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雅

作品数:6 被引量:36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前磨牙
  • 2篇锥形束CT
  • 2篇细胞
  • 2篇磨牙
  • 2篇根管
  • 1篇蛋白
  • 1篇多糖
  • 1篇信号
  • 1篇信号通路
  • 1篇牙周
  • 1篇牙周膜
  • 1篇牙周膜细胞
  • 1篇增龄
  • 1篇增龄性
  • 1篇脂多糖
  • 1篇脂多糖诱导
  • 1篇上皮
  • 1篇上皮细胞
  • 1篇上皮细胞癌
  • 1篇上颌

机构

  • 6篇上海市第一人...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6篇高雅
  • 4篇王晓丽
  • 1篇杨柳青
  • 1篇王莉
  • 1篇张遵
  • 1篇葛艳

传媒

  • 2篇实用口腔医学...
  • 1篇上海口腔医学
  • 1篇河北医药
  • 1篇口腔医学
  • 1篇抗癌之窗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什么是口腔癌,如何早期发现和治疗?
2023年
口腔癌是发生在口腔黏膜或颌骨上的恶性肿瘤。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口腔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然而,大多数口腔癌在早期没有明显的症状,因此及早发现和治疗是关键。什么是口腔癌口腔癌是指发生在口腔黏膜或颌骨上的恶性肿瘤,主要包括唇癌、舌癌、口咽癌、齿龈癌等。这些癌症大部分属于鳞状上皮细胞癌,即所谓的黏膜发生变异。口腔癌是头颈部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病因包括吸烟、饮酒、嚼槟榔等不良生活习惯等。
高雅
关键词:鳞状上皮细胞癌口腔癌唇癌口咽癌不良生活习惯舌癌
上颌前磨牙根管变异及其与上颌窦关系的锥形束CT研究被引量:11
2018年
目的:利用锥形束CT研究上颌前磨牙牙根及根管系统解剖形态,为临床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选取720例成人患者(18~67岁)的锥形束CT扫描图像,按年龄分为5组:18~28岁、29~38岁、39~48岁、49~58岁及>58岁组,分析上颌前磨牙牙根及根管数、根管类型、两根管口间距离、根管弯曲度、根尖到上颌窦底距离、左右同名牙的对称性等及与年龄的关系。采用SPSS2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上颌第一前磨牙多为双根管(89.72%),根管类型以Ⅳ型最常见(57.78%)。上颌第二前磨牙单根管发生率(53.06%)略高于双根管(46.94%),根管类型以I型(53.06%)为主。左右同名牙牙根及根管数目多为对称分布。上颌前磨牙单根、双根管检出率随年龄变化而变化,两根管口间距离与根管类型关系密切。上颌第一、第二前磨牙颊舌向弯曲的根管检出率分别为32.53%和21.50%,存在S形复杂弯曲根管。16.69%的上颌第二前磨牙与上颌窦为关系密切型(d≤0.05mm)。结论:上颌前磨牙牙根及根管解剖结构复杂,左右同名牙呈对称性。根管形态、结构和类型存在增龄性变化,根管弯曲情况复杂,牙根与上颌窦关系密切。
韦梦瑶王晓丽李雁高雅
关键词:上颌前磨牙锥形束CT上颌窦
锥形束CT应用于恒前牙复杂根管系统的研究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运用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研究上下颌前牙根管构型等特征。方法:纳入1103例患者12858颗前牙,以40岁为界分A组(≤40岁)和B组(>40岁),上前牙6404颗,下前牙6454颗,分析其牙根及根管数目、冠根长度、根管构型、左右同名牙双根管的对称性及与年龄、性别的关系,比较下前牙间双根管检出的两两相关性。结果:上前牙及下切牙均为单根,下尖牙双根检出率为1.66%。上、下前牙双根管检出率分别为0.03%和11.25%,其中下侧切牙检出率最高(17.40%)。上下前牙根管构型以Ⅰ型为主,下前牙双根管构型以Ⅲ型为主(7.07%)。下前牙左右同名牙双根管检出呈对称性。上下前牙冠根长度无年龄差异(P>0.05)。18~50岁下前牙双根管检出率逐渐增加,50岁之后逐渐降低。男性下前牙双根管检出率(13.12%)高于女性(9.93%)(P<0.05)。下中切牙、下侧切牙及下尖牙两两间的双根管检出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下前牙根管形态复杂多变。双根管具有左右对称性、年龄及性别差异。
高雅韦梦瑶李雁王晓丽
关键词:恒前牙根管增龄性
白藜芦醇对脂多糖诱导的牙周膜细胞凋亡及p38 MAPK/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分析白藜芦醇对脂多糖诱导的牙周膜细胞凋亡及对p38 MAPK/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购买牙周膜hPDLCs细胞进行培养,分为对照组,白藜芦醇低剂量组,白藜芦醇高剂量组。对照组为不做任何处理的牙周膜hPDLCs细胞,白藜芦醇低剂量组为白藜芦醇30μmol/L+脂多糖10μg/ml,白藜芦醇高剂量组为白藜芦醇90μmol/L+脂多糖10μg/ml。分析不同浓度白藜芦醇对牙周膜细胞增殖作用、凋亡及p38 MAPK/NF-κB通路蛋白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机制。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白藜芦醇低剂量组细胞增殖率降低,白藜芦醇高剂量组细胞增殖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白藜芦醇低组相比,白藜芦醇高剂量组细胞增殖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白藜芦醇低剂量组细胞凋亡率升高,白藜芦醇高剂量组细胞凋亡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白藜芦醇低剂量组相比,白藜芦醇高剂量组细胞凋亡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白藜芦醇低剂量组p38 MAPK/NF-κB蛋白表达量升高,白藜芦醇高剂量组p38 MAPK/NF-κB蛋白表达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白藜芦醇低剂量组相比,白藜芦醇高剂量组p38 MAPK/NF-κB蛋白表达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藜芦醇高剂量可促进牙周膜细胞的凋亡,抑制其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p38 MAPK/NF-κB通路相关。
包慧琦高雅王莉
关键词:白藜芦醇脂多糖牙周膜细胞信号通路
根尖诱导成形术对成人前磨牙根尖发育闭合不全伴慢性根尖周炎的疗效评价被引量:14
2016年
目的使用根尖诱导成形术治疗成人根尖发育闭合不全伴慢性根尖周炎的前磨牙,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年龄18-26周岁,患有根尖发育闭合不全伴慢性根尖周炎的上、下颌前磨牙共18颗,使用Vitapex糊剂行根尖诱导成形术。术后分别于第2周、1个月复查,之后每3个月复查1次。复查时常规行临床检查及X线片检查。在确认患牙根尖部有硬组织形成封闭根尖孔后对其行永久根管充填。结果 18颗患牙中根尖闭合Ⅱ型者15例,Ⅲ型者3例,总有效率100%。X线片示14例根尖周低密度影像消失,4例根尖周低密度影像缩小。从根管中封入Vitapex糊剂至永久充填,平均治疗周期为10.2个月。结论根尖诱导成形术对于治疗成人根尖发育闭合不全伴慢性根尖周炎的前磨牙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葛艳高雅王晓丽
关键词:根尖诱导成形术VITAPEX糊剂成人根尖闭合
糖皮质激素与龋病相关性的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分析服用糖皮质激素(GC)前后唾液乳酸脱氢酶(LDH)、免疫球蛋白A(Ig A)和溶菌酶(LZM)、牙齿硬组织平均灰度值(MGVs)及患龋指数,探讨与龋病相关性。方法:收集试验组30例患者服用GC前、服用6个月、12个月后混合唾液,测LDH、Ig A和LZM以及拍摄全景片测牙齿硬组织MGVs,测龋病指数(CSI)。对照组30例性别、年龄与试验组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不用药,在相应时间进行同样的检测。用SPSS 17.0统计分析数据。结果:试验组用GC后,LZM、Ig A及牙齿硬组织MGVs低于对照组(P<0.05),LDH、龋失补牙数(DMFT)、龋失补牙面数(DMFS)、龋病指数(CSI)升高(P<0.05)。牙齿硬组织MGVs与DMFT、DMFS、CSI显著负相关(P<0.01),LDH与CSI显著正相关(P<0.01);LZM、Ig A与CSI负相关(P<0.05)。对照组各项指标无上述变化。结论:服用GC后DMFT、DMFS、CSI显著上升,牙齿硬组织MGVs显著降低,患龋风险增加。
王晓丽杨柳青张遵高雅
关键词:糖皮质激素龋齿唾液蛋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