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然
- 作品数:16 被引量:43H指数:4
- 供职机构:河南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卫生厅卫生政策研究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四联疗法联合内镜用于胃溃疡出血治疗的效果观察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讨四联疗法联合内镜用于胃溃疡出血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8年6月在该院诊断治疗的胃溃疡出血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为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四联疗法,研究组在四联疗法治疗前给予内镜诊疗止血。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和再出血率,分析再出血与未再出血患者血红蛋白水平、内镜治疗率及溃疡活动期比例差异。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再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出血患者Hb水平显著低于未再出血患者,内镜治疗率显著低于未再出血患者,溃疡活动期比例显著高于未再出血患者(P<0.05)。结论四联疗法联合内镜治疗胃溃疡出血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再出血率。
- 陈正彦刘君颖张然蒋举峰贺照霞刘玮余海洋张红娟
- 关键词:消化内镜四联疗法胃溃疡出血再出血
- 内镜下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与辨证
-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尚未明确的肠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病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近年来,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现代难治病之一。尽管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认识...
- 李素娟杨坤蒋举峰陈正彦张然
- 窄带光成像放大内镜下B_(2)型血管预判浅表性食管鳞状细胞癌浸润深度的准确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 2024年
- 目的 以JES分型为基础,阐述窄带光成像放大内镜下B_(2)型血管对于准确预测浅表性食管鳞状细胞癌(superficial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S-ESCC)浸润深度的准确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3年4月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的140例S-ESCC患者。根据术前ME-NBI内镜下的诊断结果,将其分为B_(1)型(84例)、B_(2)型(53例)和B_(3)型(3例)。采用2×2诊断软件统计不同JES分型对S-ESCC的效能。同时,应用Logistic回归和森林图评估B_(2)型血管对于S-ESCC患者过度诊断和诊断不足的原因。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不同JES分型对S-ESCC的诊断效能存在差异。B_(1)、B_(2)、B_(3)型诊断的阳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分别为88.09%和68.79%、28.30%和67.37%、66.66%和95.37%。在JES分型中,B_(2)型对S-ESCC的诊断效能最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相较于MM/SM1型患者,EP/LPM型患者的小区域B_(2)和B_(2)伴炎性侵蚀的发生率显著升高(P<0.05)。同时,与SM2/SM3型患者相比,MM/SM1型患者的内镜下显著特征的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 B_(2)型分型对于S-ESCC的诊断效能较低。小区域B_(2)、B_(2)伴炎性侵蚀以及内镜下显著特征是MM/SM1型与其他分型之间的主要区别因素。
- 陈正彦杨坤张然余海洋张红娟刘玮刘君颖
- 小探头内镜超声对食管隆起病变的诊断价值探讨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探究小探头内镜超声对食管隆起病变的诊断价值探讨。方法选取食管病变患者72例,在我院于2018年进行诊断治疗,均选择超声内镜(EUS)检查,对照分析术前超声及术后病理情况,记录患者的超声结果,观察病变位置、大小及对EUS准确性的影响。结果在诊断72例食管病变患者中,血管瘤2例(3%);息肉3例(4%);囊肿1例(1%);食管壁压迫9例(12%);间质细胞10例(14%)及平滑肌源性肿瘤39例(54%);脂肪瘤3例(4%);炎性增生5例(7%)。小探头超声内径检查评估黏膜下层癌诊断的特异性是89%,灵敏性是68%,准确性是84%;评估食管黏膜隆起性病变的特异性是72%、灵敏性是90%、准确性是92%。2组诊断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食管病变患者,采用超声内镜EUS检查,可对患者的病变作出定位诊断,对比超声图像有助于准确推出病理性质,对食管病变有极佳的诊断价值,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陈正彦张然刘君颖蒋举峰杨坤
- 关键词:食管疾病超声检查
- 加味乌梅丸预防多发性腺瘤性结肠息肉内镜术后再发的疗效观察被引量:8
- 2019年
- 目的观察加味乌梅丸预防多发性腺瘤性结肠息肉内镜术后再发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7月某院多发性腺瘤性结肠息肉患者58例,随机数表法分组,各29例。对照组内镜术后予以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加味乌梅丸,治疗3个月。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后6个月、12个月后再发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89.66%,对照组总有效率62.07%,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12个月实验组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乌梅丸用于多发性腺瘤性结肠息肉内镜术后,有助于降低息肉再发率,提高治疗效果。
- 张然李素娟陈正彦
- 关键词:内镜治疗
- 胃镜下局部注射化疗药物治疗晚期胃癌疗效分析
- 2021年
- 目的:研究在晚期胃癌的治疗过程中使用胃镜下局部注射化疗药物治疗的效果。方法:在本院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晚期胃癌患者中选择66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抽签法将研究对象均分为2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患者胃镜下局部注射化疗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焦虑评分(HAMA)、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3.94%)高于对照组(66.67%)(P<0.05),HAMA评分(34.64±3.67)低于对照组(38.94±2.67)(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9.09%)低于对照组(33.33%)(P<0.05)。结论:在晚期胃癌的治疗过程中使用胃镜下局部注射化疗药物治疗的效果显著,缓解患者焦虑情绪的同时还可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张然陈正彦杨坤李素娟
- 关键词:晚期胃癌胃镜局部注射焦虑不良反应发生率
- 强化抑酸方案对行内镜止血术的老年ANVUGIB患者手术相关临床指标、再出血率及实验室指标的影响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探讨强化抑酸方案对行内镜止血术的老年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大出血(ANVUGIB)患者手术相关临床指标、再出血率及实验室指标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该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行内镜止血术老年ANVUGIB患者共15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75例)和观察组(75例),分别给予常规剂量和强化剂量泮托拉唑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呕血和黑便消失时间、止血时间、总输血量、住院时间、再出血率、中转开腹率、治疗后24和72 h实验室指标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呕血和黑便消失时间、止血时间、总输血量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再出血率和中转手术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24和72 h实验室指标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抑酸方案用于行内镜止血术老年ANVUGIB患者可有效实现早期止血,缓解症状体征,减少围手术期失血量,降低中转开腹风险,并有助于改善红细胞压积(PCV)和尿素氮(BUN)水平。
- 陈正彦刘君颖张然蒋举峰
- 关键词:抑酸剂老年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大出血
- 谷青止鼾汤对阻塞性呼吸睡眠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 2022年
- 目的分析谷青止鼾汤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分析的研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将2019年6月—2021年2月来医院进行治疗的72例OSAHS患者分为两组,各36例。两组均给予一般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药颗粒剂谷青止鼾汤治疗,对照组设置对照,给予安慰剂治疗。对中医证候积分、各炎症因子水平、睡眠呼吸监测情况、各生命体征和嗜睡程度进行比较,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各炎症因子水平、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氧减指数(ODI)水平、静息心率、呼吸次数、舒张压、收缩压、嗜睡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较低,比较后差异有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最低血氧饱和度(SaO_(2))、平均SaO_(2)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较高;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80.55%,29/36)明显较高,比较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皮肤过敏、胃胀气、口舌干燥等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谷青止鼾汤治疗OSAHS能够降低AHI、ODI,提高SaO_(2),缓解炎症反应及病情进展,改善临床症状和睡眠质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较佳。
- 庞志勇胡培森张然
- 关键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炎症睡眠质量
- 基于Wnt通路加味乌梅丸对结肠癌的抑制机制被引量:17
- 2018年
- 目的:探讨加味乌梅丸抑制结肠癌的效果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BALB/c雄性小鼠3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乌梅丸组,每组10只。其中空白组小鼠不接受干预措施,乌梅丸组进行乌梅丸煎剂灌胃处理,空白组及模型组接受等剂量生理盐水灌胃,均干预28 d,观察肿瘤体积的变化、小鼠的体重及存活率、肿瘤组织Wnt、JNK水平变化。结果:模型组与乌梅丸组小鼠肿瘤体积较干预前均有增加的趋势,其中乌梅丸组增加的速度较慢,并在干预28 d后肿瘤组织有减小的趋势;干预28 d空白组小鼠体重与初始体重相近,模型组及乌梅丸组小鼠体重明显下降,其中模型组较乌梅丸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结束后模型组仅有4只小鼠存活,而乌梅丸组有7只小鼠存活,存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及乌梅丸组小鼠肿瘤组织Wnt、JNK蛋白及mRNA均过表达,其中模型组Wnt、JNK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乌梅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乌梅丸具有明显抑制结肠腺瘤恶化作用,其抗肿瘤机制可能与抑制Wnt通路表达有关。
- 张然李素娟陈正彦杨坤
- 关键词:结肠癌乌梅丸肿瘤体积抗肿瘤疗效
-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主要中医证型与结肠镜下分型及黏膜微观征象的关系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主要中医证型与结肠镜下分型及黏膜微观征象的关系。方法选取确诊为UC患者100例,均行结肠镜检查。分析中医证型与结肠镜下UC患者分型的关系;分析结肠镜下UC患者微观征象构成状况;分析中医证型与结肠镜下UC患者微观征象的关系。结果大肠湿热证中Ⅰ型和Ⅱ型较多,而肝郁脾虚证和脾肾阳虚证中Ⅱ型和Ⅲ型较多,三种中医证型的结肠镜下UC分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镜检查结果显示,100例UC患者中,结肠发生水肿75例,占比75.00%(75/100),充血80例,占比80.00%(80/100),糜烂37例,占比37.00%(37/100),溃疡32例,占比32.00%(32/100),息肉30例,占比30.00%(30/100),颗粒感28例,占比28.00%(28/100),黏膜萎缩6例,占比6.00%(6/100),黏膜桥4例,占比4.00%(4/100);大肠湿热证者充血、水肿、颗粒感发生率均高于肝郁脾虚证者、脾肾阳虚证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肝郁脾虚证者、脾肾阳虚证者溃疡、糜烂和息肉发生率高于大肠湿热证者,且糜烂和息肉三种中医证型比较,差异显著。结论UC患者主要中医证型与结肠镜下分型及黏膜微观征象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可通过结肠镜检查结果为临床中医辨证提供客观性指标。
- 杨坤张然陈正彦刘君颖
-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结肠镜中医证型