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雪
- 作品数:20 被引量:89H指数:7
-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重庆市卫生局医学科研项目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重庆市科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 头颈CTA阅片调节肺窗的意义
- 姜雪吕发金
-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并发症的随访CTA研究
- 吕发金姜雪张丽娟黄琳
- 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与匹配蒙片去骨法对正常人头颈CT血管成像减影效果的比较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比较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VCTDSA)与匹配蒙片去骨(MMBE)法在正常人头颈CT血管成像(CTA)中的减影效果。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2017年7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30名行头颈CTA检查显示正常者的影像资料。同一操作者分别使用VCTDSA法与MMBE法对其原始图像进行后处理,分别记录自动减影时间、手动减影时间、总减影时间,并从血管的显示、杂质的干扰等方面对减影后的容积再现、最大密度投影图进行质量评价。比较2个工作站总减影时间,并评价图像等级。结果 VCTDSA法和MMBE法的总减影时间分别为(355.29±64.87)s、(93.04±16.99)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者手动减影后的整体图像质量,VCTDSA法最多为Ⅰ级(73.33%,22/30),MMBE法最多为Ⅲ级(66.67%,20/30);下切上视图的图像质量,VCTDSA法最多为Ⅰ级(60.00%,18/30),MMBE法最多为Ⅲ级(66.67%,20/30)。总体图像质量,两种方法处理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0名受试者采用两种减影技术各获得300张最大密度投影图,其中采用VCTDSA法,Ⅰ级、Ⅱ级、Ⅲ级、Ⅳ级图像数分别为252张、13张、8张和27张,采用MMBE法Ⅰ级、Ⅱ级、Ⅲ级、Ⅳ级图像数分别为248张、31张、13张和8张,两者图像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125,P=0.002)。结论MMBE法较VCTDSA法对头颈CTA的减影后处理更节约时间,VCTDSA对头颈CTA显示更好,可作为优先选择,两种减影方法的最大密度投影图均显示较好。
- 姜雪李王佳郭浩明郑婉琳张艳吕发金
- 关键词:头颈部
- 肺窗观察头颈CTA图像显示肺部病变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探讨采用肺窗观察头颈CTA图像对于显示肺部病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连续1 000例接受头颈CTA患者资料,将其分为老年组(≥60岁)、中青年组(<60岁)和吸烟组、非吸烟组,分别比较不同组别纵隔窗、肺窗显示肺部病变的情况。结果 1 000例中,308例患者发现肺部病变,283例仅肺窗可见,8例仅纵隔窗可见,17例两者均可见。共发现8例肺癌,1例磨玻璃肿块仅肺窗可见。283例仅肺窗可见病变中,老年组(191/494,38.67%)明显高于中青年组(92/506,18.18%;χ~2=51.680,P<0.001),吸烟组(143/348,41.09%)明显高于非吸烟组(140/652,21.47%;χ~2=43.043,P<0.001)。结论观察头颈CTA肺窗图像可增加肺部病变的显示率;对于老年人(≥60岁)或长期吸烟者尤有意义。
- 姜雪张丽娟黄琳吕发金
- 关键词:血管造影术
- Vitrea工作站三种头颈CTA减影技术效果对比及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比较佳能CT Vitrea工作站上三种不同减影后处理技术(Ortho减影、Carotid减影、Cow减影)对头颈CT血管成像(CTA)的减影效果并探讨各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42例于我院行头颈CTA检查患者的扫描数据导入Vitrea工作站,分别采用Ortho减影、Carotid减影及Cow减影技术对图像进行减影处理,然后分别进行客观和主观图像质量评价:对减影后的三组图像的颈内动脉C2段、大脑中动脉M2段、大脑前动脉膝部、颅顶右侧顶骨的CT值和SD值以及血管的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分别进行比较;对减影后三组图像行容积再现重组后,分部位评价去骨效果和血管显示情况。结果:颈内动脉C2段:Carotid减影的CT值、SNR最低,SD值最高(P<0.05),CNR值由高到低依次为Carotid减影、Ortho减影、Cow减影(P<0.05);大脑中动脉M2段和大脑前动脉膝部:Cow减影的CT值最高(P<0.05),Carotid减影的CNR最高(P<0.05);右侧顶骨:Ortho减影CT值和SD值均低于Carotid减影(P<0.05),Cow减影的CT值恒定为-1 024HU且不存在噪声。头部去骨效果:Cow减影最佳(Ⅰ级图像率为92.86%);颈胸部去骨效果:Ortho减影最佳(Ⅰ级图像率为47.62%)。三种减影技术在颈总动脉的减影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在颈内动脉、大脑前、中、后动脉、基底动脉及椎动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w和Ortho减影对大脑中动脉的显示优于Carotid减影(P<0.05);Ortho减影和Carotid减影对颈内动脉和椎动脉的显示优于Cow减影(P<0.05)。结论:Cow减影对头动不敏感,头部去骨效果最优,小血管显示效果好,但容易出现减影过度所致假性狭窄。Ortho减影和Carotid减影对运动敏感,头部去骨情况较差,但对位范围较大,颈胸部去骨效果较好且血管显示光滑。
- 龚启慧张志伟蔡焰张丽娟姜雪吕发金
- 关键词:头颈部CT血管成像数字减影图像处理
- 基于CT薄层影像特征的肺结节良恶性评估被引量:17
- 2019年
- 目的制订肺结节分级评估系统(PNI-GARS),评价其在肺结节良恶性评估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80例患者共200个肺结节,采用PNI-GARS进行分级评定,计算PNI-GARS分级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结果Ⅰ、Ⅱ级的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0%、97.2%,Ⅲa、Ⅲb、Ⅲc、Ⅳ级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53.8%、85.7%、93.3%、100.0%。将Ⅰ、Ⅱ级归为阴性结节,Ⅲa级及以上归为阳性结节,PNI-GARS分级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总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9.5%、99.3%、68.3%、87.2%。将Ⅰ、Ⅱ、Ⅲa级归为阴性结节,Ⅲb~Ⅳ级归为阳性结节,PNI-GARS分级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总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8.5%、89.1%、87.3%、93.8%。排除Ⅲa级,将Ⅰ、Ⅱ级归为阴性结节,Ⅲb~Ⅳ级归为阳性结节,PNI-GARS分级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总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4.8%、99.2%、84.3%、93.8%。结论 PNIGARS能有效地分类CT筛查出的肺结节,在肺结节的良恶性评估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张艳吕发金褚志刚李琦毕秋姜雪郑伊能
- 关键词:肺疾病肺肿瘤肺结节
- 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与人工智能技术对头颈CTA减影效果的比较被引量:7
- 2020年
- 目的研究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Volume Computed Tomographic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VCTDSA)与人工智能技术(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AI)在正常人头颈CTA的减影效果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8月我院70名行头颈CTA检查的正常人的影像资料。同一操作者分别使用VCTDSA法与AI对其原始图像进行后处理,计算其减影所需时间及辐射剂量,并对减影后的图像进行质量评价。结果减影时间:VCTDSA法为342(257,441)s,AI为(3.17±0.49)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I的辐射计量明显小于VCTDSA法的。在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颅内段以及椎动脉颅外段的显示上,AI优于VCTDSA法,在上矢状窦、横窦以及乙状窦的显示上,VCTDSA法优于A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头颈CTA的减影后处理,AI更省时省力。若仅对颅内动脉有需求,AI可做优先选择;若对颅内动静脉均有需求,则需选择VCTDSA。
- 姜雪李王佳魏淼吕发金
- 关键词:人工智能技术血管造影术数字减影
- 轨道同步扫描对头颈部体模CT血管造影柔性减影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被引量:5
- 2022年
- 目的观察轨道同步扫描对头颈部体模CT血管造影(CTA)柔性减影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对PBU-60型头颈部体模行不同参数下轨道同步、不同步CT扫描。平扫采用5组参数:A~D组管电压均为100 kV,管电流分别为300、150、80、40 mA;E组管电压80 kV,管电流50 mA。分别注入浓度为6.7 mgI/ml(低)、11.7 mgI/ml(中)、16.7 mgI/ml(高)的碘对比剂美普尔后行增强扫描,以Carotid软件进行减影,比较C3横突(C3横突层面)、枕骨基底部(下颌头层面)、顶骨(上矢状窦层面)及骨旁软组织的CT值及标准差(SD)值。对容积再现重组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级,观察显示完整性;统计辐射剂量。结果轨道同步扫描在C3横突层面、下颌头层面及上矢状窦层面所获软组织CT值和SD值均低于轨道不同步扫描,所获C3横突和枕骨基底部骨的CT值和SD值均低于不同步扫描(P均<0.001);各层面软组织及骨CT值在A、B、C组间及C、D组间差异及相邻2组间各层面软组织及骨SD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余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扫描参数下,轨道同步扫描图像的主观评价级别均优于轨道不同步扫描(Z=-2.39、P=0.02)。轨道同步及不同步扫描时,低浓度软管在E组图像中均不可见,其余组体模2条软管在各扫描参数图像中均完整、光滑显示。轨道同步与不同步扫描时,A~E组辐射剂量均逐渐降低。相同扫描参数下,轨道同步与不同步扫描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相同,而前者的剂量长度乘积(DLP)和有效剂量(ED)分别较后者降低3.8 mGy·cm和0.01 mSv。结论轨道同步扫描可提高头颈部体模CTA柔性减影图像质量,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辐射剂量。
- 龚启慧吕发金张志伟姜雪葛冰
- 关键词:减影技术体模显像术
-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并发症的随访CTA研究
- 吕发金姜雪张丽娟黄琳
-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并发症的随访CTA研究
- 姜雪吕发金张丽娟黄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