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军华
- 作品数:22 被引量:44H指数:4
- 供职机构: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甲磺酸萘莫司他的体外抗凝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4年
- 体外抗凝是血液在体外循环时加入抗凝剂,防止血液在管路及过滤器中发生凝血。抗凝剂的选择是体外抗凝顺利实施的重要环节。目前所使用的抗凝剂如肝素、低分子量肝素(LMWH)、枸橼酸等,但并不适用于高危患者,易发生出血、血栓等并发症,不易掌握。甲磺酸萘莫司他(NM)作为新型抗凝药物,在国外许多临床实验已证实了其具有适应症广、并发症少等优点,但在我国抗凝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现就NM在体外抗凝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 宁立娟杨发奋谭军华
- 关键词:体外抗凝抗凝剂
- Klotho-FGF23轴与慢性肾脏病5期未透析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 2023年
- 目的 分析慢性肾脏病(CKD)5期未透析患者血清Klotho蛋白、FGF23蛋白及其他临床指标与认知功能障碍(CI)的相关性,为CKD5期未透析CI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肾内科住院治疗符合入组标准的97例CKD5期未透析患者,运用中文版蒙特利尔(MoCA)测量认知功能,评分≥26分者为CKD5期未透析无CI组(n=30),评分<26分为CKD5期未透析有CI组(n=67)。记录两组的一般资料,测定所有研究对象血清Klotho蛋白、FGF23蛋白和其他临床指标,分析两组一般资料及各检验指标之间的差异,采用Pearson分析MoCA评分与各指标的相关性,使用ROC曲线分析Klotho、FGF23及Klotho-FGF23对CI的预测价值。结果 (1)97例CKD5期未透析患者中,发生CI有67例,占比69.07%,无CI有30例,占比30.93%。(2)年龄、体重指数(BMI)、性别、民族、吸烟及饮酒在两组中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KD5期未透析无CI组的教育年限大于CKD5期未透析有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CKD5期未透析无CI组血清Klotho蛋白及MoCA评分均大于CKD5期未透析有CI组,CKD5期未透析无CI组血清FGF23蛋白、磷(P)、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血肌酐(Scr)及尿素氮(BUN)均小于CKD5期未透析有C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的Ca2+及VitD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Pearson分析结果显示,MoCA得分与FGF23蛋白、iPTH、P、Scr、BUN呈负相关,与Klotho蛋白、VitD3呈正相关(P<0.05)。(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预测CI时,Klotho、FGF23及Klotho-FGF23的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7、0.863、0.876(P<0.001)。结论 (1)CKD5期未透析患者CI患病率高。(2)Klotho蛋白及FGF23蛋白预测CKD5期未透析患者CI的价值较高,有望成为新的预测指标。
- 黄芳王洁谭军华凌海瑞
- 关键词:KLOTHO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认知功能障碍
- miRNA在狼疮性肾炎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 2024年
-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复杂。微RNA(microRNA,miRNA)是一类约22个核苷酸的小型非编码调节RNA,其在基因表达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miRNA在SLE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包括调节免疫细胞功能及影响巨噬细胞极化、树突状细胞功能和T细胞分化等。研究发现miRNA在SLE患者中对DNA甲基化具有调控作用。细胞外miRNA在SLE中的分布和其潜在的细胞间通信作用也备受关注。miRNA水平的变化可能与SLE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本文对狼疮性肾炎患者中miRNA的生物生成、免疫调节作用和作为生物标志物及治疗靶点的潜力进行综述,以期为SLE的治疗和研究提供新的方向和潜力。
- 冯丽颖谭军华
- 关键词:MIRNA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性肾炎
- CKD合并地贫患者铁代谢情况及其与Hepcidin水平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 CKD合并地贫患者铁代谢情况及其与Hepcidin水平相关性。方法慢性肾脏病贫血非透析患者30例(CKD组)、慢性肾脏病贫血合并α地中海贫血非透析患者30名(CKD-α地贫组)、慢性肾脏病贫血合并β地中海贫血非透析患者30名(CKD-β地贫组)、对照组选取同期正常健康体检人员30名(正常组)。四组男女性别比例分别为101.5:100、101.8:100、102.5:100及102.1:100;年龄范围为:20-67岁,均值在(50.3±8.97)岁,统计显示无差异。所有入组人员在早上空腹抽取四份静脉血样分别送本院血液室测定RBC、Hb、Hct、hs-CRP,在生化实验室中测量BUN、CREA、ALB、SI,将SF、TSAT、s Tf R、i PTH的测量交由核医学科完成,Hepicidin的测量通过试剂盒实现。结果 1.CKD-β地贫、CKD-α地贫组铁过载情况比CKD组和健康对照组严重。CKD-β地贫组铁过载程度比CKD-α地贫组要重。2.CKD组的Hepcidin的浓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CKD-α地贫组及CKD-β地贫组。CKD-β地贫组Hepcidin浓度水平明显低于CKD-α地贫组。结论CKD合并地贫患者都存在严重的铁代谢紊乱,单纯CKD患者是存在铁负荷不足,可以按常规补充铁剂;但是CKD-β地贫、CKD-α地贫患者我们的研究结论是铁负荷过量,具体是否需要补充铁剂,需要根据患者的Hb浓度及Hepcidin水平。
- 谭军华王洁陈红黄鹏古贤君黄美英蒙陈宝
- 关键词:地中海贫血铁代谢铁调素
- CKD合并地贫患者铁代谢情况及其与Hepcidin水平相关性研究
- 目的:CKD合并地贫患者铁代谢情况及其与Hepcidin水平相关性研究.方法:1、研究对象 选取我院2015年3月1日至2017年3月1日期间在我科治疗CKD非透析病人30例(CKD组)、CKD合并α地贫非透析患者30名...
- 谭军华
- 关键词:地中海贫血铁代谢铁调素
- 他克莫司治疗老年激素抵抗型肾病综合征的临床有效率分析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探讨对老年激素抵抗型肾病综合征患者选择他克莫司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7月—2017年9月收治的82例老年激素抵抗型肾病综合征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采用数字奇偶法分组;临床确定药物治疗方案期间,对照组(41例):选择泼尼松+环磷酰胺药物施治;观察组(41例):选择泼尼松+环磷酰胺+他克莫司药物施治;对两组老年激素抵抗型肾病综合征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血浆白蛋白水平、总胆固醇水平以及24 h尿蛋白水平展开对比。结果同对照组老年激素抵抗型肾病综合征患者治疗总有效率(70.73%)比较,观察组(97.56%)较高(P<0.05);同对照组老年激素抵抗型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浆白蛋白水平、总胆固醇水平以及24 h尿蛋白水平比较,观察组获得明显改善(P<0.05)。结论临床对老年激素抵抗型肾病综合征患者选择他克莫司药物加以治疗,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提高、蛋白尿症状改善以及肾病综合征表现得到缓解,促进老年激素抵抗型肾病综合征患者的病情好转。
- 谭军华王洁陈红黄鹏古贤君黄美英邓高黄非凡
- 关键词:他克莫司
- miR-155在狼疮性肾炎足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
- 林栩尤燕舞王洁钟秋红卢运龙唐奇燎黄海庭古贤君谭军华黄美英吴好
- 1.课题来源与背景:该项目在百色市科学技术局于2016年9月7日下达的2016年度百色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课题“miR-155在狼疮性肾炎足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百科20160608)”的资助下,以肾脏疾病病人...
- 关键词:
- 关键词:狼疮性肾炎足细胞损伤疾病治疗
- Runx2对肾性骨病的影响研究进展
- 2024年
- 当前随着诊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慢性肾脏病患者的生存期逐步延长,社会在不断发展,许多疾病的发病率随之上升,肾病骨病(CKD-MBD)发病率也逐渐上升。CKD-MBD是慢性肾脏病所导致的骨和矿物质代谢紊乱,主要影响因素是钙磷平衡代谢紊乱、1,25-二羟基维生素D3缺乏,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导致甲状旁腺激素增多等[1],其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肾性骨病的发病机制仍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其中Runx2转录因子作为成骨细胞的特异性因子之一,在成骨细胞和软骨细胞的分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而参与肾性骨病的发生和病程进展。因此,研究Runx2与肾性骨病之间的关系十分重要,也许能使肾性骨病的治疗策略有一定的进展。本文主要从Runx2诱导成骨细胞和软骨细胞对肾性骨病的影响、RNA调控Runx2对肾性骨病的影响以及其他因子对Runx2的调控与肾性骨病的关系等方面来阐述Runx2与肾性骨病之间的关系,为肾性骨病的部分发病机制及临床防治提供参考。
- 庞庆彩杨发奋谭军华
- 关键词:RUNX2肾性骨病成骨细胞软骨细胞骨形成
- CKD合并地贫患者铁代谢情况及其与铁调素水平相关性研究
- 王洁谭军华黄鹏古贤君黄美英邓高黄非凡
- 应用RIFLE标准观察腹膜透析在儿童急性肾损伤中的治疗效果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应用危险-伤害-衰竭-肾功能丧失-晚期肾衰竭(Risk,Injury,Failure,Loss,and End-stage Renal Failure,RIFLE)标准观察腹膜透析(PD)在治疗不同时期急性肾损伤(AKI)儿童患者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PD治疗的40例儿童AKI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RIFLE标准,将患者分为AKI 1期、AKI 2期和AKI 3期三组,分析对比各组患者行PD治疗前后临床参数,包括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Cr)、钾离子(K+)、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等水平的变化;对各组间ICU住院时间、PD总液量、PD治疗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40例患者中治愈20例(50.00%),死亡12例(30.00%),自动出院2例(5.00%)。其中AKI 1期治愈率高于AKI 2期、AKI 3期,与AKI 3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KI 3期病死率高于AKI 2期、AKI 1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治疗72h后,AKI 1期、AKI 2期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改善明显(P<0.05),其中AKI 1期患者在ICU住院时间、PD总液量、PD治疗时间方面显著优于AKI 2期患者(P<0.05);AKI 3期组患者行PD治疗72h后各项指标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 PD在儿童患者AKI 1期和2期治疗中具有较好的效果,早期行PD治疗有助于改善儿童患者AKI的病情,采用RIFLE标准中的AKI分期对AKI早期的诊断及预后判断有指导作用。
- 黄鹏王洁黄美英谭军华邓高
- 关键词:腹膜透析儿童急性肾损伤RIFLE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