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建

作品数:7 被引量:42H指数:3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消融
  • 4篇房颤
  • 3篇导管
  • 3篇心房
  • 3篇心房颤动
  • 2篇导管消融
  • 2篇心律
  • 2篇心律失常
  • 2篇心脏
  • 2篇射频
  • 2篇射频消融
  • 2篇消融治疗
  • 2篇快速性心律失...
  • 1篇导管消融治疗
  • 1篇导管治疗
  • 1篇电生理
  • 1篇电图
  • 1篇动脉
  • 1篇动脉根部
  • 1篇心电

机构

  • 7篇同济大学附属...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南通市中医院
  • 1篇上海市浦东医...

作者

  • 7篇周建
  • 4篇张旭敏
  • 3篇刘学波
  • 2篇李莹
  • 2篇邹誉
  • 2篇谭红伟
  • 2篇邱建平
  • 1篇周华
  • 1篇王小东
  • 1篇庄少伟
  • 1篇来晏
  • 1篇康晟
  • 1篇周晓茜
  • 1篇夏光
  • 1篇邱朝晖
  • 1篇盛炜

传媒

  • 2篇国际心血管病...
  • 1篇山东医药
  • 1篇科学生活
  • 1篇实用心电学杂...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中华心脏与心...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1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起源于左冠状动脉窦及右冠状动脉窦的室性早搏心电图特征分析及射频消融治疗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比较左冠状动脉窦及右冠状动脉窦起源的室性早搏(室早)心电图特征。方法:入选成功行主动脉根部室早消融的患者20例,按消融部位分为左冠状动脉窦室早组(LCC组)15例、右冠状动脉窦室早组(RCC组)5例,比较两组心电图特征。结果:RCC组患者Ⅰ导联均为R波;LCC组患者Ⅰ导联4例为QS波,10例为RS或rs波,1例为R波(χ^2=16.80,P〈0.01)。与RCC组比较,LCC组患者Ⅲ导联R波振幅增高[(2.01±0.45)mV对(1.45±0.33)mV,P〈0.05]、aVL导联QS波振幅加深[(1.20±0.24)mV对(0.65±0.21)mV,P〈0.01]、R波振幅Ⅲ/Ⅱ比值及QS波振幅aVL/aVR比值增大(1.09±0.12对0.80±0.12,P〈0.001;1.31±0.35对0.60±0.24,P〈0.001)、Ⅰ导联QRS波时限缩短[(78±32)ms对(120±13)ms,P〈0.05]、aVL导联QRS波时限延长[(128±14)ms对(100±24)ms,P〈0.05]。除1例患者因起源点临近左冠状动脉开口而放弃消融外,其余均消融成功。平均随访(13±6)个月,无复发病例及并发症。结论:对于体表心电图提示室早起源于左室流出道的患者,Ⅰ导联R波提示RCC室早,Ⅰ导联RS或rs波提示LCC室早;与RCC室早相比,LCC室早Ⅲ导联R波振幅较高、aVL导联QS波振幅较大、R波振幅Ⅲ/Ⅱ比值及QS波振幅aVL/aVR比值增大。
谭红伟张旭敏邹誉周建李莹邱建平刘学波
关键词:室性早搏射频消融主动脉根部心电图
替格瑞洛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小板功能及临床预后的影响被引量:28
2016年
目的:探索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小板功能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老年(≥65岁)AMI患者200例,随机分为氯吡格雷组(n=101)和替格瑞洛组(n=99),分别给予负荷量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雷600 mg或阿司匹林300 mg+替格瑞洛180 mg,次日起改为维持剂量阿司匹林100 mg/d和氯吡格雷75 mg/d或替格瑞洛180 mg/d,用药前及用药后1、6和12个月分别检测血小板反应指数(PRI),观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和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出血事件。结果:共有196例患者完成随访,两组治疗前PRI无统计学差异;PCI术后6个月和12个月时两组PRI均较治疗前分别下降(P<0.05);与氯吡格雷组比较,替格瑞洛组在6个月和12个月时PRI降低更加明显(P<0.01);随访1年时,替格瑞洛组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氯吡格雷组(9.2%对12.9%,P=0.01);两组TIMI出血事件发生率无差别(氯吡格雷组9.6%对替格瑞洛组10.3%,P>0.05)。结论:与氯吡格雷相比,老年AMI患者服用替格瑞洛可进一步降低MACE事件,而不增加出血风险。
王小东庄少伟张旭敏周华来晏康晟夏光周建刘学波
关键词:氯吡格雷老年
高分辨弥散加权成像在心房颤动导管消融围术期无症状脑栓塞发生的评估价值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比较高分辨弥散加权成像(hDWI)和常规DWI(cDWI)检测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相关无症状性脑栓塞(ACE)的发生率及其特征。方法连续入组2018年11月至2018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32例房颤消融患者,以及上海市东方医院2019年1月至2019年2月的18例房颤消融患者。消融前24 h进行头颅高分辨率DWI检查以除外近期脑栓塞事件,消融后48 h内重复hDWI和cDWI检查。比较同一患者消融术后hDWI与cDWI中ACE的发生率、数量、大小和位置。结果与cDWI相比,hDWI显示急性ACE的发生率更高(70%对42%,P<0.001),ACE病灶数量明显更多(102对42,P<0.001),且hDWI测量的病灶尺寸较大(5.42 mm对4.21 mm,P<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左心室射血分数受损(P=0.047)和术中激活凝血时间较低(P=0.003)与ACE发生相关。结论hDWI能够更好地显示房颤消融相关ACE的发病情况及病灶特点。在评估ACE的研究中应考虑磁共振设置。
王学成陈子俊俞娅娅范丰华谢欣吴奕章程典周建余金波李小荣杨兵陈明龙
关键词:心房颤动导管消融弥散加权
Columbus®2.0三维心脏电生理标测系统及配套导管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通过前瞻性、多中心、单臂研究,评估Columbus®2.0三维心脏电生理标测系统及其配套导管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入选上海市4家电生理中心的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50例,其中男性20例(40.0%),患者平均(55.38±18.14)岁,采用Columbus®2.0系统及其配套导管进行射频消融术,记录手术即刻成功率、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X线曝光剂量及不良事件等,并随访6个月。结果入选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34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11例,房性心动过速1例,典型心房扑动1例,室性早搏3例。手术即刻成功率为100%,围手术期无导管消融相关不良事件发生。平均手术时间114.00(89.75,166.25)min,平均X线曝光时间5.90(3.78,8.07)min,平均X线曝光剂量23.96(8.00,50.00)mGy。随访6个月,均未复发。结论Columbus®2.0三维心脏电生理标测系统及其配套导管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尤其是室上性心律失常,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李小荣余金波邱朝晖张旭敏朱中生崔海明吴奕章谢欣周建王学成胡伟杨兵
关键词:快速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三维标测
压力感知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效果观察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评价新型压力感知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导管消融治疗的房颤患者81例,依据消融导管使用情况分为压力导管组(使用压力感知导管进行消融术)27例及对照组(使用普通盐水灌注导管进行消融术)54例。评价临床疗效,记录术中肺静脉隔离率、手术时间及X线透视时间,计算肺静脉-左房传导恢复率;压力导管组将环肺静脉消融环分为6个节段,记录每个节段消融导管压力数值,计算各节段总的压力平均值。消融术后患者均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房颤复发率。结果两组肺静脉电隔离率均为100%,两组恢复窦性心律率比较,P﹥0.05。两组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肺静脉-左房传导恢复率比较,P均﹥0.05;环肺静脉消融各节段压力平均值在10 g左右;消融术后6个月,压力导管组房颤复发率低于对照组(11.1%比14.8%,P<0.05)。结论压力感知导管消融治疗能降低房颤患者术后6个月复发率。
谭红伟张旭敏邹誉周建李莹邱建平刘学波
关键词: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接触力
心脏乱跳是心动的感觉还是“隐形的杀手”
2024年
有时候让人“怦然心动”的不只是心动的感觉,很有可能是“致命的隐形杀手”——心房颤动。在临床上心房颤动简称为“房颤”,是快速性心律失常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约有1%的人会患此病,其发病率与患病率均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我国目前的房颤患者数量约1 000万,并处于急剧上升状态。有些房颤可能没有症状,但并发症较严重,可导致脑卒中、心力衰竭,甚至死亡,给个人、家庭、社会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因此我们应当正确认识房颤、及时治疗房颤,将房颤的危害降到最低。
周建
关键词:快速性心律失常隐形杀手房颤患者
房室结消融联合左束支起搏治疗心房颤动的可行性与有效性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房室结消融联合左束支起搏在心房颤动病人中应用的可行性与疗效。方法:入选7例采用房室结消融联合左束支起搏治疗的心房颤动病人,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比较病人术前及术后6个月心电图参数、心脏超声参数、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6 min步行距离(6MWD)及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等指标。结果:病人术后NT-proBNP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NYHA心功能分级、6MWD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QRS波时限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房室结消融联合左束支起搏治疗应用于符合适应证的心房颤动病人可有效改善其心功能。
盛炜盛炜谢欣吴奕章程典周晓茜周晓茜周建李小荣杨兵
关键词:心房颤动房室结消融心脏超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