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鹤
- 作品数:4 被引量:16H指数:2
- 供职机构:福州市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CT扫描联合动态增强MRI对骨肿瘤良恶性诊断鉴别的价值分析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分析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联合动态增强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对骨肿瘤良恶性诊断鉴别的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6月—2022年6月于福州市第二医院诊疗的骨肿瘤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分别给予动态增强MRI检查、CT扫描,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CT、动态增强MRI、CT联合动态增强MRI鉴别骨肿瘤良恶性准确率,比较良恶性骨肿瘤患者动态增强MRI指标:K_(ep)、K_(trans)、iAUC、V_(e)、信号增强比率、曲线最大上升率、峰值时间、正性增强评分。结果经病理学检查证实,100例骨肿瘤患者中,54例患者为良性骨肿瘤,46例患者为恶性骨肿瘤。经CT扫描检查显示,45例为良性骨肿瘤,诊断准确率为83.33%;38例为恶性骨肿瘤,诊断准确率为82.61%。经动态增强MRI检查显示,46例为良性骨肿瘤,诊断准确率为85.19%;39例为恶性骨肿瘤,诊断准确率为84.78%。经CT联合动态增强MRI检查显示,53例为良性骨肿瘤,诊断准确率为98.15%;45例为恶性骨肿瘤,诊断准确率为97.83%。CT联合动态增强MRI检查良恶性骨肿瘤鉴别诊断准确率高于单一CT、动态增强MR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骨肿瘤患者K_(ep)、K_(trans)、iAUC、曲线最大上升率高于良性骨肿瘤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骨肿瘤患者峰值时间短于良性骨肿瘤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恶性与良性骨肿瘤患者V_(e)、信号增强比率、正性增强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扫描联合动态增强MRI对骨肿瘤的良恶性鉴别准确率高,K_(ep)、K_(trans)、iAUC、曲线最大上升率、峰值时间可作为辅助诊断指标。
- 林鹤林飞云
- 关键词: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动态增强磁共振骨肿瘤恶性
- PET/CT联合MRI在肺腺癌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 2023年
- 目的考察PET/CT联合MRI检查在肺腺癌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肺腺癌患者69例,进行MRI、PET/CT及PET/CT联合MRI3种检查,比较不同检查方式在肺腺癌诊断中的敏感性及准确性.结果PET/CT联合MRI、PET/CT及MRI的诊断敏感度分别为85.6%、76.4%及67.6%,PET/CT联合MRI诊断敏感度最高;诊断的准确率由高到低依次为PET/CT联合MRI检查(86.3%)、MRI(77.2%)及PET/CT(70.9%),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T/CT联合MRI与MRI在检查的敏感度、准确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T/CT联合MRI与PET/CT检查的特异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T/CT联合MRI在肺腺癌诊断中能一定程度上弥补单独检测的不足,有助于更好地诊断肺腺癌.
- 林鹤李银官
- 关键词:PET/CTMRI肺腺癌
- DWI在软组织肿瘤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 :探讨DWI在软组织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5例软组织肿瘤的DWI表现,其中恶性16例,良性9例;b值为0、800 s/mm^2;ROI置于肿瘤实性部分及同层面正常肌肉组织,尽量避开坏死、出血、瘢痕、钙化、肌间隙等部位,测量病灶与正常肌肉组织ADC值,比较良恶性肿瘤及正常肌肉组织ADC值的差异。结果:恶性肿瘤组ADC值低于良性肿瘤组(t=3.35,P<0.05);恶性肿瘤组与正常肌肉组织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5例中瘤周水肿16例,其中恶性13例,良性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WI对鉴别良恶性软组织肿瘤具有重要价值。
- 王树阮海威林鹤
- 关键词:软组织肿瘤磁共振成像表观扩散系数
- 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价值(附50例分析)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探讨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入院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50例,均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技术(dynamic susceptibility contrast,DSC)、三维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average search length,ASL)检查,对比不同检查方法的阳性检出率、缺血半暗带面积,在ASL上对比不同部位脑血流量值(cerebral blood flow,CBF)与对侧正常区CBF值。结果 ASL与DWI的阳性检出率均为100.0%,与常规MRI扫描(72.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SC、ASL两种检查方法的缺血半暗带面积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11,P=0.082);ASL检查下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各病变部位的CBF值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侧正常区相比,明显偏低,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ASL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病灶检出及血流灌注提示方面的应用价值较高,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 林鹤阮海威王树吴小丽林中尧
-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血流灌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