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菲菲
- 作品数:4 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以骨质疏松或糖尿病为首发症状中老年Klinefelter综合征四例分析被引量:4
- 2016年
- Klinefelter综合征是最常见的男性性染色体异常和先天性性腺发育不良的病因,多在青春期因第二性征发育不良或者生育期不育而被诊断.本研究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4例男性中老年时期以骨代谢或糖代谢异常为首发症状的Klinefelter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
- 林梅郭菲菲韦烜侯亚莉邓春地胡嫚丽张雨邱璇吴国琼
- 关键词:KLINEFELTER综合征骨质疏松糖尿病
- 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形成和骨吸收指标观察
- 研究目的: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全身慢性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不仅存在糖、蛋白质、脂肪三大物质的代谢紊乱,还可以引起骨代谢异常。实验观察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代谢指标改变,探讨糖代谢异常与骨代谢的关系。
- 林梅刘永健胡縵丽李文华廖丽娅符杰郭菲菲
- 关键词:糖尿病患者骨形成骨吸收骨代谢指标空腹胰岛素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
- 文献传递
- 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型、促酰化蛋白在肥胖大鼠伴高脂血症形成中的机制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 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型(11β-HSD1)、促酰化蛋白(ASP)在肥胖伴高脂血症中的机制。方法 随机选取SD雄性大鼠60只,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施以高脂饮食,对照组常规饮食,观察1~8 w进食量、体重和血压的变化;并在8 w后检测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处死动物取其肝脏,利用RT-PCR方法测量组织中11β-HSD1、脂蛋白酯酶(LPL)mRNA的变化,利用转染技术转染11β-HSD1 RNAi后3T3-L1脂肪细胞并与不同浓度ASP培养,以正常脂肪细胞作为对照,观察细胞凋亡和细胞活性。结果 实验组食量先下降后上升,而对照组逐渐下降;实验组体重急剧上升,且大于对照组;实验组血压逐渐上升,而对照组维持一定水平;在第8周,实验组血脂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组11β-HSD1 mRNA水平大于对照组,而LPL mRNA水平则相反;随着ASP溶液浓度的升高,未转染11β-HSD1 RNAi后3T3-L1脂肪细胞活力逐渐上升。而转染11β-HSD1 RNAi后3T3-L1脂肪细胞活力不变,而细胞凋亡与此相反。结论11β-HSD1是导致高脂血症和肥胖的一个有效因素,ASP通过11β-HSD1基因片段对脂肪细胞进行调节,从而影响脂类代谢。
- 吴国琼林梅张雨郭菲菲候亚莉邱璇邓春地杨艳群袁惠萍
- 关键词:促酰化蛋白肥胖高脂血症
- 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型抑制剂对高脂血症大鼠肝脏、脂肪和骨骼肌脂代谢基因的影响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探讨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型(11β-HSD1)抑制剂BVT 2733对高脂血症大鼠肝脏、脂肪和骨骼肌脂代谢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饮食喂养建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将40只高脂血症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BVT 2733(20 mg/kg)组,每组20只。另取20只普通饲料喂养的SD大鼠作对照组。分别观察BVT 2733对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的影响,并测定肝脏和肾周、大网膜及睾周脂肪组织脂肪含量,测定腓肠肌组织中Rev-erba、FAT/CD36、SCD1及CPT1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BVT 2733治疗后,高脂血症大鼠的TG、TC和LDL-C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并且肝脏和内脏脂肪的脂肪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腓肠肌组织中Reverba mRNA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FAT/CD36、SCD1及CPT1 mRNA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 BVT 2733可改善高脂血症大鼠的血脂及脂蛋白水平紊乱,降低肝脏脂肪含量并稳定骨骼肌脂代谢基因表达,提示抑制11β-HSD1活性对高脂血症相关的肝脏、脂肪组织和骨骼肌异常脂质代谢有一定改善作用。
- 吴国琼林梅郭菲菲杨艳群张雨候亚莉邱璇邓春地袁惠萍
- 关键词:高脂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