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康
- 作品数:7 被引量:18H指数:2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河南省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慢病毒介导的FOXQ1过表达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衰老的影响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构建FOXQ1慢病毒载体,探究FOXQ1过表达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衰老的影响。方法:PCR扩增FOXQ1序列,构建慢病毒pHBLV-FOXQ1-Puro重组载体,包装病毒、感染hUC-MSCs(过表达组),感染空载体病毒的hUC-MSCs为对照,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检测2组细胞FOXQ1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采用SA-β-Gal与AP染色检测hUC-MSCs衰老表型。结果:慢病毒pHBLV-FOXQ1-Puro重组载体构建成功,病毒包装后感染hUC-MSCs效果良好。过表达组FOXQ1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过表达组细胞增殖能力较强,FOXQ1过表达可以延缓hUC-MSCs衰老。结论:成功建立FOXQ1稳定过表达的hUC-MSCs细胞系,FOXQ1过表达可以延缓hUC-MSCs衰老。
- 张涛王攀马珊珊石振庆程康黄团结刘艳霞杨波关方霞
- 关键词:过表达慢病毒载体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衰老
- HDAC1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 2016年
- 利用Ad-Easy腺病毒表达系统构建含有人源性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HDAC1)基因的重组腺病毒,并检测其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 UC-MSCs)中的表达及对h UC-MSCs增殖的影响.RT-PCR扩增人HDAC1 ORF序列,构建p Ad Track-CMV-HDAC1重组腺病毒穿梭质粒,Pme I单切后将其转化进入E.coli BJ5183与腺病毒骨架质粒同源重组,Pac I单切线性化后转染至HEK293细胞中扩增和包装p Ad-HDAC1,采用空斑法鉴定病毒滴度;p Ad-HDAC1感染h UC-MSCs,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荧光表达,q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细胞中HDAC1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CCK-8实验检测HDAC1高表达对h UC-MSCs增殖的影响.结果显示成功扩增人HDAC1 ORF序列并构建p Ad-HDAC1重组腺病毒;病毒感染后h UC-MSCs中HDAC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并且促进h UC-MSCs的增殖.成功构建HDAC1高表达的腺病毒,可有效提高h UC-MSCs中HDAC1的表达并促进细胞增殖.
- 马珊珊张琨邢衢黄团结程康关方霞
- 关键词: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腺病毒载体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增殖
- MG53蛋白对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现在与未来被引量:2
- 2017年
- 背景:近年来随着休克治疗的进步以及动脉搭桥术、溶栓疗法、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心脏外科体外循环、心肺脑复苏,断肢再植和器官移植等方法的建立和推广应用,多种器官缺血后重新得到血液再灌注。但缺血一定时间的器官重新恢复血液供应后,会出现损伤加重的表现。目的:总结MG53蛋白在5种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中的研究和进展,并为其进一步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1986至2016年Pub Med、读秀学术搜索和CNKI数据库相关文章,英文检索词为"MG53,TRIM,Mitsugumin53,ischemic,reperfusion,Preconditioning,Preconditioning,RISK,membrane damage,Connexin43,KCh IP2",中文检索词为"MG53蛋白,缺血再灌注"。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最终保留61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1)内源性MG53蛋白作为一种肌特异性膜修复蛋白,能参与肌细胞膜损伤修复作用和缺血预适应、缺血后适应保护作用;(2)外源性重组人MG53蛋白不仅对多种肌和非肌细胞膜损伤发挥修复作用,而且对心肌、骨骼肌、脑、肺脏和肾脏在内的多种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还具有保护作用。
- 刘腾飞周建康黄团结邢衢程康李鹏李东朋杨波马珊珊关方霞
- 关键词:血管缺血器官移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hUC-MSCs和白藜芦醇对AD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及脑内SIRT1信号通路的影响被引量:9
- 2016年
-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 UC-MSCs)移植联合白藜芦醇(RES)灌胃对AD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对脑内SIRT1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40只AD小鼠随机分为AD组、h UC-MSCs组、RES组、h UC-MSCs联合RES组(联合组),每组10只。干预8周后,用Morris水迷宫评估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取小鼠脑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Nestin的表达,TUNEL检测神经细胞凋亡,qRT-PCR检测神经营养因子BDNF、NGF和NT-3 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SIRT1、PCNA、P53、P21和P16的表达。结果:h UC-MSCs与RES均可使AD小鼠逃避潜伏期缩短,穿越平台次数增多,目的象限停留时间增加;海马区再生细胞增多,凋亡细胞减少,BDNF、NGF和NT-3mRNA表达水平升高,SIRT1和PCNA蛋白的表达增强,P53、P21、P16蛋白的表达减弱(P<0.05)。h UC-MSCs和RES联合对AD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神经细胞再生、BDNF以及SIRT1蛋白的表达具有协同作用(P<0.05)。结论:h UC-MSCs移植和RES灌胃可能通过调控脑内SIRT1信号通路共同促进AD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善。
- 王欣欣马珊珊孟楠邢衢黄团结程康杨波关方霞
- 关键词:白藜芦醇SIRT1小鼠
- rhMG53蛋白对小鼠创伤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 2017年
- 目的:探讨重组人MG53(rh MG53)蛋白对小鼠创伤性脑损伤(TBI)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自由落体打击法建立小鼠TBI模型,将造模小鼠随机分为TBI组和TBI+MG53组,每组21只。造模术后第1、3、7、14、21、28天检测小鼠体重变化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 NSS);术后第3天,通过Western blot检测脑组织中MG53蛋白的表达,干湿重法检测小鼠脑含水量,ELISA法检测血清中SOD和MDA含量;术后第27天,采用新事物识别实验检测小鼠认知功能;术后第28天,通过强迫游泳实验检测小鼠抑郁情况,CV染色检测脑损伤体积,qRT-PCR检测小鼠脑组织中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NGF mRNA的表达。结果:MG53能够迁移并分布于脑损伤部位;与TBI组相比,TBI+MG53组小鼠体重增加,m NSS降低,抑郁程度减轻,认知功能改善,血清中SOD的表达增加,MDA含量降低,同时脑含水量减少,脑损伤体积减小,损伤部位BDNF和NGF mRNA的表达增强(P均<0.05)。结论:外源rhMG53蛋白对TBI小鼠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 黄团结马珊珊程田邢衢程康石振庆张涛刘雯雯许玲杨波关方霞
- 关键词:小鼠创伤性脑损伤
- 曲古霉素A预处理的hUC-MSCs移植对小鼠脑损伤的神经修复作用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探讨30 nmol/L曲古霉素A(TSA)预处理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 UC-MSCs)移植对脑损伤(TBI)小鼠的神经修复和促进作用。方法:利用颅脑打击器和立体定位仪制作中度脑损伤小鼠模型,并将造模成功的27只小鼠随机分为Veh组、MSCs组和TSA+MSCs组;术后3天,PI染色评估各组小鼠脑损伤周围的细胞坏死情况,术后第1、2、3、7、14、21和28天,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评分)和糖水偏好实验评估小鼠神经运动感觉和抑郁情况;术后第28天采用qRT-PCR检测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HDAC1)和神经元特异性相关基因(DCX、MAP2)的表达。结果:与Veh组相比,MSCs组和TSA+MSCs组小鼠脑损伤周围的坏死细胞数明显减少,其中TSA+MSCs组降低更为明显(P<0.001)。术后第1天,各组小鼠的N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从术后第3天开始,TSA+MSCs组小鼠NDS评分低于MSCs组和Veh组(P<0.001);术后第28天,与其他两组相比,TSA+MSCs组小鼠蔗糖偏嗜度增强、HDAC1表达量降低,MAP2、DCX的表达量增加(P<0.001)。结论:TSA预处理能够有效促进h UC-MSCs移植对TBI小鼠的神经修复。
- 程康马珊珊程田邢衢黄团结石振庆张涛刘雯雯许玲关方霞
- 关键词:曲古霉素A脑损伤神经修复
- rhMG53蛋白联合hUC-MSCs移植对阿尔茨海默鼠的治疗作用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研究rh MG53蛋白联合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 UC-MSCs)移植对阿尔茨海默模型鼠(APP转基因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40只APP+小鼠随机分为APP+组、h UC-MSCs组、rh MG53组和rh MG53联合h UC-MSCs组(联合组),分组处理1周后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脑内h UC-MSCs的迁移率,3周后采用Morris水迷宫测试各组小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同时检测小鼠血清中SOD的活性和MDA的含量,并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脑组织中衰老相关基因(sirt2、p CNA、p16、p53)的表达。结果:APP+组和rh MG53组未见h UC-MSCs迁移,h UCMSCs组和联合组存在h UC-MSCs迁移,且联合组迁移细胞更多(P<0.05)。h UC-MSCs移植可以使APP+小鼠的逃避潜伏期缩短,穿越平台次数增加以及平台所在象限停留时间增加(P<0.05);h UC-MSCs移植和rh MG53均可使APP+小鼠血清SOD活性增加,MDA含量下降,且二者联用对MDA的影响有协同作用(P<0.05);h UC-MSCs移植和rh MG53均可使APP+小鼠脑组织sirt2和p CNA 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升高,且二者联用对多数衰老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有交互作用(P<0.05)。结论:外源rh MG53蛋白可以提高小鼠脑内h UC-MSCs的迁移,促进h UCMSCs对阿尔茨海默鼠的治疗作用。
- 宋及时马珊珊孟楠王欣欣姚宁朱相展程康杨波关方霞
-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间充质干细胞干细胞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