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肝爽颗粒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9月在宝鸡市中医医院接受治疗的8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差别分为对照组(42例)和治疗组(42例)。对照组患者皮下注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注射液0.5 m L,1次/周。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肝爽颗粒,3 g/次,3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肝功能以及血清白介素-17(IL-17)、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和HBV-DNA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0.95%、95.2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水平以及IL-17、MIF和HBV-DNA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上述观察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爽颗粒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有效改善机体肝功能和血清IL-17、MIF和HBV-DNA水平,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目的:了解影响直肠癌细胞的作用机制,探讨槲皮素对JAK2/STAT3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为直肠癌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人直肠癌Colo320细胞随机分为4组,包括A组(无药物干预Colo320细胞)、B组(Colo320细胞+25μmol/L的槲皮素)、C组(Colo320细胞+50μmol/L的槲皮素)及D组(Colo320细胞+100μmol/L的槲皮素),经不同浓度槲皮素干预后分别采用MTT法检测Colo320存活率,流式细胞仪检测Colo320凋亡率,Transwell实验检测侵袭数目,免疫印迹及RT-PCR检测JAK2/STAT3表达。结果:与A组相比,B组、C组及D组Colo320细胞存活率均下降(P<0.05),经不同浓度槲皮素干预的B、C及D组Colo320细胞存活率逐渐降低,D组72 h存活率最低,为(36.20±2.65)%,任意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相比,经不同浓度槲皮素处理的B组、C组及D组Colo320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D组Colo320细胞凋亡率最高,为(24.92±2.51)%,与B组、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相比,经不同浓度槲皮素处理的B组、C组及D组Colo320侵袭数量逐渐降低(P<0.05),D组Colo320细胞侵袭数量最低,为(44±10)个,与B组和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相比,B组Colo320细胞中JAK2/p-JAK2、STAT3/-pSTAT3蛋白及JAK2、STAT3 m RNA表达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C组相比,D组JAK2、STAT3蛋白、m RNA及磷酸化表达均降低(P<0.05)。结论:槲皮素能够降低直肠癌Colo320存活率及侵袭能力,增加凋亡,存在浓度依赖性,可能与抑制JAK2/STAT3磷酸化表达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