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欣然

作品数:5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佳木斯市中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良恶性
  • 2篇恶性
  • 2篇CT检查
  • 2篇病理
  • 2篇磁共振
  • 1篇胆道
  • 1篇胆道狭窄
  • 1篇胆胰
  • 1篇胆胰管
  • 1篇胆胰管造影
  • 1篇多层螺旋CT
  • 1篇胰管
  • 1篇胰管造影
  • 1篇原发性
  • 1篇肾上腺
  • 1篇肾上腺肿瘤
  • 1篇手术
  • 1篇手术病理
  • 1篇肿瘤
  • 1篇周围型

机构

  • 5篇佳木斯市中医...

作者

  • 5篇刘欣然
  • 2篇刘建辉
  • 1篇李志伟

传媒

  • 2篇继续医学教育
  • 1篇中国民康医学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年份

  • 2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动态增强磁共振扫描对胶质母细胞瘤与脑淋巴瘤的鉴别诊断价值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扫描(DCE-MRI)对胶质母细胞瘤与脑淋巴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9年12月该院收治的60例胶质母细胞瘤及50例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肿瘤患者采用DCE-MRI检查的影像学特征、强化模式及定量参数[达峰时间(Tmax)、增强峰值(EP)、最大对比增强率(MCER)]。结果:胶质母细胞瘤采用MRI平扫时,T1WI表现为低、等混杂信号,T2WI为高混杂信号,增强扫描以结节状强化为主;而脑淋巴瘤MRI平扫时,T1WI为等或稍低信号,信号均匀,T2WI为稍高或等信号,增强扫描以团块状均匀强化为主;DCE-MRI定量分析显示,胶质母细胞瘤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以Ⅱ、Ⅲ型为主,脑淋巴瘤的TIC以Ⅰ、Ⅱ型为主;胶质母细胞瘤Tmax值较脑淋巴瘤短,EP、MCER值较脑淋巴瘤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E-MRI通过分析患者的影像学特征和不同的强化方式,能够鉴别胶质母细胞瘤与脑淋巴瘤。
刘欣然刘建辉
关键词:胶质母细胞瘤脑淋巴瘤磁共振成像DCE-MRI
CT在原发性肾上腺肿瘤诊断与鉴别中的价值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评价CT检查在原发性肾上腺肿瘤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以为疾病治疗方案编制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8年4月期间经影像学检查、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0例原发性肾上腺肿瘤患者资料进行分析,观察入组病例CT表现。结果13例单发,7例多发;远处转移11例,未发生转移9例;功能性4例,无功能性16例。CT表现为:肿瘤直径取值区间为4~10 cm,平均为(8.0±0.3)cm,结构形态无规则,边缘模糊,内部密度欠均匀,2例肿瘤中可观察到多发点状钙化灶,7例肿瘤中心可观察到液化坏死区,增强扫描后不均匀强化,3例轻中度强化,17例中重度强化。临床分期:Ⅰ、Ⅱ、Ⅲ、Ⅳ期依次为2例、7例、6例、5例。结论CT检查技术用于原发性肾上腺皮质腺癌临床诊断,有利于提升疾病临床诊断效率,但最后的诊断依然要依靠病理检查。
刘欣然
关键词:原发性肾上腺肿瘤CT检查
多层螺旋CT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及与组织病理学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8
2021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周围型肺癌(PLC)的诊断价值及与组织病理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6月-2019年10月收治的121例疑似PLC患者。所有患者均行MSCT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估MSCT对PLC组织病理学类型的诊断符合率及诊断效能,分析PLC患者MSCT征象及其与组织病理学类型相关性。结果:121例疑似PLC患者中,101例经病理结果确诊为PLC,其中98例经MSCT检查提示为PLC,诊断符合率为97.03%(98/101)。MSCT对腺鳞癌与小细胞癌的诊断符合率均为100%;对腺癌的诊断符合率为97.83%(45/46);对鳞癌的诊断符合率为95.56%(43/45)。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MSCT诊断PLC的阳性预测值为97.96%,阴性预测值为78.26%,敏感度为95.05%,特异度为90.00%,诊断准确率为94.21%。MSCT对PLC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14[95%CI(0.703,0.864)]。鳞癌深分叶征发生例数多于腺癌,而空泡征、磨玻璃征、空气支气管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及支气管血管集束征的发生例数均少于腺癌(P<0.05);鳞癌发生率与深分叶征呈正相关(P<0.05),腺癌发生率与空泡征、磨玻璃征、空气支气管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及支气管血管集束征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MSCT对PLC在疾病诊断、组织病理学类型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且深分叶征、空泡征、磨玻璃征、空气支气管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支气管血管集束征与鳞癌、腺癌的鉴别具有一定相关性。
刘欣然李志伟
关键词:周围型肺癌多层螺旋CT组织病理学
磁共振胆胰管造影联合增强CT对良恶性胆道狭窄的鉴别分析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究磁共振胆胰管造影联合增强CT在良恶性胆道狭窄鉴别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相关疾病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对50例胆道狭窄病例进行分析,所有的患者均给予X线摄影和磁共振增强CT检查,将病理组织活检结果作为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准确性和摄片质量。结果核磁联合增强CT检出率准确度为96.0%,X线为76.0%,核磁联合增强CT检出率准确度高于常规X线(P<0.05),且显像更为清晰。结论磁共振胆胰管造影联合增强CT对于良恶性胆道狭窄的检出率较高而且图片清晰易判断。
刘建辉刘欣然
关键词:磁共振胆胰管造影
CT在肝硬化患者肝脏良恶性结节诊断的意义
2020年
目的探讨CT检查在肝硬化患者肝脏良恶性结节临床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择30例于2016年10月—2017年8月期间接受普通CT检查出肝脏小占位病灶(病灶直径≤3.0㎝)的肝硬化患者,所有病例均接受增强CT检查,将穿刺或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增强CT的诊断相符率、漏诊率与误诊率。结果穿刺或手术病理检查发现良性结节22例,恶性结节8例,CT检查诊断的准确率、漏诊率、误诊率依次为90.0%、6.7%、3.3%,所有患者CT检查期间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针对肝脏良恶性结节的临床诊断上,CT检查占据一定优势,检查过程中形成的不良反应患者可耐受,且检查费用偏低,值得在基层医院中应用。
刘欣然
关键词:肝硬化良性结节恶性结节手术病理CT检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