达水平、分子分型组间的pCR率比较采用χ^2检验,不同肿瘤大小组间的pCR率比较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新辅助化疗后临床总体缓解率为84.6%(115/136),其中pCR率为16.2%(22/136),疾病进展(PD)率为2.9%(4/136)。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三阴性乳腺癌的pCR率分别为5.4%(3/56)、10.0%(3/30)、30.0%(9/30)、35.0%(7/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132,P=0.002),其中HER.2过表达型及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pCR率显著高于luminNA型(χ^2=9.880、11.333,P均〈0.008)。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分子分型、Ki67表达水平与新辅助化疗pCR率有关(χ^2=15.648、15.132、6.278,P均〈0.05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和分子分型与新辅助化疗pCR率有关(OR=0.025,95%CI:0.005~0.136,P〈0.001;OR=3.644,95%CI:1.851—7.174,P〈0.001)。结论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效果与基于免疫组织化学的乳腺癌分子分型有关,三阴性和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更易获得pCR。
- 朱坤兵徐灿李晓霞刘启龙张仁亚马姝石朋
- 关键词:乳腺肿瘤分子分型KI67抗原
- 颏下小切口辅助口腔前庭入路腔镜手术在早期PTC的疗效分析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探讨颏下小切口辅助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transoral endoscopic thyroidectomy vestibular approach,TOETVA)与传统TOETVA的效果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1年5月期间于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甲状腺外科行TOETVA的63例cT1N0M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资料,其中男性4例,女性59例,年龄17~46岁。其中颏下小切口辅助27例(观察组),行传统TOETVA 36例(对照组),采用成组χ^(2)检验及成组t检验,比较2组患者的近期和远期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146.63±38.62)min]比对照组[(167.78±36.71)min]缩短(t=-2.21,P=0.031),术后恢复正常饮食时间[(2.11±0.89)d]较对照组[(2.72±1.16)d]早(t=-2.28,P=0.026),且观察组出现下颌麻木症状的患者比例低于对照组(0比16.67%,χ^(2)=4.97,P=0.02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中央区淋巴结检出量、气体栓塞、术后出血、术后感染、皮肤烫伤、皮下积液、声音嘶哑、饮水呛咳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组患者术后6个月复查甲状腺超声均未出现异常,患者均对手术切口表示满意。结论在早期PTC患者中,颏下小切口辅助TOETVA与传统TOETVA具有相同的手术有效性,但能降低手术时间,同时能减少术后下颌麻木症状的概率,可提高患者围手术期生活质量。
- 马腾郝龙石朋邱敏梁美孙玉芳史亚飞
- 关键词:腔镜甲状腺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