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永梅
- 作品数:6 被引量:8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院药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SPG膜乳化法制备粒径均一可控的载蛋白缓释微球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研究一种制备粒径均一可控的载蛋白缓释微球的新工艺,探究微球粒径、载体材料、形态结构与微球载药释药性能的关系。方法: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为模型药物,PLGA和PEG-PLGA作为载体材料,采用SPG膜乳化法,通过调整不同孔径(3,5,7,12μm)的SPG膜制备不同粒径的微球。考察微球粒径、包封率、释放行为、表面/内部形态等性质,并对微球微观结构相关的参数如孔径、平面孔隙率等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微球的粒径与SPG膜孔径呈正相关关系,且相关系数>0.9。随着微球粒径的增大,载药量和包封率也呈现增大的趋势,突释减轻。PLGA和PEG-PLGA微球的内部结构随微球粒径增加的变化差异较大。结论:获得较为满意的制备载蛋白微球的新工艺,微球形态圆整,粒径均一可控。
- 罗永梅郭喆霏钟晨罗宇燕张永明
- 关键词:PLGA缓释微球
- SPG膜乳化法制备PEG-PLGA微球和PLGA微球载药释药特性的对比研究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采用SPG膜乳化法,研究制备载蛋白药物的PEG-PLGA微球的新工艺,并比较PEG-PLGA微球和PLGA微球的载药释药特性的差异。方法以多种PEG-PLGA为载体材料,牛血清白蛋白(BSA)为模型药物,采用SPG膜乳化法制备缓释微球;以载药量、包封率、体外释放、粒径等为指标,优化载体材料种类、司盘80用量等参数;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法等方法探讨PEG-PLGA微球和PLGA微球的载药释药差异的机制。结果优化的PEG-PLGA微球形态圆整、粒径均一,平均粒径(42.89±0.21)μm,包封率和突释率分别为91.40%、16.23%,40 d累积释放率超过90%。结论 PEGPLGA缓释微球能有效提高载药量、包封率,降低突释率,释药匀速且完全。
- 钟晨罗宇燕郭喆霏罗永梅张永明
- SPG膜乳化法制备载蛋白的CA-gel/PLGA复合微球被引量:1
- 2016年
- 采用SPG膜乳化法,在PLGA微球的制备基础上,利用Sa与Ca^(2+)螯合形成难溶于水的CA-gel原理,以粒径、载药量、包封率、体外释放行为等作为评价指标,研究制备载蛋白药物的CA-gel/PLGA复合微球的新工艺,并对比复合微球和PLGA微球的载药释药特性的差异。与PLGA微球相比,复合微球的载药量由6.94%增加至8.35%,包封率由62.47%增加至75.16%,突释率由42.32%下降至30.84%。复合微球在经历早期的突释之后以较为均匀的速度缓慢持续释放药物,与PLGA微球相比,2~40 d的累积释放量由31.76%增加至40.29%。两者的释药曲线均符合Peppas-Sahlin方程(R^2>0.99),表明释药机制是扩散和溶蚀协同作用。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到复合微球的结构更为致密,表面孔洞数量及面积明显减小,将其冷冻切片后观察到近表面的孔洞较少,平面孔隙率及孔隙数量均减小。激光共聚焦结果显示,更多的蛋白药物被包裹在复合微球内部,其荧光强度明显增强。表明CA-gel/PLGA复合微球能有效提高载药量和包封率,降低突释率,使微球后期释药增加。
- 钟晨罗宇燕郭喆霏罗永梅张永明
- 关键词:突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